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
摘要: 学困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木偶”型,一类是“吵闹”型,前者不爱发言,后者不遵守纪律。如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其课堂学习效果这一难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语文学困生;激发兴趣;参与意识
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反思。
一、问题设计,突显层次
传统的教学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与“优等生”的天地,那些学困生要么像“木偶”一样呆呆地坐着,要么就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所提问题分层设计,比如设计一些找一找、查一查就能回答的问题以供学困生回答。
如读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教师为学困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提起青藏高原,我们就会想到布达拉宫、牦牛、雪山……其实,这里还有堪称世界一大奇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同学们学完这一课后,知道它究竟“奇”在哪里吗?
学困生一:“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强烈的地形反差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学困生二:大峡谷中“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之多让我感到神奇。
又如学习《触摸春天》时,教师向学困生发问:请结合课文,找一找,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感悟安静的人生的。
学困生一:第一是对春天的热爱。春暖花开,“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她“整天在花中流连”。
学困生二:第二是对生活的热爱。安静虽是个盲童,但她对生活没有丧失信心,在花丛中她走得是那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甚至练出神奇的灵性,能悄然拢住蝴蝶!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
学困生三:第三是对生命的热爱。她张开手指,让蝴蝶飞走,不就是为了不伤害蝴蝶的生命吗?更值得称赞的是,安静虽然是盲童,但她仍然十分乐观。她顽强地生活,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闪烁出灿烂的光芒!这是更深层的对生命的热爱。安静尽管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课堂上,这样的一问一答便解决了学困生没有机会发言的困境。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课文朗诵、字词解释、造句等基础知识方面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向优等生发展。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白鹅》的作者用多样的写作手法描写白鹅,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从这篇优秀的文章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呢?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是先导。为了引起学困生的注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鹅和狗争、斗的场景。在视听合一的教学中,学困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学困生一:作者用对比突出鹅的特点。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描写,显示鹅的老爷派头——“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这些对比突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
学困生二:用比喻表现鹅的特点。“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示出鹅的步伐中透出不可一世的傲慢。
学困生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授之以渔,如鱼得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困生之所以会有畏难情绪,很多时候是因为不得法。在习作教学中,某教师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引导他们完成学习目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些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细腻生动。请连续观察一样事物,然后把观察所得与大家共享。有一个学困生想以“大蒜成长记”为题写几则观察日记,可他不知如何观察,面对题目又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该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如:先亲手实践种大蒜,然后仔细观察、体会整个过程,这样写起来语言就有滋有味了。另外,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都是观察。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学困生便写出了一篇上乘的习作。他写的几篇观察日记,一篇比一篇写得好。可见观察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正因为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所以对自己种植的大蒜也越来越喜爱,对大蒜细微的变化也观察得极为细致。因爱而生情,日记的语言不就生动有趣了吗?
总之,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解决学困生没有机会发言的困境;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创设有意义的课文情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教给其预习、阅读、习作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畏难的心理,以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向优等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思考》;《教育探索》,2009-11-15
[2]李莉《关于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中华少年》,2017-01-25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第一小学 5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