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也是一种素养

2018-02-10 00:53
中学语文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曹 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日益更新,信息的及时更替,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一体化,人们的相处也日益紧密化。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都需要人们交际说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共同所处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互相尊重、善解人意、谈吐文雅等;重视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具体指导。”有说,必有听。听了,想了,思考了,才有说。因此,笔者认为,在口语交际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是当代高中生的必备素养之一。

目前,现代高中生对于倾听的能力比较欠缺。原因多种多样的,现代社会由于一切以“快”为目标,所以人心浮躁,缺乏耐心。学生也是如此,在听课的时候,往往思想不够集中,精神游离,听得云里雾里,课后又不加反刍探究;也有的学生,专挑喜欢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听,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东耳朵进西耳朵出,听得很片面;还有的学生听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不会前后联系,不知融会贯通;还有的学生不会捕捉话语的中心思想,或者只听其音,不听其意,更听不懂“言外之意”等等,总之,不会倾听,看似细小,实则对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听说读写,很多人认为自己从小听到大,听还需要学习和培养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对培养学生的倾听素养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首先,听的内容需要改善

网络时代下长大的当代高中生,听得较多的是来自网络的声音:网红的歌曲,游戏的声音,主播的声音。而较少的是——听那些诗词歌赋,听那些某朝某事,听那些历史的声音,听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语文教师的职能,首要做的是吸引学生们来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让传统文化的魅力从音律上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那些凝练的语言,一唱三叹的音韵,含蓄的思想感情,悠远动人的意境,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个读书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如先从倾听诗歌开始吧。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积极带动学生努力学习传统文化,行方设法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来倾听,比如用背景音乐带动课堂气氛。诗歌是凝固的音乐。教师根据诗词内容、作者情感,挑选适宜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律之美。

笔者在范读《沁园春·长沙》一诗时,选用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命运》作为配乐,学生们的思想一下子就被牢牢抓住。在范读《春江花月夜》这一经典古诗时,选用了古筝协奏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乐,当读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些满口余香的经典诗句时,学生们的表情是非常惬意和陶醉的,在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交融中,他们正静静地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汉字的韵律中,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让学生倾听古诗词以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经典散文和历史人物的对白,作为听的素材。比如,听听风格迥异的作家作品,听鲁迅的冷峻,听汪曾祺的幽默,听老舍的京味,听徐志摩的柔情。比如,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视频资料,如一起欣赏《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细心听林妹妹的谨慎,听贾宝玉的纯真,听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不仅要听他们的对白内容,更要听出人物的语声语气语调。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和人物形象。

笔者在教《雷雨》一课的过程中,就带领学生“观赏”了电视《雷雨》的片段。说是观赏,其实是靠耳朵去听。教师尝试让学生闭上眼睛,只靠听取辨认人物。这样的课堂形式新颖、内容深沉又不乏活泼,学生们紧闭双眼,眉头微蹙,仔细倾听着、辨认着,感受着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也从内心深处产生出对作品和人物的认识。听到繁漪的低吼时,学生们的表情是颇为复杂的,有同情的,也有悲愤的。听到周朴园的严肃话语时,学生们的表情是鄙夷气愤的。课后,笔者作了一次微调查,学生们普遍反映,当课堂上只剩下耳朵去捕捉信息时,他们从来没有如此的专注认真过。可想而知,平时的一些教学过程,浪费了多少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啊。

再次,教师可以搜集课外的一些音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听。英语科目中,听力部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们的语文也可以一试。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名人朗诵,名家演讲,名人采访录,名人原音再现……培养学生通过倾听,获取重要信息,领会其要旨。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写“听后感”,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铭记在心。笔者曾经播放音频资料《杨澜访谈》和《焦点访谈》中某几个对话片段,让学生用心听完,迅速概括对话中心,经常这样举行听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得到了提高,聆听的认真程度有所好转。

另外,教师也应该关注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当下热点资讯。如央视举办的“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等优秀文化节目,就是教师很好的一个宣传资料。笔者就曾模仿电视节目,在班级举行一些诗词比赛,或者汉语听写比赛。比赛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一些常用词不会书写,一些成语典故不求甚解,甚至从没听过。于是教师就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印发一些词语库等资料给学生,让他们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记忆,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学生对汉语有了一定的积累,听写的技巧也渐渐掌握并提高。

二、听的渠道要多样

我们每天通过眼睛、耳朵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每天关在学校和课堂的高中生们,接收信息的渠道相对来说就比较狭隘。学生聆听的主要方式,有课堂里教师讲课,有家庭中家长的唠叨,有校园里同学的聊天,还有一种主要渠道即网络传播。生活是广阔的,处处皆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听力和眼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园延伸到社会,由熟人延伸到各阶层各类别的人们,由历史延伸到未来,由本民族延伸到各民族,由家乡延伸到外地,由祖国延伸到外国。

20年前,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和广播,人们依靠收听广播来了解各种信息,人们熟悉、依赖这种信息渠道,很多有智慧的人,从广播里听出了国家政治的信息,听出了经济发展的信号,听到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听到了人情世故,听到了社会百态,听到了学习深造。人们的倾听能力异常强大。如今,广播被视频、电视、网络渐渐侵占,已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角落里。人们习惯并依赖眼耳并用,甚至更多地享受视觉效果,而忽略了用心聆听的美感。

笔者布置过这样的“倾听作业”。比如,请你在黑夜中聆听窗外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请仔细倾听鸟语和流水的声音,写出你独特的感受;请你只听音频,不看画面,说出你的体验;请你听几种乐器的声音,作出分辨;请你走到街头,采访普通劳动者,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心声;请你通过电话,听出电话那头的感情;请你在网络上听一场辩论赛,说说你的感受;请你写出在比赛场上听到的各种声音;请你打开电视,听听贫困山区的学生在说什么;请你收听新闻,写出听到的几则国家要闻;请你和同学聊天10分钟,说说对方的性格和习惯;请仔细听一下父母之间的对话,感受他们的感情;请你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写下你的心得;请你听一次简短的会议,请列出会议纪要……学生们带着目的去完成任务,变得更有耐心,更细心,更认真了。学生通过倾听,获得了平时难以体验的各种感受,有对大自然的亲近,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有对亲情的珍惜,有对人性的感悟,有对理论的思辨,也有对历史的追溯。他们完成的作业,让教师倍感欣慰。这样的倾听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探究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教师善于鼓励学生倾听

当代高中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一定能学会善于倾听。只要学生肯静下心来,保持安静,听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就应该不吝赞美和鼓励。尤其对于学生的听后感,不管是多么普通,只要是他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就可以充分的予以肯定。让全班学生交流听后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表达自己听的感受的同时,又能听到来自周围同学的不同感受,这对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是很有帮助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声音”的热爱。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