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丙珍
鉴于高中理科生抽象思维大于形象思维的现状,笔者认为在高中教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语感培养、感知形象”“咬文嚼字、凸显形象”三个方面来突破理科生的思维瓶颈,激发出理科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学科的特性具有人文性,它决定了语文文本中的许多作品都是需要学生艺术鉴赏的,要学会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有适度的想象与联想才能参悟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但是,理科生与文科生相比而言,高中理科生更加缺乏的正是对语文文本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才会让理科生们产生形象的思维体验。列宁也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没有情感的阅读,其认识是肤浅的,是不可能产生审美体验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可以借助用图片、教具或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创设情景,给理科生课堂更多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语文文本时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形象,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名家名作、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创设情景,知人论世,激发情感。如教学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播放电视剧《大唐歌飞》的主题曲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讲解视频,让理科生很直观地感受当时大唐的氛围及贵妃的多情美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感知唐明皇与杨贵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久遗憾,建立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事半功倍。
语感就像人的第六感觉,它是具有直接性、直觉性的。直觉思维是构成语文语言语感的核心要素。语文教育家王尚文说:“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培养语感,读、听是基础,是关键。”而理科生最缺失的就是“语感”。语感的获得并不是先天的,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语文思维的直觉性,更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语感培养两个关键的要求:1.读。高中理科生的日常生活都是以做题为主,天天做数理化,几乎很少动口,更别提阅读课了。所以,理科生的课堂比较沉默,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提升了抽象逻辑思维,但却忽略了感性形象思维。因此,对于理科生,我们要更重视培养他们读的能力,早读、午读、晚读、课前读。特别是课前读要特别的重视,语文老师在课堂指导,读完课文之后,试着让理科生鉴赏读的段落,如疑难字词、精彩语句、段落结构、艺术手法等,每一次的阅读体验,他们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利用与自己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遐想等形象思维,敏锐地感知文学作品,以此来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情怀。三年下来,学生的语感能力必会得以提升;2.听。李镇西老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对于语言的把握,还需要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教学音像资料、学会倾听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讲解、学会倾听同班同学的美文赏析、学会倾听名家名作的文学鉴赏。如感情至深的《陈情表》,在理科班教学的时候,并不需要老师去马上讲解课文,只要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陈情表》的音频文件,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其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与祖母相依为命及李密至情至孝的深情,再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形象就很容易了,理科生的形象思维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建立起来。
咬文嚼字,是对语文语言的严谨态度。只有严谨地语言分析,才会有准确的文学形象把握。“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一个“推”一个“敲”,一字之差,意境全出,让我感受到了苦吟诗人贾岛对语言文字字斟句酌的精神。咀嚼高中语文文本中汉字的炼字,可以凸显形象,提升理科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就意境全出。在理科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炼字,如果把“瘦”改成“胖”或“轻”会不会更好一些?这就是对于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讨论后,学生就能明白,只有“瘦”才能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李清照此时此刻那种思念远方的情郎、以至思念成疾的女子形象描写出来,情真意切地把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凸显出来,也进一步让学生穿越历史,真实感知早期李清照的少女形象,仿佛李清照就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并能勾勒出画面。咬文嚼字,对于文本语言的斟酌能更好地提高理科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理科生的课堂大多重理论分析,重左脑思维,轻右脑思维;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重逻辑思维,轻非逻辑思维,忽视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理科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让理科生也能笑傲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