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莉 王淑珍
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过控专业”)最早是1998年由教育部将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改名得来的[1]。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是化学工程与机械工程相交叉的学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化工设备与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改名后的过控专业属于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机电控制。所谓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达到改变物料性能的加工业,过程工业所涉及的对象是流程性物料,从原料到产品需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因而整个过程需要为数众多的单元构成,而每一个单元均需要由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完成,将这些单元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了过程装备[2]。
目前,全国有80多所高校设有该专业,由于各个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不同,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往往采用“大专业多方向”的模式。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办学方法,提出各自的教改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很难寻求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过控专业是2009年在原建材机械专业基础上申办的新本科专业,要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迎合我校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一方面要体现我校在建材行业多年来的办校特色;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校具有多年的建材机械专业基础,立足洛阳,面向全国,为我国建材行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实干工程师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当前,我校正处于建设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高校的关键时期,如何立地生根,即如何培养面向当地行业、区域等需要的社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这就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控专业作为我校具有建材特色的重点专业之一,是涉及过程原理、过程机械及控制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型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了该专业的机械与控制双管齐下,从根本上希望培养出兼具建材机械设计与控制技术的高级人才。同时,开设了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毕业后在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处在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之中。没有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机制,我校过控专业就很难适应这样的变革。对于传统建材工业来说,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这种粗放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造成了建材工业产业结构落后、耗能大、占地多、污染严重,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负担[3]。因此,建材工业对绿色建材的研发和使用已迫在眉睫。那么,怎样将绿色建材的实际需求与我校过控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结合,怎样将生产实践与教学研究相融合呢?重构课程体系将成为“指明灯”。
过控专业虽是交叉学科,但我校的专业定位是将其分属在机械学科大类中,在本科阶段培养高级人才过程中,很难做到多门学科均衡兼顾,平衡发展,必须有所偏重。本科生能在四年时间里学好机械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已属不易。如若基础课程贪多,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1]。专业发展方向上应立足建材机械技术人员的培养,同时培养兼具过程工业和控制技术方面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
针对我校过控专业分属于大机械类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同时对理论课程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大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在知识结构方面,分别设置相关课程实现工具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法律法规、学科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其中,与原有课程相比,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方面,相对减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门数及学时,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门类和门数。能够让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展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增设了过程装备制造技术(校企)、过程装备设计(校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直接在学习中了解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能力结构方面,从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创业能力等方面开设相应的教学环节综合培养。首先,通过开设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学术讲座、文献检索课程等环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其次,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使学生具有进行过程工业工艺流程设计和过程装备产品研发的初步能力;同时,掌握过程装备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特点,并能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再次,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各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最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集体创业或个人创业。为今后尽快适应工作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素质结构方面,从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完成,主要是通过开设课外社会实践、参加学术报告会、各种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等实现的。这里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首,强调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真正做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过控专业,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前生产实际和企业发展现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虽然专业建设之初已设计了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各种问题的产生,未能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还需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建设。
2.3.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健全实习监管机制,确保本专业所有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对实习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习完成的效果。本专业现有的实习过程管理机制中包括详细的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实习计划、实习总结、学生的实习报告等过程资料,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实习停留在表面观察阶段,学生对实习目的仍不甚了解,到了实习单位也不知重点看什么、学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在实习动员会中加强对实习目的讲解,同时还要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教材。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有针对地完成实习内容,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生产加工过程,可以实行校企双方对学生共同负责的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安排学生适时地参与顶岗工业,加深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校方可以在实习完成时对其进行实习报告的查看或通过一定的技能测试评价其实习质量。另一方面,双方可以对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同时管理监督。通过校企双方积极的沟通,及时发现实习问题,方能确保实习过程切实有效地完成。
2.3.2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缺乏兴趣、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加该环节课程的学时数,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尤其是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可通过引进具有工程技术经验的人才,或将青年教师送入企业进行锻炼,让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提高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4]。
在学校处于建设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我校过控专业的发展也要立足洛阳、面向全国,迎合行业、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地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突出绿色建材发展趋势,合理地调整和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且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创新创业大赛等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适应不同工作岗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