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版本与内容的修订

2018-02-10 20:52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太极图周敦颐无极

苗 圃

(三明学院 闽学研究中心,福建 三明 345000)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便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被誉为理学开山之祖。宋代理学的发展,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具有开创性的地位,但周敦颐在北宋时期的学术地位并不显著,之所以后来受到重视,实乃源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表彰阐述。朱熹对周敦颐的这部著作推崇备至,朱熹曾称颂周敦颐为“得孔孟不传之正统”,并在《伊洛渊源录》中将周敦颐列为首位。邵雍之子邵伯温曾回忆道:“伊川同朱光庭公掞访先君,先君留之饮酒,因以论道。伊川指面前食桌:此桌安在地上,不知天地安在甚处?先君为极论天地万物之理,以及六合之外。伊川叹曰?平生惟见周茂叔论至此。”[1]3-4当时的这段对话表明,“天地安在甚处”,是周敦颐对宇宙本体论的思考,也是其创作《太极图说》的原因所在,他的思想虽然并未形成体系,但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后来理学的发展,尤其对南宋朱熹的影响甚大。朱熹曾花大量的时间对该著作做了详细诠释,并写成了《太极图说解》,为自己的理学体系奠定基础。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试图构建中国传统的宇宙论与本体论,这是也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特别推崇的原因,朱熹以此为基础,对周敦颐的学说进行了继承与改造,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理学体系。

一、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历史争论

周敦颐被奉为理学的开山鼻祖,但其一生存世的著作不多,仅《太极图》(并《说》)、《通书》及少量的诗文。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一篇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这两篇存世的著作,并未从理论上加以系统、具体的阐述其思想观点,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论点。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各家对这两篇著作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成为争议最大的著作之一。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在“北宋五子”中,“惟周子著书最少,而诸儒辩论,则惟周子之书最多”[2]2的评论。

(一)关于《太极图说》版本的争论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这部著作问世以来,就有颇多关于其版本问题的争论。最主要的争论就是《通书》与《太极图说》的关系。周敦颐的著作最初名为《通书》,其版本有两种:一为《太极图》附在《通书》的末尾;一为只有《通书》而没有《太极图》。这从祁宽在绍兴十四年(1144)为《通书》所作的跋中可以看出:“(《通书》)始出于程门侯师圣,传之荆门高元举、朱子发。宽初得于高,后得于朱。又后得尹和靖先生所藏,亦云得之程氏,今之传者是也。逮卜居九江,得旧本于其家(周敦颐家),比前所见,无《太极图》。或云《图》乃手授二程,故程本附之卷末也”。[3]111从祁宽所作的跋中,可以看出,祁宽共看到过关于《通书》的三个版本:其中前两种出自程门及其弟子,一由程门弟子侯仲良所传;一由程颐晚年弟子尹焞所传;另一种是九江周子家中后人所藏的版本。程门及弟子所传本与周子家人所藏本经祁宽校对,在《通书》部分,宽仅“校正舛错三十有六字,疑则阙之”[3]110,表明这两个版本的内容基本相同。这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周子家藏本在卷末没有《太极图》,而程门所传本则在卷末有此图。这也成为《通书》与《太极图说》争论的焦点,这也成为后来有人怀疑《太极图》非周敦颐所作的原因所在。如陆九韶,号“梭山居士”曾指出:“《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周子所为。不然,则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4]292朱熹与陆九渊也曾对此有过争论。

(二)关于《太极图说》内容的争论

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内容最大的争论,当属《太极图说》的首句。今天《太极图说》的通行版本,首句为“无极而太极”。这句话,在朱熹时代就有争论。“无极而太极”由朱熹亲自审定,但当时流行于世的《太极图说》首句还有另外两种版本。一种是洪景庐《国史·濂溪传》,作“自无极而为太极”,增加“自”“为”二字,《国史》是依据实录而作,极有可能见过周敦颐的原本;另一种为九江本,作“无极而生太极”,增加一“生”字。朱熹则认为《太极图说》的首句应为“无极而太极”。实际上,《太极图说》首句的不同版本反映了对周敦颐思想的不同理解。主“自无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者,是宇宙生成论的理解;而主“无极而太极”者,则是本体论的理解。

二、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修订

朱熹对《太极图说》的修订,既有内容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有版本上的核实与校对。可以说,朱熹对《太极图说》版本与内容的修订,最终是为了其理念体系的建构。

(一)朱熹对《太极图说》版本的修订

从目前所知的《太极图说》版本来看,《太极图说》在南宋最早刊印时,均附在《通书》之后。而今天的版本《太极图说》则在《通书》之前,这是由于朱熹两次校定《通书》后,《太极图说》才开始从卷末变成了篇首。在朱熹对《通书》及《太极图说》进行校定时,朱熹所看到的版本就已经有四种:舂陵本、零陵本、九江本和长沙本。[3]41-43这些版本都以程门传本为准,即于卷末附有《太极图》。但朱熹认为,世传的版本统统本末倒置了,必须加以重新校定。于是他以长沙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朱熹校定完成,史称“建安本”,书名定为《太极通书》。十年后,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朱熹完成了对《通书》的再次校定。再校之缘由,是朱熹又得《通书》的“临汀杨方本”,遂与“建安本”进行校对,发现建安本仍有些许未尽如人意者,所以再加校对,只是对“建安本”作了一些小改动。当时,朱熹正主南康军,史称“南康本”。这个“南康本”最终成为周敦颐《太极图说》并《通书》的最初定本,后世流传的《周子全书》《周元公集》《周濂溪先生集》《周敦颐集》等各版本,都是以“南康本”为底本,后人不断增添文字而成。

(二)朱熹对《太极图说》内容的修订

根据前文对《太极图说》版本的考证,可以明显看出,朱熹将太极图置于《通书》篇首,是出于其对周子《太极图说》的理解。在“建安本”后序中朱熹写到:“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先生既手以授二程,本《图》附《书》后。传者见其如此,遂误以《图》为《书》之卒章,不复厘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旨,暗而不明。而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皆失之。”[5]31可以看出朱熹对《太极图说》版本的修订,是出于对周敦颐太极一《图》和《通书》的定位不同。实即出于他个人对周敦颐太极思想的诠释和评价。他“要强借周敦颐来建立自己的太极理本论,所以他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来注说《太极图说》”。[6]486朱熹认为《太极图》是《通书》之纲领,而《通书》则是《太极图》之展开。由此,朱熹将太极图置于《太极图说》之前,不是基于考据的,而是基于义理的。而基于义理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对《太极图说》的修订是基于价值判断的,这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原因所在。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兼有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思想。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使用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等范畴来说明宇宙万物发生的过程。从发生过程看,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周敦颐的这种宇宙“生成之道”,其逻辑演化公式可以表述为这样一种由“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等概念范畴组成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循环过程。由于“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在太极本身的这种“动静”推力之下,从“太极”之中分化出了“阴阳”二气,之后又由于它们的聚合变化,而生出“五行”,即水、火、金、木、土;进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后又由于五行之间的相生与阴阳之间的交感流行,五气四时顺布,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所谓“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就这样,在这种不停息的相互转化、往复循环中,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

周敦颐的“太极”思想同时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他认为,万物是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演变而来,而这五种物质又从阴阳二气中产生,阴阳二气又是从“太极”的变化中产生,而“太极本无极”也。也就是“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为万”。[3]31在这里,周敦颐将万物统归于“无极”,“无极”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虚无,虚无并不等于没有。周敦颐用“无极”来指称太极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而这种不可名状的状态,产生太极。所以,“无极”就成为世间万物的本原,同时具有了本体论的地位。

朱熹在注解《太极图说》中,则将“太极”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至耳。”朱熹注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3]3“太极者,如屋之有极,天之有极,到这里更没去处,理之极至者也。”[7]2374就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一理统驭万事,万事统于一理。朱熹认为太极即是本然之理,是天地万物之理,且只有这一个理。

三、结 语

通过对《太极图说》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版本的简单梳理,可以得知,从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从产生以来,就有不同的学者对其版本问题进行争论,关于版本问题的争论,是一个考据学的问题,其主要受限于传世的文献,这有待于新的版本的出现,也许关于版本问题的争论或可停息。当然,关于版本问题的争论,有一部分学者其实质是对其内容的争论,诸如太极图说与通书的次序问题,到底是通书在前,还是太极图说在前。另一部分学者则提出周敦颐最初的著作有无太极图的问题,直言太极图是道家学说,并非周子所创。这两种说法,虽然是考证版本问题,但背后都指向了《太极图说》这部著作的内容,也正因为如此,这部著作才争论最大。

考察朱熹对《太极图说》版本与内容的修订可以发现,朱熹对该著作的修订实则是出于对历史上版本与内容争论的一种回应。朱熹的建安本问世之后直到他去世,仍然对其内容进行修改。[8]39诚然朱熹对《太极图说》的改动,在历史上也并未平息之前的争论。甚至直到如今,对朱熹所做的改动,其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朱熹所做的改动实际是将周敦颐的太极思想改造为本体论思想,为其理学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太极图周敦颐无极
早春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无极归一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八卦图
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
话说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