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峰
(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管理局,吉林 九台 130524)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淡水养殖业一直处于迅猛发展态势。自2001年起,淡水养殖产量超过了海水捕捉总量,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淡水养殖成为我国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方式。自2001年以后,淡水养殖、海水捕捉和海水养殖3种养殖方式的产量都在持续升高,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升高速度快于其他两项养殖方式[1]。我国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区域和沿海区域,为了分析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曾对全国淡水养殖产量靠前的18个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淡水养殖产量最大,其次是广东省和江苏省。对这些省份进行淡水养殖调查,可以充分说明我国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平。
首先,我国淡水养殖区域的人均养殖面积差异较大。2001年开始,我国淡水养殖面积迅猛增长,截至2007年,养殖面积有所减少,对应的养殖人员增加,导致人均养殖面积下降。2007年之后,淡水养殖面积有所增加,养殖人员数量维持不变,使淡水养殖人均面积在逐渐增加。其次,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在逐渐增强。2005年,我国淡水产品加工率仅有6.3%左右,截至2008年,增加至12.6%左右。再次,各省份淡水产品加工能力有所不同,淡水产品加工率最大的省份是海南省,其次是湖北省,而产品加工率最低的是天津市和四川省。最后,在淡水养殖发展过程中渔民的收入一直稳定增加,但是不同省份渔民收入差异较大,渔民收入最高的是天津市,其次是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低是云南省和湖南省。
数据显示,2005—2012年,淡水养殖产量靠前的18个省份的平均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约为0.956,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各省份生产条件不同,生产基数比较大,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在增长,增长率大概只有0.001。以2012年各省份的淡水养殖为例,2012年全国的淡水养殖总量达1 912万t,如果计算养殖实际增加量,按照投入不变,而养殖技术效率提升率为0.001,2012年的养殖产出实际增加了2.1万t左右。虽然18个省份的养殖技术效率平均达到了0.956,总体来看,养殖技术效率的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005—2012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平均值较高,但实际波动较大。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的技术效率最低,仅为0.936,之后的2009年达最高,为0.963,最高与高低之间相差0.029。淡水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波动趋势是难以预测的,调查显示,2005—2007年的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是最低点,2009年又迅猛增长达到最高点,2010年又下降至0.945,淡水养殖技术效率一直在无法预测的波动中。
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发现,总体上来说,我国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偏高,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会产生无法预测的波动。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空间较小。尽管如此,微小的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提高淡水养殖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所以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对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提高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是淡水养殖机械化程度和水产品加工程度,而且影响程度较大;养殖面积和受灾情况、国内水产品养殖问题对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提高有制约作用[2]。目前,我国淡水养殖规模呈现报酬递减的趋势,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于淡水养殖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的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差异性大,需要根据区域条件进行投入等的调整,以使淡水养殖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总之,水产品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淡水养殖可以作为水产品的主要养殖方式,以有效保障我国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各区域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养殖资源配置,以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