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行MRI诊断的价值

2018-02-10 11:04:08金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皮质隐性磁共振

金舟

本文将2013年11月—2017年11月确诊的88例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1月经我院确诊的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59∶29,平均年龄为(46.24±1.69)岁。其中,左膝骨折患者为42例(47.73%),右膝骨折患者为38例(43.18%),双膝受伤患者为8例(9.09%)。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实施检查,层厚为1.2 mm,重建间隙控制为50%,图像层厚控制在2~3 mm,将MPR图像分别调整为横断面、冠状面、斜面、矢状面等显像[1]。

磁共振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Magenetom Trio Tim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实施检查,采用膝关节专用表面线圈,实施冠状位扫描及矢状位扫描。T1WI:TR为460 ms,TE为12 ms;T2WI:TR 为 940 ms,TE为 26 ms;STIR:TR 为 3 100 ms,TE为14 ms,TI为130 ms;将层厚设置为4 mm,将间隔控制在3 mm,NSA为2~4,FOR为180~200 mm[2]。

1.3 观察指标

观察88例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的CT检查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

1.4 指标判定标准

漏诊率=(漏诊例数/确诊阳性例数)×100%;误诊率=(误诊例数/确诊阴性例数)×100%;检出率=(检出阳性例数/确诊阳性例数)×100%[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分析

经CT检查,88例患者中,检出异常的患者为76例(86.36%),其中,经横断面显示骨折的为56例(63.64%),经斜面或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骨折的为15例(17.05%),经冠状面、横断面及矢状面显示骨折的为3例(3.41%),经斜面图像调整显示骨折的为2例(2.27%)。另外,累及关节面的为6例(6.82%)。

2.2 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

经磁共振检查,88例患者中,检出异常的患者为86例(97.73%),T1WI出现不规则或条状低信号,T2WI呈现水肿高信号,T2WI信号带清晰度明显低于T1WI部分信号带,范围相应缩小。在骨折线区域内,T1WI、T2WI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水肿区,少数患者T1WI信号带附近伴有斑状或片状的高信号,T2WI与STIR均存在类似的高信号。

2.3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分析

CT检查的检出率为86.36%(76/88),漏诊率为13.64%(12/88),误诊率为0.00%(0/88);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为97.73%(86/88),漏诊率为2.27%(2/88),误诊率为0.00%(0/88)。CT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与磁共振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 1,P=0.005 3<0.05)。

2.4 88例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的MRI及表现

88患者经MRI检查发现异常的为86例,31例患者诊断出骨皮质隐性骨折(36.05%),11例患者诊断出骨软骨隐形骨折(12.79%),44例患者诊断出骨挫伤(51.16%)。

骨皮质隐形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显现非连续性低信号,骨折线于T1WI、T2WI上分别显现低信号和高信号,于STIR上显现较清晰高信号。

骨软骨隐性骨折表现为:骨折线于STIR、T2WI上均显现高信号,于T1WI上显现低信号。

骨挫伤表现为:显现非线性、地图样或网格状异常信号,于T1WI上显现低信号,于T2WI上显现高低混杂信号,于STIR上显现较清晰高信号。

3 讨论

隐形创伤骨折均为外力损伤所致,由于骨折线较为细微,骨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骨折端保持原位置,未发生移位,导致X线平片检查难以显现损伤处[4-5]。而由于暴力伤的传导,导致患者膝关节对应两骨受到撞击遭到损伤,在MRI扫描下,可见T1加权成像显示边缘模糊,且髓腔中及骨皮质存在片状或线状低信号,T2加权成像显示线状低或高信号、附近高信号, STIR成像可见条片状高信号[6-8]。此次研究中,88患者中,经MRI检查发现异常的为86例,其中,44例患者为骨挫伤(51.16%),图像呈现非线性、网格状及地图样异常信号,T1WI出现低信号带,T2WI呈现高、低混杂性信号,主要累及骨皮质;11例患者为软骨骨折(12.79%),T1WI出现低信号带,T2WI呈现高信号带,主要累及关节软骨、骨皮质及骨松质;31例患者为骨皮质骨折(36.05%),T1WI出现中、低混杂信号带,T2WI呈现高信号带,主要累及骨皮质、骨性关节面及骨松质。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97.73%)高于CT检查(86.36%),漏诊率(2.27%)低于CT检查(13.64%)。

综上,MRI扫描检查相较于CT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更为准确诊断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利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并且避免了有害X线辐射。

[1]韩芳,刘天文. MRI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分型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9):98-100.

[2]袁巍.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J]. 中外医疗,2016,35(5):192-193,198.

[3]冯瑞枝,熊巨新,谢金荣,等. 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MRI分型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127-130.

[4]张晓林. 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6):673-676.

[5]李政. 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MRI分型及临床价值评价[J]. 当代医学,2014,20(24):98-99.

[6]郑晓娜,付馨,吴耀贤. 3.0TMRI多序列成像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25-27.

[7]郭继录. 骨挫伤及隐匿骨折的低场MR诊断[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9-150.

[8]吴耀贤,高剑波. CT与MRI对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6):859-862.

猜你喜欢
皮质隐性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睿士(2020年11期)2020-11-16 02:12:27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