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智能制造装备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1167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行业优势突出、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组建,拥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队伍,较完备的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1]。目前,我国已经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多层次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潜在作用未充分发挥。
本文将探讨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拓宽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然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办学条件和师资方面均存在不足,从而在人才培养中表现出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条件不足,培养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应用的训练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等。为解决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2]。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集聚了企业和高校的优势资源,逐渐吸引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注意,以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学校实践条件的不足。大型国有企业在资金、人力、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都非常雄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本身科研实力不强,无法对大企业形成吸引力,从而难以在共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面获得机会。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拓宽视野,寻求与中小企业合作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类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薄弱、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容易找到共赢点,从而达成合作[3]。为有效推动双方的产学研合作,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理清企业的目的和自己的需求,做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到共建中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同时不要固守创收的思想,而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则希望借助高校人才优势,增强研发能力,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动性。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参与共建。不论采用何种具体的共建方式,必须以共赢为前提,依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指标和任务,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需在以下方面达成一致:研发和中试等建设投入主要由企业承担,高校的科研设备向企业开放;相对稳定的研发队伍必须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授团队共同组成;研发经费由企业承担,成果必须有明确的分配方案;企业负责技术推广;企业需向高校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高校需优先向企业提供毕业生等。在考虑到企业和高校共赢的同时,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教师也应该得到一定鼓励,以分配科研成果、研发补助、补贴工作量等便于操作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建校或升格时间不长,师资面临严重不足。近年来,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大都是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博士,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但同时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的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直接面向相关生产、科研领域的第一线。高校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研发时,可以迅速接触到最前沿的工程技术问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避免研究与实际脱节。在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团队的科研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团队的打造和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形成相关学科新的增长点,从而有利于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为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4]。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开展的研究主要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5]。让青年教师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工作,深入到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生产现场。一方面,有利于改善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博士期间的纯粹理论研究逐步向工程技术研究过渡,也为后续的科研找到了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使得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大量的工程案例。这种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会反哺于教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信心,促进相关学科发展。
另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而这正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所欠缺的。通过聘任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工程应用能力的不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内容是应用型本科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多设置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加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共建双方的优势资源组建而成的。共建双方在实验设备、研发设备、检测仪器、加工设备等硬件资源上实现了共享,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资源,增设一些必要的实验。
高校目前一些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还是以往认为的一些经典题目,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可以根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主要产品,拆分出若干部件或机构,每个部件或机构作为一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这样每组学生在完成自己课程设计题目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与其他组的衔接问题。这种来自企业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既保证了题目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目前,因面临寻找合适企业的困难,应用型本科的生产实习环节多流于形式,变成了参观实习,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很难掌握实质的实践技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习环节的改变提供了条件,高校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生产条件,采用“顶岗”的方式完成生产实习环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从而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锻炼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的平台,高校可以围绕工程技术研究中的研发课题、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由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共同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可以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论深度和应用性。企业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同时也参与分享毕业设计成果。
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多来自国家级和省级的纵向课题,主要偏向于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与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本科学生不具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难以切入课题的核心技术,只能打打下手,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校企的公共研发平台,其课题均是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问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项目资源,吸收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到课题研究、新工艺和新设备开发等科研活动中,在高校教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工程技术研究的训练,使得在本科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前沿科技问题,拓宽视野,锻炼科研能力。鼓励学生携自己研发的成果参与各项创新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出工程技术创新性人才。
2014年,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卓能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南京市纸袋成形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共建。该平台在技术攻关、设备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三年内,平台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了4种新的设备,其中2台设备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设备,企业的销售额提高了8 000万元。利用该平台,南京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打造出纸袋成形技术科研团队一个,参与研发的3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先后获得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资助。学校开设的包装机械课程增设了方底纸袋成形实验、幅卷纸辊自动换辊实验等4个实验,课程设计也围绕全自动方底纸袋成形机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先后有20名学生在南京卓能机械有限公司完成顶岗实习,15名学生在该研发平台完成毕业设计,6名学生参与平台的研发项目,并留在企业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在3年的共建过程中,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校也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仅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保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良好运行,是产学研合作的现实途径。实践效果也证明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产学研合作载体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能够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1] 陈国荣,施金良,许弟建.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学科建设引领作用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7-188.
[2] 李海燕,淑云,李杰.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5-36.
[3] 徐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6(4):102-106.
[4] 秦军.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51-52.
[5] 喻慧文,田红侠,孔萍.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