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火雄
自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以来,短短三五年间,诸多以荐诗、读诗、评诗、写诗为主题内容的公众号应运而生,建构起一道万众读诗的网络景观。“诗刊社”通过编发《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令作者声名鹊起;“诗词世界”“诗者联盟”“长安诗社”等专注于推介中华经典诗词或受众原创作品;“老树画画”多以仿古“六言”体诗句记录个人生活体验,颇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就传播逻辑、时代语境及其社会成因而言,“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诗歌是一束光”“我们读诗”“第一朗读者”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尤其具有媒介样本意义。
当前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多以选读的诗作音视频为主要传播形态,其兴起很大程度上拜技术进步所赐。微信支持语音短信、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传播,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实践。在数字化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数字数据转移复制,数字技术与数字文化联系在一起,后者越来越倾向于标准化、碎片化、拼贴化、直观化、海量化、及时化。①作为新兴媒介的微信应用,为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诞生提供了物理基础。
尽管技术条件大同小异,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诞生的“创意”却各有缘起。2013年3月11日,“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上线,推介了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过沙洲》,打造这一公众号的初衷“是一个女孩激起了一个灵感,让我想要每晚读一首诗给她”②。“给孩子读首诗”微信公众号由三位已成为母亲的北京大学校友发起创设,她们“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孩子在诗意中成长,让父母在诗意中栖居,走到了一起”③。“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的创始发起和出品机构为“Be My Guest(中文名“尚客私享家”),“为让更多人感知生活诗意”,“特别于2013年6月1日正式推出‘为你读诗’公益诗歌项目,希冀在奔忙的生活中,为每一位充满‘劳绩’的人,探寻一片灵魂的诗意栖息地”。④不难看出,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颇为看重对“诗意”生活的期许和追寻。“读首诗再睡觉”甚至发起将每年的3月21日作为“读睡日”,因为这一天正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和“世界睡眠日”。而“为你读诗”之所以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线,运营方希望能够纯粹地“保持一种诗歌的天真”。
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普遍采用“配画+读诗音视频+背景音乐+评诗”传播模式,基本每日更新。除微信平台外,诗歌诵读类公众号注重借助微博、官网、豆瓣、荔枝FM等进行全网运营,试图发挥媒介矩阵的效果。
与新闻报道偏时效性类似,依据“节日”来设定主题,这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较为通行。如2017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给孩子读首诗”推出“教师节特辑”(第958期)《谢谢你陪我长大》。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国庆节、诗人周年纪念等节庆日,对应主题的作品成为“为你读诗”内容首选。2017年8月28日,“为你读诗”推出“七夕合辑”(第1503期)《来相爱吧,为了这迷死人的爱情》,入选作品包括墨西哥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太阳石》(选段)等。“事件推广”在“为你读诗”微信推送中也常被采用。2014年4月下旬,借助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之机,“为你读诗”推出“丹麦文化周”主题活动,当月25日,“为你读诗”(第329期)独家播出了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共读安徒生童话名作《丑小鸭》(节选)的音频。同时,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谙熟策划线下活动,使之与线上内容结合,如“读首诗再睡觉”举办线下读诗分享活动“一夜三诗九读会”,“为你读诗”主要依托音乐诗会和各种“百期”“周年”纪念活动。2013年5月31日,“为你读诗”发布一周年之际,Be My Guest组织了一场名为“天真之歌·为你读诗壹周年音乐诗会”的活动;2015年3月21日,“为你读诗”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首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其内容同步通过微信、微博、官网等平台发布。
虽然均强调“诗意”理念,但从运营机制和媒介内容来看,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精英意识”与“草根精神”的价值分野取向明显,前者以“为你读诗”为表征,后者以“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等为典型。
“为你读诗”采取“联合发起人制”,除Be My Guest创始人潘杰客外,倡议者还包括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小提琴家吕思清、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百度CEO李彦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等二十人。这无疑相当于一个“精英俱乐部”,更主要的是,他们大多爱好诗歌艺术。李彦宏喜欢古诗词,“百度”取名的灵感源自辛弃疾《青玉案》里的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求学的黄怒波,早年是一位喜欢谈诗、写诗的“文青”,后兼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共同的经历和情感诉求是群体联系的基础,“一个群体是由其所具有的特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特殊性’是由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且不与其他群体的成员分享的信息所构成”⑤。截至2017年9月,在1500多期推送中,“为你读诗”诵读嘉宾多为社会各界名流,如李玉刚、春妮、王刚、周国平、白岩松、崔永元、西川、李健、姚谦以及爱尔兰总统,加拿大、波兰、葡萄牙、丹麦、冰岛驻华大使等等。
“为你读诗”诵读的诗歌(偶有散文诗、童话)多为来自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中国现当代诗歌约占50%,如徐志摩、林徽因、戴望舒、海子、舒婷、北岛、食指、木心等人的作品,主题大多与爱情、亲情、友情等抒情传统相关,国外诗人泰戈尔、聂鲁达、叶芝、茨维塔耶娃等人的作品时常可见。无论是对名家名作的选用,还是从读诗嘉宾的知名度来看,“诗歌是一束光”“读首诗再睡觉”等诗歌诵读微信公众号显得略为“草根”。“读首诗再睡觉”采取“轮值主编制”,核心成员从受众中挑选而来,然后分组轮值制作并推送内容、管理后台,并且从读者、诗界新秀中选出的原创作品较多,互动性强,显得更为“大众”“民间”。“给孩子读首诗”的读诗嘉宾,同样经常由听众担任。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文本本身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系统化的互文性产品,大众传播媒介期待其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动参与者,加入跨越时间、媒介和体裁的互文性之中。⑥或许是为了增强互动效果和受众粘合度,“为你读诗”如今采取类似“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的策略,不时穿插一些听众的诗作、诗词解读,或通过征集活动,选取并发布部分受众诵读的诗歌音频,呈现出“精英”与“大众”协同塑造读诗诵听微信品牌的态势。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等微信公众号的勃兴,可谓中国“诗教”传统的网络复归。从“不学诗,无以言”到诗可以“兴观群怨”,中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千字文》《三字经》都是流传甚广的韵文启蒙读本,无论《诗经》、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均产生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曲水流觞、横槊赋诗、对酒当歌……无不彰显诗词创作、吟唱在中国古代的盛行和普及。近代以来,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推进,以胡适《尝试集》为滥觞,现代诗创作异军突起。20世纪50年代末,昙花一现的“新民歌运动(全民写诗运动)”虽然不过是“大跃进”风潮下的乌托邦集体畅想曲之一,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诗歌再次迎来“黄金时代”,全国各地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聚会活动接连不断,北京紫竹院、玉渊潭等地,朗诵会听众动辄成百上千人,盛极一时。在征婚启事中,有人特意标注“热爱诗歌”这一项,以标举自己的脱俗与品位,顾城、北岛、海子、舒婷、席慕蓉、汪国真等诗人走红,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符号。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领域内的诗歌传统逐渐式微,诗人越来越边缘化,诗歌创作、研究等活动,要么局限于学院派的自娱自乐,要么沦为商品经济大潮下装点门面的附庸。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极度凝练的艺术,篇幅往往较短,内涵丰富。在碎片化阅读日益盛行的时代,通过微信朋友圈所建构的圈层分享、扩散模式,诗歌比小说、戏剧、散文等文本更具传播和阅读优势。借助当代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媒介技术,诗歌得以突破诗人圈子、学院作派的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乃至营造出起数万人同时通过微信听读同一首诗的新文化景观。在这一场域里,受众超越了空间距离而在心理上同步。传播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个整体,其文化研究取向以“意义”为中心议题,“意义不是再现,而是行为的建构,通过这一建构,人类以互动的方式赋予这个灵动而抗拒的世界以充分的一致和秩序,并以此来支撑他们的意图”⑦。“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微信公众号的诵读作品,适时充当了类似“心灵鸡汤”的角色,便于舒缓当代人因不同原因造成的精神焦虑,或是以其丰富、可感的文本、声音、视觉效果,集聚起数以万计的网络原住民,由此形成一个个新的有着类似情感诉求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所构成的自足系统可以满足人类的合群需要,并让人类获得一种归属感,共同体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构成,事关人类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⑧这种“使用与满足”式的媒介效果,可谓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迅速风靡潜藏的社会和心理动因,且与《朗读者》《中华诗词大赛》《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以及网络读书、听书等有声产品互为呼应。
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以“诗歌”为依托,自我赋权,重建对于许多人来说早已久违的精神家园,激荡尘封已久的“诗意情怀”,其影响从数以万计(有些达百万)的听众数、关注度即可见一斑,并且,技术变革下的网络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演化。如2015年3月6日,“为你读诗”(第644期)推出了李元胜的作品《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鲁豫读诗,其累计阅读量超过200万。与许多人忙碌于争名逐利不同,作者倡导着一种平淡、简约、自足的生活,听从内心的呼唤而不被世俗所侵蚀、裹挟,受众从诗作中能感受到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绪,看似云淡风轻,却颇具人生况味。“给孩子读首诗”则为发表孩童的原创、改编诗作提供了平台,假以时日,其中也可沉淀出一些精品佳作,丰富当代诗歌创作。
汽车类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开车大神”可谓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变种,并且带有鲜明的“诗歌亚文化”色彩。它以化用中华古典诗词的“对仗押韵”式解说见长,“欲速则不达,谨慎走天涯”“随意逆行太可恨,真想狠狠揍一顿”“开车随意乱停,路上鸡犬不宁”“电动车当街乱窜,现场集体大作战”“司机大战远光狗,气得浑身直发抖”……⑨此类旁白与各种交通事故场景、图画同期声,既轻松幽默,又穿插警示和劝诫,普及了交通规则。“开车大神”微信公众号自2016年12月上线以来,不到一年即聚集300万微信“粉丝”,全网累计粉丝突破500万⑩,这与其别具一格的诗体解说风格不无关联。
网络资源转化生成实体图书(音视频产品)出版,是当前媒介融合的常规形态。融合包括横跨多种媒体平台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体产业之间的合作以及那些四处寻求各种娱乐体验的媒体受众的迁移行为等。“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同名图书已于2014年正式出版。无独有偶,2015年,“为你读诗”(第1辑)有声诗歌图书公开发行,主题为“温暖、沉静”,书中收录了北岛、星云大师、尚雯婕、夏雨等60位嘉宾的读诗作品。“为你读诗”运营方还与湖南卫视合作,录制了一期《天天向上》读诗节目。此类举措,暗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媒体融合潮流。“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乘势与其他出版机构、文化公司等方面合作,开展诗书画产品推介、诗歌活动相关业务,试图拓展营收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时需要规避诗歌选文的同质化问题。相对而言,“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偏“众筹”和原创模式,其选择面更为宽广、多元。而“为你读诗”多选读名篇名作为主,原创作品较少,加之选诗时力避重复,为此,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选择空间越来越小,经典作品极易与其他诗歌类公众号同题。如果编辑、嘉宾刻意求新求奇,选取一些陌生、冷门的作品,势必增加选文、翻译的难度,延长内容制作周期,且不一定为受众所接受。此外,与“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不同,“为你读诗”选用外国诗歌时,很少搭配原文(相关嘉宾用中外两种语言朗诵时除外)。对于许多诗歌爱好者而言,同时在中文译作后附上外文,往往更便于欣赏诗歌作品、聆听朗诵音频。学界历来有“诗不可译”一说,许多外文经典诗作,转译为中文后,在形式、韵律乃至诗意上,都可能存在语义流失或误读,因此,译文与原文文字版一并附上,辅之以精练的诗说、诗解,更有助于受众深入对作品的理解。此外,目前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以音频为主,如果后续能多推送一些嘉宾诗歌朗诵的现场视频,或许更便于增强视觉、听觉效果,但与之相应的是制作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加。
因运营模式基本类似,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同样面临被复制乃至侵权的局面。如“我们读诗”与“为你读诗”的产品形态就有较大雷同之处。“为你读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曾将“为你读诗”制成手机APP客户端,“首善(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则创建了名为“为你读诗客户端”的微信公众号。Be My Guest认为上述两家公司明显构成不正当竞争,诉诸法院。2015年12月,北京朝阳法院判令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为你读诗”字样,并连带赔偿尚客圈20万元。与此同时,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选取的翻译或原创诗作,只要仍在相关版权法保护范围之内,就需要解决授权使用问题。画作图片、诗歌译本、配音作品等选用,如果未经相关权利人授权,同样存在侵权风险。如何长效解决版权问题,无疑是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普遍困境之一。某种程度上,著作权集体管理可规避一定的侵权风险。
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已提供了部分答案:个人以及世界从来不缺少诗情画意,只是要将其从被遮蔽的状态中重新发掘和唤醒,“诗和远方”不仅仅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在一个自由、多元的环境中,受众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判断什么是与己有关的,什么是有趣的。我们对特定媒介、对媒介使用模式和内容类型的选择,常常在个人无意识之中,与自己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有时,我们会调整自己的媒介选择和媒介使用,以此有意识地加强与他人的关系。“诗意”并非附加到“栖居”上的一种额外的装饰品,“人,诗意地栖居”这个短语其实揭示了“诗”才是那种真正使我们栖居的东西。“诗意地栖居”也意味着在这个充满喧哗与骚动的时代,自我回归心灵与本真的存在之旅,个体从而得以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以平和从容的心态,丰盈充沛的情感,关怀现实,维系对人生和未来的憧憬。在此意义说,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在提供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等方面,较好地展现了其作为新兴媒介的文化功能。
注释:
①[荷]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蔡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06页。
②范致行:《爱可驱动未来(序言)》,《读首诗再睡觉》,读睡工作室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③详见“给孩子读首诗”微信公众号(ID:poem4angel)。
④详见Be My Guest网站http://www.bemyguest.com.cn/首页简介。
⑤[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⑥[丹麦]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
⑦[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63-64页。
⑧[英]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
⑨详见微信公众号“开车大神”(ID:kaichedashen)。
⑩newrank:《写诗俘获500万粉丝?开车大神:不会写诗的短视频创作者不是好司机》,参见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2017年9月5日。
(作者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