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高校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最为集中的活动区域之一,是集中展现校风、学风的主要窗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公寓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为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有序、整洁、安全的住宿环境,而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有关学生公寓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的活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人员管理与财产管理两方面。
人员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公寓管理人员的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不留宿外来人员、安全用电、及时整理内务等,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创造文明、整洁的公寓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公寓管理人员的提高,注重对公寓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服务意识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加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性与深入性,及时解决学生在公寓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维持公寓秩序,保障公寓安全[1]。
财产管理指的是对学生和公寓管理人员财产意识的提高。由于学生公寓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高,因此高校公寓盗窃和公共财物的损坏时有发生。对于学生而言,财产管理就是提高个人财产意识和爱护公共财物意识,保护好个人和公共财产。对于公寓管理人员而言,财产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保护公寓的各项财产安全,不但保持学生的财物不受非法侵害,更要保障公寓内各项硬件设施正常运转,从而维护正常的公寓生活环境,保障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顺利进行。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兼具生活、学习、休息的功能。据统计,接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在公寓中度过的时间,远远超过在课堂、图书馆度过时间的总和。学生在公寓的高度集中,使得学生公寓各项问题频发。如果缺乏良好的公寓管理,轻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质量,引发学习质量下降,重则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公寓从来都是各高校的重点关注区域,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习惯的集中展现区域,也是矛盾冲突、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频发的区域。学生公寓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对高校而言,学生公寓管理是反映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参照物。提高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建设良好校风、学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第二课堂”的重要举措。学生公寓管理能够直接反映高校学生工作和行政工作的质量,对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高校公寓的规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都较之以往有了巨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学生公寓功能的完善与发展,大体而言,包括管理、保障、服务、效益、思想教育、心理调节等六项功能[2]。
高校学生公寓占地面广、人员众多、环境复杂、学生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必须对学生公寓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学生公寓生活的正常进行。
公寓的管理功能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住宿大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公寓实体的管理。对住宿大学生的管理指的是高校通过制订规章制度,安排相应的宿舍管理人员,通过规范大学生在公寓期间思想行为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管理。这方面的管理旨在营造良好的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规范、示范、教育与激励作用,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公寓实体的管理包括对公寓的物资、人事、财务、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对营造良好宿舍环境起到基础性作用。
高校学生公寓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活动区域,是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校想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则必先解决学生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集合体,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全心投入到学习中,高校各方面工作才能由此得以顺利开展,降低各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高校学生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宗旨,兼具管理与服务双重身份,对于公寓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不但要实现好管理与保障,更要注重服务功能的实现。
在公寓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但要履行管理职责,更要肩负起服务职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意识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传统的简单粗暴的“学校要求,学生执行”的管理理念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这就要求当代高校转变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尽最大努力改善学生的住宿环境,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为他们切实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中。
效益功能就是指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降低成本,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杜绝资源浪费,从而减轻国家和学校在后勤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推动高校整体工作的有序发展。
我国高校的学生公寓,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很强的福利性色彩。中高校所收取的住宿费,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的,多用于满足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与正常运转所需,无法为学校创造收益。而目前,各高校也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的现实,部分学校更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使得各方面的浪费现象严重。学生公寓由于其占地面积大,人员众多,投入的资源占据高校后勤总预算的很大比例。因此,学生公寓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
资源的紧张与现实的浪费使得高校在现代公寓管理过程中,对效益意识逐渐重视起来。各高校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学生公寓运转过程中所需的成本降低,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用最小的成本支持最大的效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满足高校整体发展所需。
高校学生公寓是除课堂之外,第二大思想教育阵地,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平台。
学生公寓不同于课堂,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大学生在公寓时会感觉较为轻松随意。在这种环境与心境下,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更容易接受非正式状态下的建议与引导,是高校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与着力点。高校可有通过在学生公寓里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学习氛围、生活气息、人文环境,定期举办文娱活动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引导学生调整不健康的思想状态,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经过多年实践可知,目前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学生公寓的地位正在加强,逐渐取代课堂,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阵地。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由自闭、嫉妒等心理问题引发的高校杀人、盗窃、伤害案件屡见不鲜,有的学生甚至在毕业时发出“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感慨。学生公寓更成为由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集中触发地。
学生公寓相较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其轻松随意的环境特点就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焦虑、烦躁、紧张等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公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扶持,互相监督成为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应当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心理调节功能是建立在良好公寓环境的基础上的。如果公寓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人与人之间疏远,甚至仇视,那么公寓的心理调节功能就会向反方向发展,将轻松随意演化成恣意妄为,将休息区域转变成斗争场所,这样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就对公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其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传统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公寓管理所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高校学生公寓的日常事务管理,由高校和公寓物业共同承担,但二者在管理方式上却存有较大出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高校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生工作处的统一调度,安排辅导员或思政教师深入宿舍,进行管理与教育。对于教师的进驻,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积极配合,并服从管理的。但由于教师经常同时承担着多项任务,因此往往进驻公寓时间有限,无法做到全天候的了解与管理。
物业公司与教师不同,大多数物业公司都会派专人全天候负责公寓某块区域的日常工作,因此,对学生的了解相对较为充分。但对于公寓物业而言,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则显得非常尴尬。物业公司作为服务单位,其在管理公寓基础设施的维护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诸如门禁、保洁、修缮、水电暖供应等工作都可以做地井井有条,但却无法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不少物业人员和学生都认为学生是物业公司的服务对象,物业公司无权对学生进行管理。这就使得虽然物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宿舍中的不良思想、行为,但由于学生不服从其管束,因此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在老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而物业人员则对此视而不见的畸形状态[1]。
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和物业完全脱节,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物业只求学生不要故意捣乱,也乐得清闲。各行其是带来的是管理的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遵,甚至互相推诿扯皮,将公寓管理工作带入歧途。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管理者将学生公寓单纯看成学生休息的场所,忽视了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得管理过于片面、松散。这种观念使得管理者打着“保护学生隐私”和“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旗号,对学生公寓持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但不深入学生公寓开展思政工作,更对学生公寓的不文明行为不闻不问,当发生公寓不法行为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责任。这就使得学生将公寓与自家卧室画上等号,从而导致了诸如休息时间大声喧哗、私自占用公共设施等不良行为产生,严重时极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对公寓的和谐、安全发展造成隐患[3]。
与之相反的是管理模式僵硬,片面追求所谓的“军事化管理”,管理方法生硬。部分高校为了公寓整体面貌的整齐划一,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学生公寓提出硬性要求,追求管理过程中照章办事,严格执行,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处罚。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关怀,学生只知道需要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对学生疏于引导的后果,必然是将管理者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心理,为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平添不必要的阻力。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整体学生工作要求的延展,是公寓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但不少高校在公寓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过程中,却频频出现问题。
第一,公寓管理制度的制订者并不一定有思政工作经验,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制订的制度过于生硬,强调处罚,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要求与培养,更有甚者将十几年前的公寓管理制度一直沿用下来,使得学生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第二,公寓管理制度过于追求对硬件设施损坏的赔偿与处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甚至引发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冲突;第三,多数高校公寓管理者还是以办公室作为主要办公地点,无法按时深入公寓,甚至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使得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带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任务和工作难度的剧增。从学生住宿安排到个人信息管理,从公寓固定资产管理到水电供应,从公寓人员调度到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极为繁杂,这就对管理的技术手段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现实的发展,需要更加自动化、系统化的技术引入公寓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公寓管理技术应当至少包含门禁系统、信息记录系统、信息归纳系统及校园一卡通、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出入公寓的监控为例,教职工、学生和外来人员都应配有相应的一卡通或证件,当有人出入公寓时,需要使用校园一卡通或手机在门禁处进行打卡,系统自动记录其进入时间,摄像头同步摄像、拍照。如果需要出入的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打卡,则系统自动报警并阻止其出入,由公寓管理人员现场核验后方可放行。经过打卡后,系统会将人员出入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公寓人员进出情况进行监控。
这是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公寓管理技术,其核心是利用打卡这种形式将个人信息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监控。虽然看起来似乎很完备,但这其中依然涉及诸多问题。例如:学生早晨上课时,是公寓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时间紧、人数多,如何保证学生能够按规定打卡;短时间内大量数据的涌入,会造成系统卡顿,影响打卡效率如何处理;当发生火灾,需要短时间内大量人员疏散时,门禁系统会不会成为人员疏散的阻碍;另外,建立公寓管理系统的成本如何。这些都是公寓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多数学校不愿意安装系统的症结所在。
这些问题导致很多高校在公寓管理方面依然依赖人工,这就使得在公寓安全管理方面,教师与物业脱节的情况频繁出现,为高校公寓管理平添了诸多漏洞。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方面,一直停留在对以往经验的沿用上,守成有余创新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对理论的研究也较为单一,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状态,并未真正涉及管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论研究浅尝辄止,没有对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规律性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提炼,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同时,对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实践缺乏关注与研究,使得制度的制订偏离实践需要,从而降低了制度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课堂教育与管理,却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思政建设,管理模式较为僵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目标人群越来越广,不同年龄、经历、水平的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受众的扩大使得以往“精英教育”下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现代的高校公寓管理,应当更加注重服务与引导,将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服务对象”,避免对学校整体意志的过分追求。
目前而言,从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高校教师、后勤人员以及物业人员。岗位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成为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群,成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但这部分人群的整体素质却令人担忧。
后勤人员多来自非教育岗位,如军人、职工家属等;物业人员大多通过招聘而来,多是退休、下岗人员。这部分人群非常缺乏学生工作经验,无法把握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过程也较为机械,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条件,但大多教师却更看重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对公寓管理工作抱有轻视态度,工作中也经常流于形式,敷衍塞责,工作积极性很低。
[1] 赵志坚.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改革探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2] 黄德亮.山东普通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陈基伟.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完善学生公寓管理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