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转变与实践

2018-02-10 11:05訾秀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素养语文

◆訾秀玲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东孝义小学)

笔者自1994年毕业至今,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3年。期间,有的是酸甜苦辣,有的是努力与坚持,感觉不负教师的称谓,不负领导与学生家长们的重托。这里将自己多年的感受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运用“尝试导读法教学”初见成效

开始教授小学语文时,只有遵从书本上的理论,将教育学、心理学牵强附会于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在语文教学方法运用上尚感生涩,不易调动学生兴趣、培养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以教师、教材、自我为中心,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采用的方法着重教师自己的讲解,学生机械地抄、记、背。这样,语文教学考试成为教师们的法宝,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我当时发现多数学生苦于或善于死记硬背,缺乏足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有机会就争取到外面听课、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多观摩同行的教学课,遇事多思,碰到问题多沟通、探讨。在掌握了“尝试导读法”的教学方法后,感觉不错,很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一篇课文,我先设计出几个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问题逐一解答出来,课文知识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较以前有了些进步,但每篇文章都如此学习,师生疲惫,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收效不大。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带来新转变

200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令人欣喜和振奋。语文课程改革的春风劲吹,我认真研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人民教育》、《河北教育》等书目,倍感改革的必要性,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观念

在改革前的传统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控制着、组织者、批判者,是知识的化身,是说一不二的权威。学生被动地学,老师灌输式地教。学生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责无旁贷。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则强调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双边关系。教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是主体,其情感、思想、意志和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教师要给与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注重联系生活,放开学生手脚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是将学生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各种生活的体验,对各种精神的感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也给自己成长增加了情调。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先让学生谈自己去大自然中游玩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由于好多同学有出去游玩的经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便引导学生说:著名散文家李汉荣,他也去山中游玩了,可他却和同学们说的不一样,他说自己是去山中拜访自己的朋友,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情谊;你们想不想知道散文家李汉荣去拜访了哪些山中的朋友,他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怎样的感情吗?那就叫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就这样,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学起来兴趣浓厚、效果显著。再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特点;告诉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生活中的广告牌、店铺名称、墙上标语、电视节目等也是识字的好课堂,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去识字。从生活中学,向身边的人学,没压力,学得快,记得牢。

二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发学习的“潜能”。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不断淡化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培养,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多给他们独立思考和获取知识的体会。例如,我在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时,尽量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他们学会质疑问难。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适当加以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叫学生自己去读、去写,去交流,去体会,去总结。这样周而复始,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也能大胆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能放开手脚、独立探索总结了。把语文学习当成乐趣,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不是问题了。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语文教学渠道

在国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比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先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索溪峪的照片、纪录片等,带学生走进索溪峪,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不用过多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抓住索溪峪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索溪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如,学生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搜集资料,进行各方面的语文学习。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只要语文教师善加引导和利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浪博客、呱呱视频社区中的学习讨论交流,实现了语文教师之间经验与资源的共享,给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很大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语文教学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被评为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四、加强课外学习和写作,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阅读课本和参考书上,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博览群书。读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更多的是使自己永葆一种新的热望和激情。读书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提升自我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同时,我还会及时写下教学反思、教学杂记,甚至写一些工作随笔、读书心得、人生感悟、散文、诗歌、小说等。将写作视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教学中我也会把写作的乐趣与学生们分享。试问,一位语文老师不爱写作,他的学生能喜欢写作吗?与学生们共享写作成果和心得,也成为我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向同行们学习,我也注重向学生们学习。通过亲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读,去想,去观察,去感悟,师生之间敞开心扉,教与学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回首多年的语文教学,有过迷惘,有过执着,在得与失中思索,在喜与忧中进步。当看到点点滴滴的收获与成果点缀在我的教学之路上,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辉时,我由衷地为教师这一职业感到自豪。我很欣赏著名教师肖家芸所说的:“默默生长,不言放弃。”愿我的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素养语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