◆张 鹏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四实验小学)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渐的走出家门,走向一个新的群体。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不断得到增强。在更大范围的社会活动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情绪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在面对一些道德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也有自己的立场。所以这对小学生的人生发展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也要紧紧的抓住这个阶段。
教师是小学生在校园中接触的具有权威性的成人角色。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给每个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接纳。要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平等尊重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亲切暖心的笑容去融化每个小学生的心灵。老师的这些表现,恰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谈到的“友善”所应有的表现。亲切友善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也会以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来回馈老师,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交往氛围,这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学生会认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从而,会不自觉的对老师的言行进行模仿,因此,言传身教的作用就悄无声息的发生了。
教师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要多用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中国有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观察学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善或恶的苗头,而所谓的善与恶在学生的观念里头可能没有特别的概念。善与恶,这都是从道德的标准上来加以区分的,而每个人生来都是纯粹的本我的状态,由于进入了社会生活,人类才制定了规则,分辨了善恶。所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只是简单的给某个孩子贴个“家教不好”的标签了事。可以对学生的善举多多表扬,但绝不能因他们的恶习小而放置不管,日积月累,小恶总有一天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之路。客观地说,学生毕竟是孩子,让他们每件事都做妥帖未免强人所难,大人都不一定事事做好,何况小孩呢?为了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老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在校园当中需要遵守的日常规则。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规则,学生就更能够发自内心的去遵守这些规则。因此,在实践中,对于这一细节,老师可以注意并加以实践。
道德规范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便于人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处理好矛盾,混乱,能够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让大家都能够和睦的相处。在小学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能力。例如,爬山看上去很单调,其实真正的爬山包含了很多趣味,爬山途中观察周边的人,猜猜他们爬山的目的,细细品味山上所存的建筑物,甚至山边的野花都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和说不完的话题。教师可以以学生一起爬山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人生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认真聆听和仔细的体会。通过学生的认真聆听与用心体会,他们往往也会收获良多。
例如,在野外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忙的情况就会更多的出现。学生们自己会发现,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准备所有的野外活动的用品会消耗自己巨大的体力。而如果大家提前商量好,通过共享的方式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这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例如,在野外活动的时候,解决吃饭的问题是必须的。学生们可以有的准备锅,有的准备菜,米面,油等等。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享受劳动的成果,这种快乐是在平时很难体会得到的。所以,老师要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多准备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给学生多一些集体生活的体验。
总之,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德育重任。我们在面向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的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为他们的道德品行塑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条件。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思.神话在小学德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6.
[2]于亚敏.儒家道德思想对现代韩国小学德育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侯斌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