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伟大”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18-02-10 19:52黎日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黎日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四个伟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和升华而成,经历了最初从各自独立表述到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过程。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1],这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第一次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自此形成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三者的统一。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4]自此“四个伟大”形成一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5]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四个伟大”是一个辩证统一、环环相扣、彼此贯通的统一体,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执政主线、执政主题和执政目标的高度统一。“四个伟大”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所做出的全新概述,它是引航远行的时代坐标,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四个伟大”的内涵。“四个伟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内涵丰富、蕴意深刻、逻辑严密,共同构成一个统一体,一并致力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一)伟大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我们党要团结一致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一伟大斗争,积极应对各方挑战、敢于抵御风险、勇于扫清障碍、善于解决问题,不断夺取新的顺利。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必会产生斗争。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我们党一路过关斩将,是一部一往无前的斗争史,九十多年的拼搏奋斗为我们党铸就了坚固的战斗遁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所进行的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斗争贯彻于国内、国外各个领域。具体而言,这场伟大斗争包含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环境气候、全球性突出问题等。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和突出矛盾,我们党必须保持高昂的斗争姿态与一切斗争抗战到底。进行伟大斗争着眼于“如何干”,它明确表明了我们党“以什么样的奋斗姿态”攻破万难,是我们执政党应具备的精神气概和奋斗姿态,具有激发斗志的强大精神作用。

(二)伟大工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5]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五大建设”,强化党的“六大纪律”,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强化“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设伟大工程明确了党的执政主线,着眼于“谁来干”,它明确表明了我们党要“以什么样的领导力量”来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日益强化和规范党内监督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筑起了坚固堡垒。

(三)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在这项伟大事业的推动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中华民族逐渐从富起到强起来,雄踞世界东方。纵观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国情、党情,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意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引领我国走向辉煌的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5]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深刻阐明了推进伟大事业的新思路、新方针、新战略、新路径等重大问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伟大事业明确了党的执政主题,着眼于“干什么”,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现实问题,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将牢记使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

(四)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6]这个伟大梦想,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希望,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美好期盼。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它涵盖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面,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三者的命运紧密连为一个共同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要义无反顾接过历史接力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助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使中华民族能够更加有底气、有姿态、有力量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茂林。伟大梦想明确了党的执政目标和历史使命,着眼于“干成什么样”,回答了党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重大问题。有了伟大梦想作为奋斗目标,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过程中就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避免迷失方向,影响国家美好前程。

二、“四个伟大”的内在联系

伟大斗争、伟大过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是一个辩证统一、环环相扣、彼此贯通的统一体。伟大斗争是动力,具有激发斗志的强大精神作用,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强大动力。伟大工程是保证,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筑起坚固堡垒。伟大事业是路径,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光明的道路。伟大梦想是目标,具有引航远行的作用,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指引正确的前行方向。

(一)进行伟大斗争是建设伟大过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

伟大斗争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动力之源,只有进行一场场伟大斗争,克服万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才能为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扫清各种阻碍,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既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有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全面认识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抵御和化解各种风险,时刻准备解决各个领域出现的矛盾,同一切艰难险阻斗争到底。这场伟大斗争涵盖了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全党要知危图安,深刻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险阻性、持久性和复杂性,并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开山辟路的豪气、锐意进取的勇气、不屈不挠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夺取新时代新胜利。

(二)建设伟大工程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这明确表明了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决定性作用,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增强党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才能本领,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核心价值理念和优秀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全党,进而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和增强党的思想指领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致力构建党群融为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群众广泛认同党的领导,进而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总而言之,唯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才能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根本保障,铸造坚固的铠甲。

(三)推进伟大事业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路径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伟大事业。推进伟大事业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开辟了路径。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强起来,归根到底是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推进伟大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勇往直前、继往开来,传接好历史接力棒。为此,要增强道路自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强理论自信,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全党的理论水平。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与外来优秀文化互学互鉴,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实现伟大梦想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目标

从根本上讲,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是以实现伟大梦想作为行动方向,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明“中国梦”这一概念之后,“中国梦”这一词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满腔热情,激励了全民族的奋斗意志,点燃了全球华人的强国希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汇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伟大梦想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它符合了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诉求,体现了全体人民的美好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我们“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5]总书记再次明确了党的执政目标和历史使命,并强调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党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进行新时代新特点的斗争,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懈努力和奋斗。

三、“四个伟大”的实现路径

“四个伟大”回答了“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和“干成什么样”的问题,体现了新时代关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论断。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实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时代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国力量。

(一)坚持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四个伟大”的行动指南

思想是时代之母,新思想引航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首先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7]。由此可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十四条基本方针方略、强军目标、国际外交、党的建设等,此外还包括我国新的历史定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这些思想理论构成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成为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的行动指南,进一步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增强理论自信。

(二)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四个伟大”的立本基石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道路的内涵,将中国道路的奋斗目标阐述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5],这个新表述增加了“美丽”和“强国”这两个关键词,表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也说明了我国在这条正确道路的引领下逐步走向辉煌。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无数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性发展,经济生产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国家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新道路,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四个伟大”的立本之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大道。因此,要实现“四个伟大”,必须立足国情和新的历史起点,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构建“中国模式”。

(三)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内在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图强,逐渐形成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中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内在动力,是能够把13多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粘合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强大的聚合力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使中国人民能够齐心协力共建国家辉煌事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髓,它始终引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创新的强大动力。中国精神激发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和活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因此,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强大精神铸就中华民族之魂,用精神纽带凝聚各方力量,筑造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大厦,为实现“四个伟大”提供内在动力。过去,我们以中国精神为纽带,凝聚民心,顺利完成了兴国和富国的历史任务;今后,我们继续弘扬中国精神,全国上下一条心助力推动强国梦的实现。

(四)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强大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用13多亿中国人共同的智慧和力量聚合而成的恢弘之力,是成就国家和民族大事的巨大力量,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强大支柱。人心齐,泰山移。中国的历史发展表明了人民群众是建设国家的力量之源,人心向背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唯有团结民心,凝聚全民力量,方能成就国家大业。凝聚中国力量,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想民之所急、应民之所盼、办民之所需,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凝聚中国力量,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并扩大人民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权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凝聚中国力量,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全民的创造和创新活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继续共创国家事业新辉煌。新时代有新的历史使命,党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中国力量,和衷共济、同心合力,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四、结语

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贯通、互为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在考验我们,伟大工程在推动我们,伟大事业在召唤我们,伟大梦想在鞭策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继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不断创造中国奇迹,不断创造国家事业新辉煌,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0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01).

[3]新华社.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005).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00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

[7]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7-10-25(002).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