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度创造文本需要具备的素质

2018-02-10 11:31杨淑娉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二度海子文本

杨淑娉

(天台县赤城中学,浙江 台州 318000)

按教案备课,按教案上课,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常态。教参怎么指导,教师就怎么上课,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永远都被摆在最不重要的角落。于是,这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针对学生实际处理教材。

二度创造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它在许多领域中早已被提及,而且还有许多对此的阐述。如:声乐领域中,通常人们把音乐创作,即作曲家将作品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第一度创造;音乐表演是与音乐创作紧密联系又相对分离的一个艺术创造过程,具有其独立的品格,通常被称为第二度创造。[1]除声乐领域外,戏剧表演等其他学科领域,也都涉及这个问题,所以说二度创造并非为新颖话题。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二度创造就是阅读再创造活动(相对于依据文本正确传达作家的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度创造而言),即对原始文本的创造性理解与感受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影响语文教师二度创造的因素有很多,从内因来看,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二度创造的成败。那么语文教师进行二度创造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专业化也是教师在21世纪面临的新的挑战。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主要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

1.知识的专与博融会贯通。对语文教师的二度创造来说,知识专业化是专业化的核心。从语文教材的选文来看,小说厚重,散文轻灵,戏剧程式,诗歌抒情,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那么在进行二度创造的时候很可能捉襟见肘。

2.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21世纪教师能力的专业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的创新能力。调查证明,学生逃课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就语文课而言,一篇文质不佳的课文,在优秀教师的执教下,可以产生曲径通幽、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因此,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二度创造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师的创新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二度创造联系最为密切。例如《行道树》的传统解读:借行道树的自由,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如果对文本传统解读进行批判与重构,那么《行道树》可以这样重构,即,假托行道树的独白,抒写了城市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内心的悲凉世界。

二、较高的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审美的教育。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二度创造的基本任务是挖掘文本的审美意蕴,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此,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对美的鉴赏和领悟能力。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美感反应迟钝的语文教师,能够领悟文本中美的意蕴,对其进行二度创造。

1.善于发现美。对语文中的美来说,它可能隐藏在课文的某个角落,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它“揪”出来。例如《绿色蝈蝈》一元化解读为绿色蝈蝈外表特征、生活习性;多元化人文价值观解读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人类对自然崇敬、与其和谐相处。这是对文本一元化解读的重要补充。

2.充分感受美。充分感受美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素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其中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诗词不仅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诗词讲求意境,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需要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果语文教师不注意培养自身的情感素养,无法深入文学作品,那么就难以体验“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意境,对这样的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静心思忖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重视学习方式革新而轻视文本解读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新”“奇”“闹”,对文本的解读则显得粗略、浅陋,因此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甚低。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曾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这是一道‘铁门槛’。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应该从这里出发,而不能离开这个起点。”诚如此言,教师只有潜心解读文本,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才能引领学生经历智慧映照、切磋对话的过程,才能引领学生徜徉于精彩的语文世界。过去我们对《那树》一文的解读往往局限于“倡导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定位,于是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反复地体味那树被屠杀的那段情境,感受作者的愤恨与哀痛。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引用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于是,原文本的意义就得到了补充,得到了丰涵,文本的解读就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单薄走向了丰厚。那树由此富有了深刻的哲学意象。荷尔德林的不朽名言所蕴含的哲思成了此课教学所追寻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拓展阅读,通过心灵对话,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人生的“高峰体验”:在人类现代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要忽略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感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我们的精神家园应该永远丰盈着诗意!

3.深刻鉴赏美。如果只是发现美、感受美,还不是完整的二度创造,语文教师必须对文本中的美做深刻鉴赏。例如,语文教材所选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何鉴赏人物形象的美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语文教师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成四种类型:内外兼美型、外丑内美型、外美内丑型、内外皆丑型。这就是一种对文本深刻鉴赏产生的二度创造。例如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前教师可以把《海子传》《顾城之死》《朱湘之死》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预习。

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自杀前两月,请同学们思考“能从这首诗中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格”。

生:海子是一个非常浪漫、理想化的人,从诗中“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句可以看出。

生:海子是位自我封闭的人,从诗中“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句可以看出。

……

师:对海子的死,褒者称之为诗歌献身的殉道士,贬者称海子为“法西斯”,结合《海子传》和其他研究材料说说你对海子死亡的理解和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生:海子的死是很可惜的,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死的自由,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命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庭的、社会的;一个人活着,就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

这节课,没有停留在对诗歌内容的简单解读上,而是通过探讨诗人海子死亡的价值,进而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生命和人生。这节课不仅让学生触摸到单纯、偏执、敏感的海子形象,而且感受到海子守望“春暖花开”的诗歌理想和皈依理想王国的情结,从而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良好的阅读学素养

1.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语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俭约性。[3]这既为语文教师的二度创造提供了创造空间,也增加了其创造难度。尤其是古代文学作品。除了有很高的信息密度以外,汉语读物还具有其他一些独特的性质,比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读解联想、独特的审美形式、浓厚的书香文化。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有时是通过语言直接表露出来,在阅读教学中也可抓住这些作者的“心语”,作为教学突破口。例如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可抓住“愁”字展开,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哀愁。他们一般会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方面赏析: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直抒胸臆,形象可感地写出愁的重量;首句景物描写“风住尘香花已尽”,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凄凉哀伤的心情;“日晚倦梳头”可以透露出词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绝望,“欲语泪先流”足见她心里愁苦之深重,这两个典型的外在行为细节,满腹愁情溢于言表,揪人心肺。一个“愁”字总领全词,也是我们解读词作的“密码”。随着我们对语文人文性的不断强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逐渐增加。如果语文教师不具备阅读学相关知识,那么在处理这些作品时,难度相对较大。

2.阅读学为语文教师对不同文本的解读提供了方法论依据。面对不同的课文,阅读学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多种阅读思路和阅读文章的技法。如理性指导下的文章阅读思路、情感参与的文学阅读思路、重实贵重的文章读法、悟意审美的文学读法等。语文教师在阅读议论性较强的文章时采用理性指导下的文章阅读思路,用辩证分析的文章读法;在阅读古典诗歌时采用情感参与的文学阅读思路,用悟意审美的文学读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在这一基础上,二度创造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阅读学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过程,有助于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语文教师二度创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二度创造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展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思维、感知、记忆等,都是需要语文教师在二度创造的过程中注意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相关的阅读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教学《那树》,如果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那树为什么被砍伐?学生或许能谈及不少答案,但却无法形成情感的触动,因为这样的解读方式只是把文本当作客观的外在之物加以审视,缺少学生的情趣。因此,在处理文本时,我们得充分关注学生视角的解读,促进学生生命视域与文本生命视域的融合。记得笔者在教学时,这样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假如没有这起交通事故,那树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吗?”学生们依据文本,放飞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人们很浅薄、势利,认为这棵树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说:“那树与人类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很不和谐。”有的说:“人类的贪婪自私毁坏了一个美好诗意的家园!”……笔者又追问:“当作者把砍一棵树写得像一场屠杀一样时,你能想象一下那树此时内心的想法吗?”学生们真情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释放着情感的体验。有的说:“它是植物,没有能力逃亡,很痛苦、无奈呀。”有的说:“它忍辱负重,无怨无悔,以它自己的方式面对命运的安排。”有的说:“树没有错,如果错,那就错在它信守了上帝的箴言,做了一个守信的君子。”……

成尚荣先生曾撰文指出:“教育是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学生出发。”[4]毕竟,教师解读文本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换位思考;如果让学生们来解读这个文本,他们会怎样解读?他们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心态、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真情感受,增添文本的意趣,让文本真正成为学生语言智慧与精神成长的“食粮”,让文本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改革令我们欢欣鼓舞,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夯实基本功,同时要广泛涉猎,提升个人的文学和文化素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文本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二度创造。我们始终相信,只有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1]郑顺女.如何实现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3-225.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2-43.

[3]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3.

[4]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9-13.

猜你喜欢
二度海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图说·“梅”开二度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