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丽秀
(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人民政府,山东 东营 257500)
小麦发生早春冻害,心叶、幼穗首先受冻,而外部冻害特征一般不太明显,叶片干枯较轻。但降温幅度很大时也有叶片轻重不同的干枯。受冻轻时表现为麦叶叶尖退绿为黄色,尖部扭曲卷起。3月底以前发生的冻害,主要是叶尖发黄,黄尖率一般为5%~50%,严重时黄尖率更高。随着冻害的加重,叶片会失水干枯,叶片受冻部分先呈水烫状,随后变白干枯。严重干旱时,叶片易受冻干枯。心叶冻干1 cm以上,幼穗就可能受冻死亡。幼穗受冻死亡的顺序依次为主茎→大蘖→小蘖。冻死的主茎及大分蘖基部分蘖节上或第一节间的潜伏芽再长出新分蘖,一般新生分蘖不能成穗,只有当大部分已拔节的分蘖幼穗冻死时,新生分蘖才能成穗,不同品种冻死茎率与是否发生新分蘖成穗的反应不同,一般在50%以上时才有新生分蘖成穗。冻害严重时,幼穗全部死亡,只剩下分蘖节,下面的潜伏芽可再长出分蘖。大面积冻死整株苗的现象很少发生。很少有叶片受冻干枯而幼穗不受冻的情况。幼穗观察结果表明,早春冻害的幼穗全部进入护颖分化期,即小麦进入起身阶段,而二棱末期的幼穗没有冻死,二棱末期仅是受到伤害,造成穗轴伸受阻,上端小穗紧密排列,形成一个疙瘩,成为“大头穗”。另外,在护颖分化期受轻微霜冻时也会形成“大头穗”。
小麦受冻部位为春季新长叶片,多数为一级冻害,属轻冻害,二三级冻害占比较小。受冻后,叶尖呈水烫状青枯,部分片段枯黄,麦根和分蘖节并未受伤。由于正处在小麦喷药除草之后,以至于被误认为药害。小麦受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生长变缓,小蘖死亡,加速两极分化。二级以上冻害会造成成穗率降低,穗小,发育推迟,进而影响产量。
小麦返青后,其抗寒性越来越差,春季冻害不同于冬前冻害,同样程度受冻越晚,减产幅度越大。小麦受冻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小麦受冻程度取决于低温的大小、持续时间、骤变程度,3月22、28日气温由高温10℃度突降为夜间0℃以下,造成小麦受冻。
有的品种有冻害,有的品种无冻害,品种是小麦受冻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受冻害重的多为弱冬性品种,其春季恢复生长、发育快,耐低温能力差。
同一品种有的受冻轻,有的受冻重,主要在于栽培措施存在差异。麦田在寒潮到来之前浇过水,墒情较好的麦田冻害较轻,干旱的麦田相对较重。晚播麦田冻害重于适播麦田,晚茬苗长势弱,春季生长快,麦苗幼嫩,体内糖分积累少,易受冻。旋耕地相对于犁耕地冻害较重,旋耕耕层浅,小麦根系发育不良,麦苗长势弱,而抗性差。
受冻麦田地势低,冻害较重;同一地块墒沟、低洼处冻害偏重。沙土地冻害轻,黏土地冻害重;土壤肥力好的冻害轻,薄地冻害重。
弱苗、瘦小苗易受冻,群体不足的麦田冻害重于群体合理和群体大的麦田,在同一块地中,麦苗稀的地方冻害较重,旺长麦田冻害重于壮苗麦田。
以上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加剧冻害。还有个别麦田因播种过深,浇水后土壤板结,造成死苗。
小麦受冻害后恢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管理。春季冻害发生在小麦拔节初肥水管理期间或之后,针对小麦生长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冻性比较好的小麦品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冬小麦品种适宜选择半冬性品种。
小麦拔节期为根系旺盛生长阶段,中耕后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扩大对养分的吸收范围,提高小麦抗旱、抗早衰能力,为尽快恢复生长奠定基础。
拔节初期没有浇水追肥的应及时浇水追肥,这是促进小麦恢复生长的关键措施。由于春季旱情重,拔节初期浇水追肥的,在中耕松土的基础上,受冻麦田在4月初也应进行一次追肥浇水。
小麦产量并不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成正比例提高的,超过一定量,施肥量越大,产量反而降低。必须通过土壤化验测定土壤养分,确定经济高效的施肥配方。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麦地土壤养分含量平均为:速效钾为104.1 mg/kg,属中等水平;速效磷为27.5 mg/kg,属中等偏上水平;碱解氮为89.5 mg/kg,属中等水平;有机质为1.097%,属中等偏下水平;含盐量很低,不影响作物生长。速效钾、有机质比前几年略有下降,速效磷、碱解氮比前几年略有上升。利林村、北胜林村速效钾偏低,护林村速效磷偏低,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前期施肥较多,肥水可少施,一般施用尿素8~10 kg/667 m2,钾肥5 kg/667 m2左右,满足养分需求,以防止过早两极分化,提高成穗率和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