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兴
(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保山 678019)
花椒分布范围较广,生态适应能力较强,是一种食品调味原料,也是一种油料树种。花椒果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芳香油,是制作香精的原料。花椒又是一种贵重的药材,具有除湿散寒、理气止痛、明目生发、消食暖胃和消毒、杀虫、灭菌等作用[1]。花椒嫩叶可食用,木材坚硬可做伞柄和手杖。由此看来,花椒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花椒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此外,花椒生长速度快,结果早,效益高,投入小,栽培管理简单,花椒产业还是帮助农民脱离贫困的重要产业。
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气候寒冷。产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有效积温偏低的现象,当第五积温带温度大于或等于10℃时,活动积温带的有效积温在2 000℃左右,第六积温带的有效积温小于1 900℃,许多地区有效积温在1 700~1 800℃。其次是生育期短,霜降时间长。通常气候条件好的地区霜降时间在100~120 d,气候条件差的地区霜降时间在75~90 d。再次是小气候显著。相同地区不管是山上还是山下气候条件不同,对于同一块土地来讲,南北气温差异明显。最后是低温早霜现象频繁发生,通常三四年出现一次低温早霜现象。总的来讲,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且温度低,无霜期短,紫外线强度高,污染较少,部分高寒山区较干旱。
大红椒又称油椒、二红袍、二性子等。该品种树势中强,树姿开张,分枝角度大,树冠圆头形,盛果期树高5.0 m。当年生新梢绿色,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多年生枝条灰褐色。皮刺基部扁宽,尖端短钝,并随枝龄增加,常从基部脱落。小叶片较宽大,卵状矩圆形,叶色较大红袍浅,表面光滑。果实9月中旬前后成熟。果实成熟时表面鲜红色,并具明亮光泽,表面扰状腺点明显。果穗松散,果柄较长,果实颗粒中等、大小均匀,直径4.5 mm,鲜果千粒重70 g左右。晒干后的果皮呈酱红色,果皮较厚,具浓郁的麻香味,品质优。
小红椒又称小红抱、米椒、小椒子、马尾椒等。该品种树势中强,树姿开张,分枝角度大,树冠扁圆形,盛果期树高4.0 m。当年生枝条绿色,阳面略带红色,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多年生枝灰褐色。皮刺较小,稀而尖利。叶片较小且薄,叶色淡绍。成熟果实鲜红色,果柄较长,果穗较松散,果实颗粒小,直径4.0 mm,大小不太均匀,鲜果千粒重58 g。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成熟后的果皮易开裂,成熟不集中,采收期短。晒干后果皮红色鲜艳,麻香味浓郁,特别是香味浓,品质优。
白沙椒又称白里椒、白沙旦。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盛果期树高4.0 m。皮刺大而稀疏,在多年生枝的基部皮刺常脱落。叶片较宽大,叶色淡绿。成熟果实淡红色,果柄较长,果穗松散,果实颗粒大中小等,鲜果千粒重75 g。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晒干后干椒皮呈褐红色,麻香味较浓,色泽差。白沙椒属中熟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强,但果皮色泽较差,不宜大面积栽培。
在挑选母树时,尽量选择结果多、生长强壮且品种优良的母树。如果果实外部呈紫红色,内部呈蓝黑色,便可采集。采集后,在阴凉干燥处通风、晒干。果皮裂口、种子从果皮内掉落,方可清除杂物,冲洗干净。选择种子时,不能长时间暴晒,以免种子的发芽能力下降。
对花椒种子的处理是种植前的首要任务,由于花椒种子外壳相对坚硬,含有丰富的油脂,水分很难渗透到里面,如果不经处理就种植,那么会降低出苗率。另外,在挑选花椒种子时采用新鲜种子,出苗率高,隔年种子的出苗率较低。
处理花椒种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开水烫种脱脂法。在铁盆或木盆内放入花椒种子,倒入一定量的开水搅拌2 min,捞出后再用冷水浸泡,1 d换一次水,5 h后取出种子平铺在席子上,覆上麻袋,等到少数花椒种子裂开后方可种植。二是沙藏催芽法。把花椒种子和湿沙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聚集起来再用草席和麻袋遮盖,喷水保湿,每天翻盖一次,直到大多数花椒种子裂开后方可种植[2]。三是碱水浸泡脱脂法。将花椒种子浸泡在5%的碱水溶液中,碱水可以溶解种子外壳上的油脂,如果油脂在种子外壳边缘形成黏状物,方可取出,再用草木灰和细干土进行重复揉搓,直至种子表面油脂全部脱落,再用清水洗干净,用一定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最后取出种子平铺在席子上晾干。
1 hm2土地需施肥37 500 kg,选择条播方式,行距控制在20.0 cm,沟深控制在5.0 cm,沟底要平,撒土1.0 cm。播种后1 hm2土地需用草7 500 kg左右,维持苗床表面潮湿,出苗后在阴雨天气下将遮盖物撤走。另外,还可选择大田培垄方式育苗,播种时每隔25.0~27.0 cm挖一条深沟,深5.0 cm,宽9.0 cm,沟底平整,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种后将沟填平。初春时期,快速查看种子萌芽状况,如种子出现裂口,需将土壤刮去一些,种子之上的土壤厚度为2.0~3.0 cm时,6 h左右大多数种子出现裂口,然后重复刮土,直至种子之上的土壤厚度为1.0 cm左右为止,通过这种方法促进苗长齐。
完成播种工作后,可增加覆盖麦草的厚度,控制土壤温度,维持土壤潮湿状态,预防土表板结与杂草丛生现象。覆草厚度在2.0~3.0 cm,亦可预防鸟兽的袭击。当幼苗渐渐出土时,需分层撤销覆盖物。当苗高在5.0 cm时方可间苗,间距需控制在15.0 cm左右。6、7月,1 hm2土地施肥5 000~6 000 kg,或施入180 kg左右的硝酸铵和尿素,加快苗木生长。施肥的同时要进行灌溉,并将杂草、虫害清除干净。花椒苗最怕涝,雨季来临时,苗圃要做好防洪防涝工作。高寒山区一年生花椒苗高30.0 cm左右,一般以二年生苗出圃为宜。
当花椒苗长至20.0 cm、根茎粗度在0.5 cm时,便可进行移栽。用于栽植的苗木必须是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选择背风向阳、土壤深厚的土地进行栽植,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片栽植。例如,山坡栽植可顺山势改造成梯台地;一旦遇到阳干石地段,可选择爆破炸塘,借助土扩穴法对土壤进行改造。栽植塘要求深0.7 m,长宽各0.7 m,挖塘时表土、底土分开堆放,每塘施入农家肥20.0 kg、普钙0.5 kg作底肥,肥料与表土拌匀回填入塘底,再回填底土高出地面10.0 cm。栽植花椒苗时根系要舒展开,回填土时要边填边踩实,向上提花椒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用土做成树盘,浇足定根水,用稻草加薄膜覆盖树盘。根据土壤湿度,10 d浇一次水,浇三四次水后即可确保成活率。栽植株行距为1.5 m×2.0 m,1 hm2栽植3 300株;或株行距为2.0 m×2.0 m,1 hm2栽植2 490株[3]。通常地苗可在1—2月栽植,没有水源浇灌的山区可在6—8月雨季栽植,营养袋苗可适时栽植。花椒苗茎干上有刺,可用作果园生物围墙栽植,几年后长成绿色刺篱笆,既可防盗,又能减少果农修筑围墙的成本,增加种植收益。
花椒育苗长至60.0 cm时,需立即定干,定干高度控制在50.0 cm左右,选留3~5个不同角度的枝条培育成骨干枝;短截骨干枝的延长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快剪口侧枝的生长速度,每个侧枝再通过短截留三四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枝,使花椒树形成多种树形。后期修剪主要是回缩徒长枝与骨干枝的延长头,剔除稠密枝、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枝等,使其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有利于翌年多结果。
对于常见病害,通过定期进行松土除草、科学修剪,适量增加有机肥,对园地透风条件进行优化,即可保证花椒树健康生长,有效抵抗病害。其中,花椒锈病和叶斑病对花椒树叶片产生的影响极大,在花椒萌芽前期应喷洒一定浓度的石硫合剂。患病初期可选择适合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根据实际患病情况合理确定喷雾次数,通常7 d喷雾一次,连续喷3次。对于炭疽病和干腐病,需要选择适合浓度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花椒枝干害虫主要有花椒窄吉丁虫和天牛,可以人为将枯死树木进行集中烧毁。在窄吉丁虫害虫繁育旺盛时节,应选择相应浓度的倍硫磷乳剂杀灭害虫。对于天牛,可以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的混合液进行防治。蓝桔潜跳甲是主要的果实害虫,可以选用相应浓度的氯氟氰菊酯进行防治。叶部害虫主要有桔潜跳甲、凤蝶和大袋蛾,可以选用相应浓度的敌百虫和溴氰菊酯进行防治。
花椒成熟之后要合理控制采摘时间,如今大部分采摘活动都是在上午展开的。采摘后需要采取有效的储存方式,防止花椒变质。晴天需要进行晾晒,可以在地面铺一层塑料布,以免地面温度过高对花椒造成伤害。
在采椒活动结束后需要施加基肥,通常每年9月中旬、10月上旬为最佳。肥种以农家肥为主,在树冠投影外边缘位置开环形沟或放射沟,沟深控制在30.0~40.0 cm,宽度控制在20.0~30.0 cm[4]。然后将表土和肥料搅拌均匀后回填至沟内。在花椒一个生长周期内需要开展2次追肥活动,第1次是在花椒花蕾初步成型后,选择氮肥。第2次应在花椒成熟前45 d左右进行,以施加氮肥、磷肥为主。
花椒的种植要求较低,且其用途广泛,因而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花椒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花椒种植质量,提高花椒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