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8-02-10 04:06郑玉叶郑汝梅白美龙易娜苓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入院心肌梗死个性化

郑玉叶 郑汝梅 白美龙 易娜苓(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诱发因素较多,如过重的体力劳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暴饮暴食、突然的寒冷刺激、吸烟和大量饮酒等。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发热、出汗、呕吐、恶心等,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快、易引发猝死的特点,临床研究认为,在入院前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科学的护理方案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患者在入院以前,往往需要进行急救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地入院接受治疗。针对这一观点,我院选取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以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 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55.3±7.1)岁,在院前急诊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 44-66岁之间,平均年龄(53.6±6.4)岁,在院前急诊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所选的病例在接诊时的病症主要包括胸痛、大汗、呼吸困难、腹部不适等,急救的地点集中在家、饭店、办公室、以及一些娱乐场所等。研究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 试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按照院前急诊的相关护理流程进行护理。首先,工作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时,简要明了地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后迅速派车,在救护车出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立即主动联系家属询问详细病情,指导家属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才能很好的掌握病情,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根据诊断的结果,制定急救方案。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后,对患者展开详细检查,同时详细检查和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等指标,为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如有医生在场,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此时护理人员应当配合医生做好镇静、吸氧、血管扩张等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充分吸氧,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各种并发症的紧急应对措施。

试验组则在上述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镇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做好实施急救措施的记录和应对并发症的准备,防止因并发症出现未得到及时处理而加重患者的心肺负担。急救中要保持安静,避免患者因疼痛等原因作出剧烈运动。

②转运护理。在转运患者前,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与转运医院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平躺在担架上,保持静脉通路持续畅通,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等变化,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与医院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医院做好接洽工作,在患者到达医院后能够及时地接受治疗,防止病情延误。

③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院前急诊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鼓励的措施,以较为轻缓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改善患者因痛苦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面对疾病时的信心。

1.3 统计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的试验指标包括接到急救电话后的出诊反应时间,整个急救过程花费的时间以及转运到达医院并完成入院所需时间,同时统计患者急救的成功率,转运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相关数据通过t值完成校验。P<0.05即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为,试验组的出诊反映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试验组用时更短;试验组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试验组比率更高。研究所得数据满足P<0.05,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较急,发病时病情较为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报道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预后较差,且患者在入院前即死亡的可能性高达45%,这与患者的院前急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以往的急救更注重治疗的措施,而对护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选择最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在临床实际中进行推广时也能有相应的依据。临床护理的实践结果显示,护理过程是保证患者能否有效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能够很好地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有效地预防感染,促进机体代谢的良好循环,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起到间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则在重视院前急救的措施的基础之上加强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即个性化的护理。经数据统计发现,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救助,个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中,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意识得到提高,使其充分意识到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处处为患者着想,尽最大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将患者迅速、安全地转运至医院,并及时进行救治,护理的重点是缩短患者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检查、转运、处理所需的时间。即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必须尽量节约时间。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护理的效率较为重视,简化了护理流程,缩短了护理时间,但是仍然存有改善空间。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急救护理则能很好的降低并发症带来的风险,有效提升抢救的成功率,有效改善远期预后效果。

在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中,应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入院时间、为患者入院治疗赢得时间为宗旨。接到急救电话时应嘱咐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应对,保持环境安静。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同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应当及时采取止痛措施,否则会加重心肌缺血。在实施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患者在发病时,各种轻微的活动都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无剧烈晃动。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医院并进一步治疗。临床数据中显示,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在转运的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2(1):13-15.

[2]丁红霞.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5):260-261.

[3]丁海静.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5):859-861.

[4]朱丹.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207-208.

[5]刘春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8-229.

[6]罗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24-125.

[7]孙青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

[8]张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9]焦健,张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09(12):1107-1108.

[10]郭莹,岳百慧,许梦怡.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1):3346-3348.

猜你喜欢
入院心肌梗死个性化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同桌宝贝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