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宗财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受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主流,但现在看来,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成绩,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升华出来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也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社会对人才培养观念有较大转变的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与认同。
由于没有建立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试选拔制度,高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生面临的最重要任务还是高考,分数仍然是教师最看重的要素,这就制约了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的动力。因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摸索,学生的适应,这一过程存在不可预期因素,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最终影响学生成绩。
多年的传统教学经验与观念,导致教师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了解较少,经验不足。教师在实施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中,经常碰到各种问题,开展不顺利,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学生积极性不高,提出的问题与教学重点相去甚远,延误正常的教学进度等。这样的问题出现会打击教师开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发展十分不利。
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教育,可以达到的更高层次的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难度过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对问题提不起兴趣,达不到引起学生思考的效果;所创设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能力,会打击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学中所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应稍微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学习水平,以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为向导,在教师给予一定帮助后,学生能够解决。这样才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正确思路,既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应该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也不例外,应呈现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核心的发展趋势。在一节完整的物理课上,教师所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应该是先难后易、层层递进的关系。一开始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并以此为基础,引发下一层次的问题探究,在解决一系列问题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知识体系。
当前阶段,教师在开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没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关。人对事物的兴趣,决定了是否能够积极主动探索事物。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有进行深入探求的动力。比如以新旧知识的接触点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会感到熟悉,但又不能完全解决,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学科之所以会让学生感到困难与畏惧,在于它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物理概念与知识由于是生活现象的高度规律化的结果,已经与生活实际脱节较大,学生不能直观形象的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取材,运用各种方法,直观具体的将概念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概念知识清晰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程度,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固定、唯一答案的过程。这是片面、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过程与灌输式教学实质上无异,都是用教师的思路带领学生的思维,具有刻板、狭隘的缺点。我们提倡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是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等方式,辅以教师的指导,建立对问题的认识,在这过程中,学生随机生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重视,帮助解决。
物理学科是实验中发展而来,本质具有实践性,高考中对物理实验的考察,也是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的体现。物理实验真实清晰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应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考,使物理实验与问题情境统一融合,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静摩擦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推较重的桌子,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不能推动沉重的桌子”,学生会提出推力小等原因,在进一步的思考后,肯定会有学生提出桌子受静摩擦力的作用,这时教师表示赞同,进行总结归纳。
“每当理性缺乏可靠思路的论证时,类比方法往往能引导我们前进”此话出自康德。类比法是一种逻辑式的研究方法,通过把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作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将所发现的规律与结论应用到所学习的知识中。比如,在教学“磁感应强度”一节,教师可以与“电场强度”做类比,引导学生发现相同与不同,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有“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新课标也主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的源头是生活,学习物理也是为更好的改造生活。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距离我们很近,在心理上消除对物理的距离感,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再之能够将知识形象直观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加深学习程度。如在“离心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用过洗衣机吗,为什么洗衣机脱水桶可以将衣物甩干?”学生们不会对这样生活中的现象感到陌生,会积极思考其中的原因,通过教师的引导,一定能将离心运动这个概念引出。这样的问题情境十分生动自然,具有教育艺术性,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极大裨益。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几点,限于篇幅限制,不做更深入探究。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所要遵循的规律,即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方向,创设针对性较高的问题情境,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希望本文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以启迪,一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