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芝
(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流程,以下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的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在认知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即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协作与会话,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支架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回应性质的地理教学策略。支架式地理教学的核心在于建立推动思考的气氛,以便实施各种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地理思维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的功能类似。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例如,初中地理《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去过电影院看电影的吗?
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师:那老师想知道你们手里拿着电影票去电影院找座位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
生:按照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先去找横向的排号,再找到对应的纵向的座号,就可以确定座位的位置了。
师:很正确。影剧院的座位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正好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大家按照电影票上的座号排号来找座位很容易就找到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呢?和找座位是否相类似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首先,我们要来明确在地图上用什么来表示座位的排号和座号呢?
生:可以利用经线和纬线分别代表排号和座号,也就是跟在电影院找座位一样。
师:那大家知道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叫什么吗?
生:经纬网。
师:我现在说出一条经线和纬线,你能否在地图上迅速找出它们相交的地点。
生:(争相在地图上查找。不一会陆续举起手来。)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旧引新,符合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规律。上面教学片段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历,把在经纬网上确定方向这个难点问题用在电影院找座位这样一个人人都做过的事情一下子就突破了。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魅力就是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引入生活中的鲜活的事例来辅助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并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情感上的体验,引起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更有独特的学科优势。通过确定真实的“锚”(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既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当前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我今年暑假去东北登上长白山天池,在山脚下天气炎热难奈,导游告诉我们上山要租个棉袄。我们半信半疑。你们认为有必要吗?
生:(思考)。
师:长白山海拔2691米,山脚下海拔691米,气温25度,山顶气温多少度?
生:(合作学习)。
在该案例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创设学习任务,起到“抛锚”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毫不费力地导入新课,生成了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