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雷 ,刘 丹
(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2.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焦裕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精神丰碑,具有穿越时空、历史弥新的当代意蕴和时代价值。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彰显其在新时代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政治优势。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学习与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运用焦裕禄精神教育和武装党员干部群众,严格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服务人民。江泽民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1](P261-262)一直以来,妥善处理党群关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目标,焦裕禄精神凸显了党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及党的优良作风。
焦裕禄作为兰考县委书记,非常清楚他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消除“三害”,带领兰考人民根除沙、涝、盐碱等灾害。而要消除“三害”需要改造兰考的自然条件,这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单靠少数县委领导干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焦裕禄认为,要动员和带领兰考县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需要摆正和处理好自己和人民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此,焦裕禄来到兰考以后,从来不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 ”[2]“我是你的儿子”,这是焦裕禄把兰考人民当作亲人的具体体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3]焦裕禄拉近了自己与兰考人民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与兰考人民之间的感情,充分调动了兰考人民改天换地的积极性。
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广大党员沾染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4](P214)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焦裕禄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的理念和行为,确实值得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首先是学习焦裕禄能正确认识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学习焦裕禄不做官老爷,而是做人民公仆。再次,学习焦裕禄把人民视为亲人,不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缩小与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正如习近平所言,党员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5]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陌生人之间冷暖饥饱很少去关注,但是对自己的亲人就完全不同,他会把亲人的冷暖记挂心间,时时刻刻去问寒问暖。焦裕禄在兰考一年多时间里,一直把兰考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所以他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是否有衣穿,是否吃饱饭放在心上。焦裕禄来到兰考正值灾后的冬季,他担心灾民没有过冬的棉衣,于是,组织县委机关同志把积压在兰考车站的救济棉衣,连夜搬运出来,送到灾民手中;大年三十早上,焦裕禄清早就出门,到贫苦农民家庭走访,看看这些贫苦农民家里能否吃饱饭,甚至还要求当地党员干部在大年初一,到各家各户去看看是否还有人没有饭吃,等等。
正是因为焦裕禄心系人民,关心人民日常生活,他生前得到兰考人民的爱戴,去世后也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6](P1096)我们大多数党政领导来自基层,他们对城乡基本情况比较了解。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在机关呆的时间长了以后,对为何当官、为谁当官反而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有人当官的目的不是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凡是有利于当官、升官的事情就会尽力而为。相反,对人民合理要求往往会熟视无睹,甚至会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
焦裕禄关心群众冷暖的事迹,为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7](P111)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想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者临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搞那些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现实世界和并无益处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像焦裕禄生前那样,能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加积极地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党员干部要考虑、关心人民的所想、所急和所需,对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等记挂于心,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焦裕禄到兰考之前对兰考灾情有所了解,但是,对兰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几乎一无所知。他来到兰考后,亲自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对兰考的主要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认为兰考主要是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害”。然而,如何来解决“三害”,焦裕禄认为,单靠专业技术人员是不够,还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简单地说,就是要拜人民为师。焦裕禄非常重视拜人民群众为老师,向人民群众请教消除沙、涝和盐碱等灾害的方法。比如,在老韩陵村召开座谈会向群众请教致富问题、向肖位芬老人请教治沙问题;在高扬大队向不知名的年轻人和生产队长讨教治理风沙问题;在仪封村向不知名的老大爷请教治理盐碱方法问题,等等。在向人民群众拜师请教过程中,焦裕禄能够放下官架子,来到人民中与他们打成一片。有时候是开座谈会、有时候是与他们一起劳动。焦裕禄不但与人民生活在一起,而且工作态度十分谦虚,往往以“讨教”的方式来进行。更重要的是,焦裕禄尊重兰考人民并与其营造和谐关系,通过交往获得消除沙、涝和盐碱等方法和技巧。
然而,现在我们党内存在着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有人认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是落后的,赶不上时代的要求,因而,他们对加入人民行列而感到羞耻,常常把自己置于人民之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人民群众保持距离,同时他们不相信和看不起人民群众。如此,导致了部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等工作路线必须贯彻在党的全部工作中。为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意识地把基层作为自己的锻炼阵地,坚持降低工作重心、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和深入群众。要向人民群众拜师学习,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3]焦裕禄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只有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才会变得更加高尚、伟大。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员和领导干部重要的工作路线,是关系到我们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7](P111)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苦干实干的学习标兵,也是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党员干部亟需的学习榜样。
焦裕禄来到兰考前,正是兰考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干部视兰考为畏途而不愿意前来兰考工作,而且很多在兰考工作的干部对改变兰考环境信心不足,纷纷要求调离。但是,当开封地委要求焦裕禄临危受命时,他向地委明确表示,如果不改变兰考面貌,他绝不会离开。他还认为,兰考有36万人民,一定可以把兰考治理好。焦裕禄来到兰考以后,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发现兰考固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并不是毫无优势可言,他认为通过兰考县委和人民的努力,可以变兰考的劣势为优势。
为此,他向开封地委表示,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兰考这片土地,并相信通过县委领导和全县人民三年或五年努力,可以彻底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他在开展社会调查时,发现人民对改变兰考面貌,开展抗灾救灾、生产自救感到灰心丧气,他用自己的慷慨激情和具体的目标,鼓励和激励着大家。这一切表明焦裕禄充满了革命的乐观豪情,也证明了焦裕禄对改变兰考面貌这个目标非常明确,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转入低潮。因此,我们党的一些干部对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底气不足,少数领导干部表现出犹豫、困惑和无能,甚至有部分党员干部整天思考如何捞取名利,为自己今后舒适安逸的生活打算、为自己子女出路打算。焦裕禄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始终未能丧失社会主义信心,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为我们当下党员干部如何在困难条件下保持坚定信念做了最好的说明。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伟大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然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前进道路是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风险和阻力,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满怀信心。[8]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和劳动工作,都必须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9]保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一年多时间内,一直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豪情。他的乐观和豪情,并不是一种建立在空想主义基础上的幻想,而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社会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认识,体现了他重视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不愿意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文件和简报,认为这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希望通过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兰考的实际情况。焦裕禄在社会调查中,掌握了大量有关兰考社会情况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理,焦裕禄认识到兰考存在着哪些不利条件,哪些有利因素,从而建立起改变兰考县面貌的自信和勇气,这为兰考“三害”问题的治理提供了重要条件。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现在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而在少数干部中出现了不重视调查研究的倾向。一些干部忙于“文山会海”,很少到基层调查研究;一些干部满足于阅读材料、听取报告和上网;一些干部自认为他们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不热衷于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看不到事物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靠经验办事和作出决定;一些干部表面上重视社会调查,但实际上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专事“盆景式”模式的欣赏,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重视社会调查,并亲自参加社会调研,为我们党员干部提供求真务实的生动示范。
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具有社会调查意识,并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才能清楚地了解事实的真相和整体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其次,领导干部在社会调查前一定有问题和任务,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既要有“规定路线”又要有“自由行动”。再次,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最困难地方,应成为调查研究的工作重点对象。最后,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10]只有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正落实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在焦裕禄被任命为兰考县委书记之前,开封地委组织找他谈话,并告诉他,兰考是开封最贫穷的县,希望他做好思想准备,准备好接受一个最困难县的严峻考验。焦裕禄坚定地表示,他感谢党派他到最困难的地方,并说越困难的地方,他就越能得到锻炼。他冒着风沙、顶着寒风、淋着暴雨,行走在兰考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困难和风险都无法动摇他钢铁般的意志。即使在肝病恶化,他需要顶住肝部才能工作之时,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而同事、下属都规劝他注意身体和休息时,他也是微笑着拒绝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由于焦裕禄病情恶化,无法继续坚持工作被迫送往医院住院时,他还在病床上惦念着兰考的事情。直到临终前,他还在操心着治理兰考风沙问题。
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悲观和被动的应付,有的甚至逃离现实;一种是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习近平指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5]党员领导干部要与人民和睦相处,最好的方法就是走亲民爱民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当年,焦裕禄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贫问苦,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焦裕禄对民情的了解和把握,不是通过文件报告或者别人汇报,而是通过生活实践和切身体会获得真知。
毫无疑问,兰考县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否则,人民群众不会逃荒要饭的。焦裕禄通过实地调研,不仅了解了兰考县的基本情况,还听到人民群众消除灾害的热切呼声,看到人民群众消除“三害”的聪慧才智。然而,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各自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只有了解了民情民力,才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否则,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因此,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鉴于当年兰考县财力物力十分有限、国家整体比较落后,而不可能投入大规模的机械力量和太多财力等现实状况,要改变兰考县落后面貌,只能依靠当地人民自力更生和发奋图强。
焦裕禄为了治理兰考县所面临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除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干劲和积极性,还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焦裕禄到达兰考时发现,兰考县委的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状态令人担忧。如何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呢?焦裕禄在火车站雪夜探测灾民的情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统一了干部的思想,才让干部看到实干兴县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焦裕禄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干部,在生活上关心党员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干部,使他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兰考的干部都钦佩焦裕禄,才会对县委的领导充分信任,才会对县委工作前景充满信心。
焦裕禄对待工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对生活却坚持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人生准则。尽管焦裕禄已经逝世了50多年,然而,他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行为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闪耀着最绚烂的光芒。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必须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正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困难时候,也是兰考县遭受灾害最严重的时候。他深知国家和兰考的困难,严格要求自己,被子、衣服、鞋子、袜子破了总是缝缝补补,就是不肯换新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看到县委办公设备陈旧老化,想换换新的,他也不同意。焦裕禄知道有些国家工作人员不能体谅国家的困境和兰考的困难,常有挥霍浪费的现象,他就颁布了《干部“十不准”》规定,约束领导干部挥霍浪费的行为。焦裕禄始终保持“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工作作风,以自身实际言行对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做了生动的诠释,通过亲民爱民和无私奉献等革命精神赢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可以看出,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在于焦裕禄的生活简朴、勤奋工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大力推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政策是我党的基本要求,为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也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中共中央积极提倡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确立的重要的国家建设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状况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人民富裕了,国家也富强了。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方针,也被一些领导干部逐步地遗忘了。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物质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坚守着艰苦朴素、勤俭治国的理念,与广大兰考党员干部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焦裕禄和兰考县官员艰苦朴素和勤俭治国的行为,是广大共产党员与领导干部的学习榜样。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识到,艰苦朴素与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那种认为艰苦朴素的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必须严厉批评。第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认识到,我们国家虽然已经比较富裕,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还比较贫困,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异还很大。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作风,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坚决阻止贪污浪费等违法犯罪行为。第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全力推进社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焦裕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廉洁奉公的良好品格,处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带头取消了县委领导干部的“特殊供给本”,亲自带领县委干部冒着风雪给群众送米、面和钱,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战胜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他作为兰考县委书记,掌握着不少权力和资源,但是,他从来不会为自己谋取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比如,在看戏时,他像大家一样排队买票,并拒绝到前排就坐。而且,他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谋取任何好处。比如,他严厉批评夫人徐俊雅住在县委机关大院贪图小便宜,拒绝为外侄儿找工作,教育子女不能不花钱看戏和到县委食堂打开水,等等。相反,他看到兰考县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送去关怀,还经常将自家粮食和钱财送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民群众。
“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11](P323)1979 年,邓小平说:“我们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风气是健康的。”[12](P177)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好的。 ”[12](P21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腐败问题逐步严重,腐败问题不仅呈现蔓延趋势,而且腐败程度也在加深。一些掌握财政、行政审批以及公共采购等资源配置权力的政府部门逐渐被侵蚀,少数司法、纪检等专业性反腐治腐机构也出现“执法者犯法,反腐者变腐”等违法犯罪现象。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3]目前,我们党内存在着腐败问题虽然存在制度性的体制因素,但也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修养和廉洁自律息息相关。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14]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注意慎用手中的权力,坚持廉洁奉公,坚决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给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秉公用权。领导干部 “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施权于民而不利己,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确保权力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15]第二,自觉抵制各种外在的诱惑。
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谨慎为人处事、接朋待友,要保持定力,筑牢防线,拒御各种利益的诱惑,做到清正廉洁。第三,坚决反对搞特殊化。广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了一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地位,而这种权力和地位,使他与普通人有所区别。如果党政干部不注意清正廉洁,很容易搞特殊化,最终可能走向腐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