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民,张丽娜
(中原工学院 发展规划处,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和人才的供给者,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高校办学定位趋同与受教育者多样化期盼的矛盾愈加明显;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经济社会需求专业化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在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依据自身的办学历史、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各大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如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位置、确定目标、明确任务,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是高校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高校都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以中原工学院为例,对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体系等外部环境变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实践研究。
高校办学定位,实际上是“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当今世界所有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共同面临的问题[1]。在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机制比较完善,从总体上看,其高等教育遵循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在工业革命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高校都及时根据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层次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管理体制结构进行形式上的调整,使高等教育在结构和形式上可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进行匹配及良性互动。这不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力支撑[2]。
掌握高等教育或大学运行规律是国际上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问题研究的基础。大多数研究是从其内在逻辑和外部制约环境来进行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存在的价值基础一方面是出于大学内在的追求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学要持续满足外部环境的各种需求[3]。因此,大学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遗传”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学的内在逻辑,即一些学者对大学意义共同一致的理解或共同尊奉的信条。这种内在逻辑,使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具有与外界制约因素相对立的独立性,使高等教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保持稳定[4]。通过对基于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的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发现知识进步和知识的资本化使大学与公司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5];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大学要有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性以及相应的变革能力,大学必须富有创造性地主动涉入到为经济和社会服务中去,服务社会是大学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路线[6]。
从时间节点看,国内对高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讨论和研究出现了两波高潮。第一波出现在2003年前后,2003 年是 1999 年我国大学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上普遍反映大学生就业难。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大家开始探索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初步形成了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理论基础,随后教育部便开始了第一轮的水平评估;第二波出现在2013年前后,此时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现象,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时研究的重点为办学定位确立与办学特色彰显的问题。随后国家和教育部出台了转型发展的相关措施,并推动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
从研究的内容看,以刘献君等人为代表对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了原则性研究。作为顶层设计,一所学校在定位时,不但要从宏观上考虑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还要考虑这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同时还要规划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7]。但其核心是在社会和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相应位置[8]。程瑞峰等人从办学职能定位、办学形式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特色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学校类别定位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研究。他们认为,在给学校进行定位时,应主要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的要求。要考虑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社会越发展, 越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才,还应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区域的状况;要了解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必须了解国内其他高校特别是本地区高等学校的状况,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别的大学能做的,我们不做”。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是高校定位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的定位离不开自己发展的历史和基础。每一所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短处或劣势。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自己要往何处去,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打有准备之仗[9]。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上,而实践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以中原工学院为例,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社会和高等教育体系等外部环境变化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影响,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实践研究。
中原工学院建校60多年来,经历了隶属关系、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多次变迁,其定位和办学方向也随之改变。1978年国家恢复办学,成立了“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即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确定了为纺织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内涵。1987年学校升格为“郑州纺织工学院”,其人才培养定位虽有调整,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内涵则被长期坚持下来。学校于1998年划归地方管理,并于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在经历了2005年水平评估之后,在学校服务面向中融入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但是,由于在一个相对短期内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办学类型、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特色、服务面向、办学规模、学校类别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学校的“办学定位”没有也一直未能明确,只是在学校制定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中对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定位等进行了分别表述,发展目标也不固定,所以对办学定位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凝练与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迈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后,社会和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尽快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成为我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恰当位置, 即指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发展的可能性,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确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办学目标及发展方向,包括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学科性质定位、服务方向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水平定位等。其定位的依据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的潜力。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办学特色沉淀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大学的个性;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体现着大学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大学不断向前,是使一所大学走向一流的最重要的因素[10]。对于不同的高校,由于类型、区域、历史、文化等因素不同,其办学定位应不同,办学特色也必然不同。
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其中地方本科高校达1 106所(含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90.73%。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 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目前已有普通高等学校134所,高等教育总规模187.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8.80%。根据国际标准中规定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进入中后程的深化发展阶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实现,导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公平竞争体制不充分、办学分类不明确,致使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准[11]。研究发现河南高校办学定位“趋同”现象相当普遍。在类型定位上,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且将发展目标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校超过80%;在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上,稳定本科生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超过70%;在服务面向上,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高校超过80%。深入分析还发现:不少学校盲目追求高层次、学科齐全和规模大;学科与专业设置重叠率高;人才培养目标普遍高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大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宽泛又空洞;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适用性等方面无太大差异,可替代性强,特色不明显,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违背教育客观规律,追求办学形式特色。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这些高校办学定位的不准确。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安排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影响巨大。从中原工学院的发展历程看,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沿革与政策环境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学校对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非常重视,但经过审慎研究后认为,作为在1999 年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下放河南省的行业性较强的部属本科高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以工为主,纺织服装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工、管、艺、文、理、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其办学定位基本合理,并不需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但需要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及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上下功夫,从“产教结合”逐步向“产教融合”发展,由技术教育的提供者向技术进步的连接者转变。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要加强高水平大学、骨干特色高校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服务,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我省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骨干大学还相对较少,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教育厅的战略部署,我校应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向更高层次迈进。因此,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是: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国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是我校今后发展的方向。
河南是纺织服装业大省,我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产业集聚区以纺织为主导产业。但与纺织服装产业强省相比,河南省的纺织服装产业还存在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和知名企业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特色大学,中原工学院应根植于河南纺织服装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全方位地融入纺织服装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结合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积极思考自身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作用,主动融入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服务中去。
基于我校发展的基础,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布局,确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工为主,持续强化纺织服装及相关学科群的特色,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当前,我校仍然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过渡阶段,综合实力在省内本科院校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争取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中仍然缺乏优势。今后一个时期,为适应国家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要深度发掘和培育学校发展的关键资源和关键能力,整合优质要素,融入产业,服务行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尽快形成比较优势。因此,凝练出“一体两翼三条道路”的办学理念。“一体”为服务“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两翼”为构建“纺织服装”和“航空技术”两个特色学科牵引平台;“三条道路”是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协同创新之路”“交叉驱动之路”,为推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做出贡献。
基于上述分析,在确定学校办学定位时,遵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国家提出的高等学校分层次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办学定位与河南省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和区域分布相符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符合,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传统相符合,与学校办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符合的原则。通过对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服务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家进行研讨,尤其是听取了诊断评估专家的意见,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并经过深入讨论,反复凝练,达成高度共识,确定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批在省内独具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全面提升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了检验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合理,我们联合教务处和校友会对回母校参加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活动的校友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0份,回收率为93.34%。调查对象中:毕业5年以内49人,占35%;毕业5~10年51人,占36.43%;毕业10~20年23人,占16.43%;毕业20~30年13人,占9.29%;毕业30年以上4人,占2.86%。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年龄结构合理,曾受教于校内不同院系,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行业也不相同,毕业时间5~20年的人员占总样本的一半以上,并在相关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问卷中涉及办学定位的问题及回答。
(1)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非常准确33人,占23.58%;准确68人,占48.58%;基本准确36人,占25.72%;不准确3人,占2.15%。回答非常准确和准确的合计为72.16%,反对的只占2.15%,说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合适的。
(2)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常适应23人,占16.43%;适应80人,占57.15%;一般32人,占22.86%;不适应3人,占2.15%。前两项合计为73.58%,说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学校近期目标“提高水平、更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制定是否合理。非常合理61人,占43.58%;合理60,占42.86%;基本合理15人,占10.72%;不合理2人,占1.43%。前两项合计为86.44%,说明被调查人员对我校的近期目标是非常赞同的。
从调查结果看,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合理的。
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既是学校顶层设计的过程,也是凝聚智慧和共识的过程。外部环境变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进行定位的过程,其实也是学校不断明晰办学特色的过程,传承传统特色和优势是确定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在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时,首先要研究区域需求,其次要坚守传统特色,紧紧抓住经济社会需求和本校优势( 包括潜在优势) 的交汇点,在传承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