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松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同是也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一直稳定考查的题型,但也是高中学生得分率比较低的题型。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一是对诗歌形式的考查。明白了高考试题对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方向和内容,就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促进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养成,提高本题型的得分率。
做高考诗歌鉴赏题,明确题目要求最重要。只有真正了解了题目的要求,明确了试题的指向性,知道了要回答的题目数量、提问的方式、考查的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这就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使学生做到:在审这类题目的时候,要对考查的题目进行细分,要重点明白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试题考查的是要素是哪些,是语言方面、形象方面、表达技巧方面、思想内容方面还是态度与观点方面。第二,明白试题考查的设问方式,是分析阐述式、是直接回答式、还是赏析式等。题目的要求搞清楚了,再做题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思路不清、答非所问或漏答的情况。
在做诗歌鉴赏题时,要能理解所给诗歌的内容和诗歌包含的意境,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诗歌中包含的意境,就必须对诗歌进行反复的诵读,这样学生才能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与感悟,也才能体会到诗歌内容中所折射出的微妙意境,也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反复诵读或背诵的学生比那些读的少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强,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学生读的遍数多了,对诗歌的理解、体会、感悟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对诗歌中包涵的深刻意象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诗歌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与反复朗诵的关系,要把要求反复诵读放在重要位置,更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他们的朗诵热情,从而使高中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要做到以下几条。第一,把每个字的发音读准,这是诵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学生了解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内容的情况下,一定要读准每个字的发音,弄清楚每个字词的意义。第二,重视对重读和轻读的分辨。诵读过程中只有掌握了重音和轻音才能做到轻重有致,给人以节奏感,才能更好地通过朗读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第三,能够正确处理好朗读速度和停顿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必须要用到诗歌相关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要重视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不但要了解诗歌的外在形式,更要了解诗歌的表达的内容。理清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了解诗词的格律知识,比如对用韵、词牌、句法、曲牌、对仗等知识的了解;诗歌用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知识主要表现在,类别不同的诗歌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例如,山水田园诗是常见的诗歌类型,这类诗歌注重歌咏自然界中的山水田园景色,作者在描述这些山水景物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主要代表人物有东晋的陶渊明、谢灵运,南朝的谢脁,唐朝的杨万里、孟浩然、王维等人。
边塞诗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边地风貌。诗词奔放豪迈,思想内容表现非常丰富,比如可写抒发渴望建工立业的诗歌,可写报效国家的壮志满怀的诗歌,也可以写描绘边塞奇特风光和奇异民风民俗的诗歌。代表人物有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高适、李益、岑参等。另外边塞诗也有表现报效国家无门的诗歌内容,这样诗歌表现出的内容愤懑压抑,归家无望的哀苦,这类诗的代表人物有北宋时期的范仲淹等。
诗歌具有节奏停顿、妙用文字、表情达意、韵律安排等特点,而且每首诗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些特点,使诗歌中运用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美感、韵律感。很多诗歌仅从字面和内容上就可以感受到用词的美妙,诗歌所用的韵脚与诗歌中表现出的感情相照应,通过对韵脚的了解,就能够推断出诗歌的情感基调。我们掌握了诗歌的这些特点,就可以从整体上有助于我们掌握诗歌的内容,体味到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语言类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平淡类,就是直陈主题,用词朴实真切。第二类,清新,就是用词新颖,不落俗套。第三类,绚丽,就是词藻华丽、文采绚丽。第四类,简洁轻快,所用语言直截了当,言简意赅。第五类,含蓄,不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是表现出欲言又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纵览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可发现本题型无非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考查的,做题时要注意掌握题目提示、作者提示、注释提示这几个方面。
有些诗歌的题目本身就说明了诗歌表达的感情与内容。例如,《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如果仅从内容看可错误理解作者是劝人留下看山中美景的,但看了题目才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类似的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喜雨》《从军行》等。
考试题目的选取都是有着典型风格的作家作品,比如豪放派诗人辛弃疾、苏轼的诗歌,婉约派诗人秦观、柳永的诗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等。注意到这个提示,可提高对诗歌的整体鉴赏能力。
注释虽短,但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了解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写作的背景,这暗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了解诗句的介绍,可了解诗歌的意境或用典;通过对作者本人的介绍,可了解诗歌的写作风格。例如,《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骆宾王上书论事触怒了武则天,同时又被人诬告而入狱,在监狱中写出了此诗。通过看这个注释可明白骆宾王借咏蝉抒发因为上书论事遭到了奸人的谗言而被贬入狱的悲愤之情。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时获得的语感是从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得来的,诗歌鉴赏能力的养成也是同样的,需要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诵读和鉴赏实践,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语言感受,提升诗歌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