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红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美学与情趣教育的,但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有时单单通过语言的表达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不能充分地领略汉语言文字的美妙,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育是博大精深的,它蕴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所以语文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笔者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总结了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语文的基础是文字,而理解文字的基础是识字。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影响、学前教育的差异,同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巨大,所以对课文的理解力也有差异。作为教师,要尽量的缩小这种差异,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赶上来,加快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如在刚接触识字时,学到“田、山、月、日”等象形字时,可以和学生们说,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最初是用图形来做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所以,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用文字的线条,把所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就形成了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山”字像连绵起伏的群山,而“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在学到“从、林、森、男”等会意字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中国的汉子有时会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新的字,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当两个“木”在一起时就可以称为“林”了,三个“木”在一起,树木多了就称为“森”;在田间耕作干活出力,指“男”人。这样解释后学生对造字方法有所了解,对汉字的构造和意境都会产生兴趣,也加深了对字的理解和认识。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汉语言文学的金钥匙,是增加孩子阅读量的基础。学会了拼音,孩子就能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还可以学会查字典,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汉语拼音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的基础,也是孩子广泛阅读和学会写作的前提。因此,在小学生低年级的学习阶段一定要掌握和应用好汉语拼音。拼音也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下面我从一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让低年级小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1.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韵母和声母的形态和掌握正确发音。如学习“a”“o”“e”三个单韵母时,可利用观图法,在此情境图里,阿姨的“阿”是提示“ a”的音,公鸡喔喔叫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的白鹅的“鹅”是提示“e”的音。在学习声母“f”和“t”,“b”和“d”等这些不易区分的声母时,可以利用实物法来记忆,如“f”和“t”的形象都如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拐杖拄地表示“f”,拐杖举起表示“t”,所以记住弯头拐杖,就记住声母“f”和“t”的形。又如,在区分“b”“p”“k”“g”“f”“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时,可选用一张薄纸作为学具,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变化,区别何为送气和不送气。有些拼音字母的发音像某些动物的叫声,所以可通过动物鸣叫法来学习。如学习复韵母ei时,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喂小羊吃草,小羊“咩咩”叫着走过来吃草,“ei”发音就是小羊“咩咩”叫的声音。同学们一边通过有趣的表演,一边记住了“ei”等韵母的读音,这样学得快,不易混淆。
2.音节要标调,规则要记清。刚刚接触拼音的小学生,在标音调的时候也非常容易出错,尤其在遇到双韵母或三拼音节时不知道该在哪个韵母上标音调。这时我们要让小朋友牢记标调口诀:有a莫放过,没a找o,e;i,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通过熟记标调口诀,学生们的标调就不容易出错了。还有j、q、x和ü的相拼规则,也通过口诀来记忆。如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 j、q、x,脱帽敬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
3.利用早读,每天进步一点点。拼音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多读多看。每天早上是孩子语感养成的关键期,利用早自习让孩子大声朗读,对于拼音的语感形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拼音阶段时,每学习一个声母或者韵母,笔者就把能和这个声母一起拼读的所有学过的韵母组合都打印出来,做成一张拼读表,让孩子们每天早上大声朗读,最开始孩子们拼读的很费劲,不会往一起拼,或者声母和韵母都拼对了,但是合在一起的发音又不对,但是只要坚持读下来,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的孩子们的发音标准了,掌握了拼读的方法和习惯。
4.多读带有拼音的课外读物,进一步巩固拼音的基础。拼音学习的目的是能顺利地阅读,而能否顺利的阅读也是检验拼音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拼音的课外读物,每天都练习读一段,最开始孩子们读的很费劲,只有拼读出来才知道发音,慢慢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看一眼拼音就能正确的读音,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孩子们对拼音的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成就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中就明确: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学的宝贵财富——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璀璨的明珠,古诗词的积累可以丰富人的内涵,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对美的感悟,感受语言文学的韵律之美,对人的心灵是一种深层次的净化。“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可以使人脱离低俗,潜移默化中使人变得更加文明和高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帮助孩子不断地进行古诗词的积累。笔者所教的一年级小学生,每人都订一本《小学生必备古诗词》,由易到难的编写规律,精美的绘图,深入浅出的字词解释,历久弥新的经典名句,学生们非常的喜欢,每周背诵两首,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们越来越喜欢背古诗了,渐渐能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有的时候还能不经意的说几句,如有一次批评一位同学学习不用心时,学生随口就说到:知道了,老师,以后我一定会努力,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经典名句对人心灵的影响胜过千万句毫无新意与美感的苍白的说教啊!
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富有生命力和美感的。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学习的材料和学习的实践无处不在,所以教师要通过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语文学习资料,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培养深厚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海侠.如何挖掘语文课程之美[J].教学研究,2016,(17) :58.
[2]徐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新课程,20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