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结肠息肉最危险

2018-02-10 09:18李增烈
大众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肠镜腺瘤癌变

李增烈

这种叫做腺瘤性息肉的东西,被称为结肠癌“第一”癌前病变。

随着生活中诱发因素的增多、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查出結肠息肉的人也越来越多。息肉之名来自动物学的腔肠动物——水螅,因为息肉的形态及其多变性与水螅极为相似,故而得名。结肠息肉是从结肠黏膜的不同组织长出、突出于肠腔内的一类结节。它们大小悬殊,数目不等:小的直径仅1毫米,大的可达7厘米~8厘米,相差近百倍。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烂:有的微微隆起,呈半球形,“脖子”或粗或长,有的呈哑铃状,有的甚至几种形态组合在一起。

结肠息肉可分为“两大群体”:癌前病变群和非癌前病变群。癌前病变群中,腺瘤性息肉(简称AP)不但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而且最为常见,占结肠息肉80%以上。

哪些人容易得腺瘤性息肉

1.年龄较大者:俗话说年龄不饶人,对AP来说确实如此。AP发生率不但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癌变率也同样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岁~39岁AP患者癌变率为0~19%,40岁~59岁为26%~39%,60岁以上可达47%~52%。

2.红肉摄入量多的人:喜食红肉(猪牛羊肉)是AP的危险因素。之前红肉已被认为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也从另一角度说明AP与结肠癌的密切关系。

3.高脂饮食者和常吃烧烤者:脂肪所供热量超过膳食总热量的40%,就是AP的危险因素。此外,烹调方法也不可忽视。如果常吃烤成深褐色的肉类,那么也是AP的危险因素,因为其中的杂环芳香族胺类有致突变作用。

4.吸烟者:吸烟在AP形成过程中不但是危险因素,而且是结肠癌形成的启动因素,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5.癌症家族史者:AP中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等,不但遗传性十分明确,癌变率也非常高,有的甚至不可避免地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结肠息肉患者并无引人注意的症状,所以容易造成漏诊,部分患者有以下症状:

1.出血:多发生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息肉,尤其是绒毛状AP及幼年性息肉。出血常呈鲜红色,少量多次出血或大便后滴血,易误诊为痔疮。极少量、长期的出血,临床不易察觉,要靠反复大便隐血实验才能发现出血。出血可造成失血性贫血。结肠息肉是儿童期无痛性便血最常见的原因。

2.大便性状改变:息肉数目较多或个头较大时,可排出大量鼻涕样黏液,尤以绒毛状AP为多见,因排出液中钠、钾含量很高,可造成失水与电解质紊乱,甚至昏迷。

3.梗阻或脱出:体积较大的息肉可以造成肠套叠致肠梗阻与腹痛,位于直肠近肛门的带蒂息肉,可于排便时脱出肛门外,这种情况在小儿多见。

各种检查手段的优缺点比较

诊断AP,做病理检查是前提。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十分重要。不要以为检查方法收费越贵,设备越“尖端”就最能解决问题,也不要把“好受不好受”作为检查方法的首选条件,这两种看法都会误事。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结肠息肉的检查手段。

结肠镜检查

优点:应用普遍;可直接观察病变,范围可及全结肠,无“盲区”;能同时取病理标本确诊;可行多种内镜下治疗,减少部分外科手术。

缺点:术前准备,尤其是肠道清洁处理十分重要;准确性受内镜医师的经验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影响甚大;有轻中度不适;有低比例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与穿孔,少数心血管突发事件;无痛肠镜收费增加,麻醉有风险。

评价:结肠镜检查被公认为结直肠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乙状结肠镜(短肠镜)

优点:清洁肠道要求比较简单,几乎无不适感。

缺点:范围限于距肛门50cm以内,完全可能漏掉50cm以远的肠道病变,而此段的重要病变并非少见。

评价:应用范围广,可谓“全天候”手段。

CT(虚拟或仿真)肠镜

优点:工作范围可及全部结直肠,同时能提供某些肠道外病变情况;检查时间较短,无不适感;对直径0.6cm以上AP有较高诊断价值;接受程度高,为体质衰弱或高龄患者所欢迎。

缺点:对设备有一定要求;是对病变形态的“间接观察”,不能取病理标本作诊断,也不能作治疗;对于小病变的发现有限;有辐射损害;费用较高。

评价:可用于高质量的筛选或治疗后复查。

X线结肠双重气钡造影

优点:可观察全部结直肠病变的影像,同时可了解肠道运动情况,可协助少数疾病的治疗。几乎无不适感,患者易接受。

弱点:受检查者经验水平与设备条件影响较大;无法取病理标本确诊;不能作治疗;对凹陷性及平坦性病变识别能力较差;有辐射损害。

评价:可用于全部结肠病变的筛选普查、初步诊断与手术后随访。

其他方法

大便隐血实验、血液癌指标等都属于间接方法,不但影响因素多,且特异性不强,不能据此作出诊断,只能作为初步筛选手段。

结肠息肉治疗后何时复查

现在,多数患者都知道结肠息肉要治疗,因为医生告诉他们,不治疗的话以后可能“出麻烦”。因此,一发现息肉,就应当马上处理。

现在治疗息肉可选择的方法很多,但是息肉治疗后很容易复发或恶变。在病理诊断中,判断息肉是否有不典型增生(又名异型增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恶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就提示息肉的细胞已经接近癌变,甚至已是早癌了。

那么,治疗结肠息肉后,什么时候该复查呢?病理特性是决定息肉治疗后复查时间的基本要素。

病理诊断属于良性者,应半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没有问题,2年~5年后再复查一次。

病理诊断属于恶性者,应于根治后3个月、6个月、1年后各复查一次肠镜。出现复发,及时处理。无复发者,后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

介于良、恶性之间者,按恶性病变时间表处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肠镜腺瘤癌变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副乳也会癌变
乳腺纤维腺瘤的那些事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