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胡家坨初级中学)
语文阅读教学就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所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文章的方法就很必要。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五步阅读法,和大家交流。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工具。当前比较通行的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二是用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教材,三是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一直以来,中学教材中的大多数是第一类,即知识载体材料。教师总是根据考试大纲来选择自认为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制定细化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计划。在这个框架下,学生并没有太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只是抓住课本本身进行分析,而没有给予相应的加强性语言训练。然而,这种效果往往是老师需要的,学生们需要的却不会太多。语文课堂上,教师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目标,其实这只是对教材中的刚性解读。“用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学会用教材。
在理清文章的线索后,我们教师就不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大意,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我教给学生两个公式和找过渡句的方法很实用。两个公式是:谁做什么;什么怎么样。按这公式去归纳大意,较为准确。
还可以精读细品,归纳文章大意。例如,在教《变色龙》时,笔者是这样精读细品,归纳文章大意的。
1.自主阅读
①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小组内交流,整理归纳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3.展示交流
小组代表把本组探究结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商讨,教师对学生总结不全面或疑惑处,适时点拨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对概括段意颇觉困难,往往不是抓不住主干就是概括不全,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学生就能准确归纳出大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对照《教师用书》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在书上,然后背诵。大多数学生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受到启发,受到感染。
我在教学中注重学习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法,先自己反复阅读文本,联系单元目标,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阅读,教给基本方法——注意文本中的详写和略写。凡是对文章中心思想(写作意图)起重要作用的,一定会写具体,写深刻,写详细。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这些详写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自然而然能明确。
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内容,明辨文章写作意图。
1.朗读:全体朗读课文。
2.讨论:读完全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从文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开放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至少5人,适当补充待用。
教师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讨论——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明确文章意图。
教材中的文本是给学生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这启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的启示,即通过文本学习,学生受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爱国热情,等等。另一方面,是写作上的启示,就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这两方面的启示。
阅读情境教学的教学准备要根据阅读情境教学的立足文本原则,阅读情境教学“境”创设不是凭空捏造、天马行空,而是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每篇文章独特主题与内容来设“境”,而“境”的激发也不是随意而为、为情而情,或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而应该结合文本蕴含的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情感体验。
创建问题情境,要难易适度。如果难度不适合,那么当教师把学生引到这种问题情境当中时,就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打击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进度,适当地提出一些具有意义的情景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探讨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阅读技巧,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胡红梅,杨丽.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2017,(06).
[2]黄厚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下)[J].中学语文教学,2014,(04).
[3]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