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为满足教学的需求,青年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2014年教育部数据统计,高校教师45岁以下占比71.65%[1],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的主体。青年教师具备“三高”的特点,学历水平高、英语水平高、科研水平高[2],但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传授知识的技能、如何为师的素质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针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现状,以山东省4所医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通过网络和纸质问卷发放的方式发出问卷772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4.8%。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总体状况及原因分析。46.52%的青年教师对入职后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的总体状况表示很满意和满意,其余53.48%表示一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这一结果显示医学校中青年教师入职后的教学能力提升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
2.教学责任意识状况。教学责任意识充分表明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2]。一方面教学责任意识可以通过教学与科研岗位的选择来衡量。19.21%的青年教师愿意选择科研型岗位,52.35%青年教师愿意选择科研兼顾教学偏好科研的岗位,7.12%青年教师愿意选择教学型岗位,21.32%青年教师愿意选择教学兼顾科研偏好教学的岗位,偏好科研岗位的青年教师占到了71.56%,充分说明了当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学历高、科研能力强,愿意从事偏好科研的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科研投入的时间来衡量。60.08%的青年教师科研投入时间超过教学,23.12%的青年教师教学投入时间超过科研,还有16.8%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投入时间相同或不确定。由此可见在医学院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不强,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主要原因是很多医学院校在职称晋升、绩效发放方面主要参考指标是科研,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积极性不高。
3.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培训状况及原因分析。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89.78%青年教师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互联网查询,7.81%的青年教师依靠请教同事,2.41%的老师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充分表明了青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重视不足,过分依赖于网络,教学反思少,没有系统进行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意愿。对于教学技能的培训,68.36%的青年教师入校后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就走上了讲台,教学技能基本依靠边上课边提升。在主动听课方面,只有32.21%青年教师愿意主动去听课学习,67.91%青年教师存在仅限于完成学校听课任务的心态,表明青年教师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高校长期的“科研论”使得青年教师产生教学是苦差事、回报低的想法[3],不愿意在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提高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青年教师入校后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直接走上课堂,没有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
4.学科专业知识现状及原因分析。学科专业知识也叫本体性知识[4],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教学发展需要教师具备渊博、深厚、扎实、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调查发现,59.23%的青年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表示熟悉,36.48%表示非常熟悉,这也说明了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然而医学院校的教育尤其不同之处,要求院校教育(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要与临床相结合,需要老师有相关临床专业的背景。然而通过调查发现,31.21%的青年教师没有临床医学背景,近三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中,没有医学背景教师的比例达到了54.21%。主要原因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张,医生收入的提高,也导致医学相关专业硕士、博士进入高校的比例降低。所以很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不敢脱离课本,不敢与临床内容结合,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教学脱节。
1.学校制度现状。学校晋升、考核评价、激励制度不完善。72.81%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在晋升、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方面明显侧重于科研。第一,晋升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理论上列出了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两大条件。但教学是软指标,比较容易完成,科研水平是硬指标,导致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第二,考核评价方面。很多高校的岗位考核设置指标仍然主要是科研,教师只要合格就满足。第三,激励政策方面。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相比分量很低。
2.青年教师培训现状。教学培训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很多高校不重视青年教师培训,首先,高校对教学培训不重视。首先表现在教学培训明少于科研培训,对比老师外出培训和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培训,教师外出培训中关于科研内容的培训占到53.2%,教学培训仅占36.7%,其他方面的占到10.1%;学校聘请的校外专家讲座中科研讲座占到72.3%,教学内容的讲座仅占12.3%,其他方面占15.4%,甚至有所高校某一年关于科研学术的讲座达到30场,关于教学的学术讲座1场都没有。说明了学校更重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培训的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学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
教师的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转变,建立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自主提升的“教学文化”环境;增大教学改革支持力度,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将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课题、教学成果奖励、教学论文以及老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奖纳入职称聘任考核范围;提高老师教学工作量的绩效待遇。
出台教学改革奖励办法,各方面都要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肯定其学术性,把教学研究提升到与科学研究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对于立项的教学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对于老师发表的教学论文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报销版面费,增强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从仅满足于了解“教什么”,而去主动探究“如何教”和“教什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生成情境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智慧。
建立有效的岗前培训机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助教”制;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导师制;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深化培训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类的课程,比如如何准备教案、如何编写课件、如何控制课堂等具体的内容,使新任教师能够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克服上讲台的心理障碍。
对于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为了更好地与现代医学教育接轨,要定期进行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并实行基础老师到医院的轮转学习制度,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保证前期教学与后期临床实践的接轨,为胜任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养、临床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一体化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驱力”系统的核心是指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外部压力,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合理制度建设直接激励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教学成果的产出。完善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通过实施三个系统助力工程,近3年来,学校教师编写教材75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9部;发表教学论文344篇,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91项,其中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讲课比赛二等奖2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5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获奖励159项。学校教师教学效果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同行、督导、领导评价)。麦可思调查显示,2015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为90%。
教师教学能力的“引力”系统、“助力”系统和“驱力”系统是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教师教学能力的“引力”系统是动力,教师教学能力的“助力”系统是根本,教师教学能力的“驱力”系统是保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的集合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