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2018-02-10 22:41张西凯卢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9期

张西凯+卢娜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00例,分析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重症组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运用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能够迅速、准确地对重症疱疹性咽峡做出诊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属临床常见疾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咽部、臀部出现疱疹等症状;严重者也会并发引发脑膜炎、肺水肿、脑炎等,进而对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险。另外,由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重症病例还可能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等不典型手足口病表现目前,临床对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研究制定的《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对于判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本文则就《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高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借鉴。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00例,男235例,女165例;男女比例1.42:1;年龄5个月~10岁,平均(5.8±1.1)岁。按患者疱疹性咽峡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表现的患兒为重症组病例,无相关表现的为普通组病例。其中,普通组276例,重症组124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病例资料完整,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可以密切随访者;②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者。

方法:本研究结合儿科学会急救学组制定的PCIS、《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实用儿科学》以及改良GCS等拟定了小儿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使用此表对普通组与重症组两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对比性检查、诊断,见表1。

观察指标:观察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治中对于重症病例的判断准确率。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运用《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对上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重症组评分(16.80±3.11)分,普通组评分(26.42±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725,P<0.05)。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等)引发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患儿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疱疹等症状,部分重症病例可能早期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目前,学界对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的临床快速诊断方面的研究更少。

本文结合儿科学会急救学组制定的PCIS、《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实用儿科学》以及改良GCS等拟定了小儿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该表可以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患儿进行快速判定。本文尝试将《小儿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运用到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患儿的临床诊断之中。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可以快速对重症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有效提高重症病例的确诊率。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运用《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进行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则可以全面缩短临床各项检查、诊断的时间,进而为重症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救治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这对全面提升临床救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运用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能够迅速、准确地对重症疱疹性咽峡做出诊断,进而全面提升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判断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要结合患儿实际病情的变化,切不可仅仅依据一次的评估就对其进行临床判定,还可以同时予以相关病原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确诊,提高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准确性与治疗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