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树民
(河北省乐亭县百善学校)
现阶段,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于此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注重实验教学,从而向学生全面、直观的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相关教学者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继而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并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有诸多难题。诸如科学实验的外在依存性大;实验视场窄小,可见度低,影响学生的观察;实验的难度高、趣味低等。而这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降低,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难以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继而推动教学的优化,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实践的能力。
基于此,就使得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小学科学教育者的青睐,并逐渐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推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教学者在对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以五年级下册的《科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地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海边归帆”的动漫视频,从而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事实上,通过播放视频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尔后教师再结合视频的内容,抛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事实上,该种做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还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难以有效的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完成,对此,相关的教学者逐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从而将课本中抽象、枯燥的科学知识变为更为直观、易于理解且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一方面,这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的《科学》为例,教师在讲解第八课《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探究活动,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电路连接的视频,并在观看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讨论,推动学生自主探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事实上,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拓展课程教学的资源,并逐渐打破校内、校外课程资源之间的划分界限,从而实现了知识面的拓展以及相关知识结构的补充。
以《空气污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引导小学生对国家或者各省市的环保局网站进行访问,并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相关的讨论。事实上,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并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发挥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杜绝因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导致的机械式教学。
基于此,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方法。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植物,诸如仙人掌、水仙花、萝卜、土豆等,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进行教学,不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
此外,诸如《观察与测量》这样的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探究,而不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机械化的教学。
总之,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并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使用的必要性、策略以及意义。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使用,我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必然会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