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童话剧表演深受幼儿喜爱,它通过让幼儿扮演作品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来生动再现文学童话作品,它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动作和情感。但以往的小班童话剧表演,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
问题一:表演题材老旧,难以激发幼儿兴趣。
受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局限,以往我们在表演题材选择上,都倾向于选择情节简单,重复性对话多,易于集体同步表演的内容,如《拔萝卜》《下雨的时候》《绿叶船》等,由于题材陈旧,情节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兴趣,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往往是被动表演,而非主动表演。
问题二:模式高结构化,扼杀幼儿表演天性。
以往小班幼儿表演多是采取整齐划一,分大组同步表演的高结构化模式进行,老师俨如导演,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根据固定情节、音乐统一表演,一样动作,一样对话,呈现出教师指挥棒下的高控状态。这种“大锅饭”的表演形式,很显然不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
问题三:重表演轻游戏,幼儿投入热情不高。
在小班童话剧表演中,往往我们教师会更多关注“表演性”,而忽略“游戏性”,这使得小班幼儿的表演显得呆板,缺乏趣味性,且出现了较多等待环节。
那么,如何在小班童话剧表演中改变这一现状,本学年,我尝试将经典故事进行改编,并将游戏融入其中,旨在激发小班幼儿自主快乐表演。以下我就以童话剧《猫和老鼠》为例,谈谈我在开展表演中的点滴体会。
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代表作,《猫和老鼠》牢牢吸引着小班孩子们的眼球,尤其片中那两只诙谐生动、具有夸张肢体语言的猫和老鼠,常成为小班幼儿的模仿对象,在音乐区中,每当播放猫和老鼠的音乐,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自编自演,十分投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我想,何不尝试将这两个具有强烈矛盾冲突且又为幼儿所熟知喜爱的角色搬入剧本中,于是,我结合了网上流行的一个舞蹈节目——《猫鼠之夜》,将整个情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改编,丰富,增加了懒惰的小黑猫及小动物等角色,并在情节中融入了白猫学本领,黑猫找朋友,老鼠戏猫,小黑猫伤心难过最终幡然醒悟,向妈妈努力学习捉鼠本领,最终捉住老鼠等一系列趣味游戏性较强的内容,借助这样的改编与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表演的积极主动性,化被动表演为主动表演。
由于小班幼儿缺乏表演经验,因此,在童话剧表演前期,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对幼儿进行表演经验的铺垫,一是通过每周定期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导幼儿感受猫和老鼠之间诙谐有趣的动作对话,并尝试让幼儿讨论简单情节,围绕主题进行自主表演.二是让幼儿欣赏《猫鼠之夜》的舞蹈表演,让幼儿感受和模仿舞蹈中夸张的肢体动作,加强幼儿表演经验的积累,三是选择一些中大班幼儿的童话剧表演视频,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白雪公主》等,让幼儿欣赏表演过程,感受中大班孩子大方,自信的表演,从而为小班幼儿自主表演做好铺垫。
针对小班幼儿特点,在表演初期,我根据不同情节让幼儿围绕主题进行分幕表演,通过音乐引领,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猫鼠之间的有趣情节.在表演中期,我鼓励幼儿在音乐的空白部分自主创编猫鼠之间的对话,但在这一阶段的表演游戏开展中,我们发现,大段的情节留白,对于小班幼儿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部分幼儿不能自主的进行角色对话,需要依赖老师进行带领,那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最终实现幼儿自主,教师在其中慢慢抽身,起到辅助的作用,经过一次次的改版,录制了最终的表演游戏版本,即带有引领性旁白的音乐,在每个情境的交接处,我们通过教师录制的旁白语言——小花猫被小老鼠戏弄,伤心的哭了起来,小黑猫来到了小动物家,小老鼠和小猫交上了朋友,他们快乐的跳起了舞等,帮助幼儿倾听音乐,并在旁白指导语的提示下,大胆、自主的开展表演。
在剧本初稿中,发现对话部分较少,表演成分较多,如果将较多情节对话加入剧本里,又担心幼儿不能完整表达而挫伤表演积极性,因此,我们在猫鼠出场的部分创编了两段简短生动,节奏明快且朗朗上口的童谣,即老鼠出场部分——“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戏猫部分——“小黑猫,羞、羞、羞,不学本领爱睡觉,捉不到老鼠气死你,气—死—你”。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富有节奏感的出场音乐,孩子们表演起来十分投入。
在《猫和老鼠》这一童话剧表演中,与传统以重复性对话为主的平行式表演题材不同的是:《猫和老鼠》的情节呈现递进式结构,在表演当中,常会同时出现多个角色表演情境,如猫妈妈带领小黑猫到草地学本领,而懒惰的小白猫则躺在家里睡大觉,同时,还有扮演小动物的幼儿在各自家中,那么,如何解决不同场景教师无法分身兼顾的情况,我尝试将自主游戏融入其中,如主场地猫妈妈带领小白猫学本领的同时,分场地的小动物则创设各自小家,并且投放锅碗瓢盆等材料,让未轮到出场表演的小动物在家中自主游戏,又如,当表演小白猫独自在家中睡大觉,遭到小老鼠们的戏弄时,未轮到出场的小黑猫们该怎么办,如何解决小黑猫们等待的问题,我增加了小黑猫自发组织玩钻山洞游戏及集体练习抓老鼠情境,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游戏性大大增强,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场景幼儿的等待;在小黑猫和老鼠们追捉这一环节中,我还融入了游戏的元素,将《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中追捉的游戏嫁接到这一情节表演当中,即当小黑猫往左边扑时,小老鼠则集体往相反方向躲,如此反复游戏,孩子们兴致盎然,全情投入其中。
在童话剧表演中,前期我通过视频让幼儿观察模仿角色特征,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鼓励幼儿针对同一角色进行个性化创造表演,如猫妈妈带小猫们到草地上嬉戏、舞蹈这一情境,我没有做动作示范,而是引导幼儿讨论:这段音乐表达小猫们开心、愉悦的心情,你喜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然后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创编,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真是丰富多样,充满童真童趣;又如在老鼠出场的环节,我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场,孩子们在前期角色模仿经验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创造,有猫着身体贼头贼脑出场的,有翻滚着出场的,还有东张西望出场的,形态各异;在表现老鼠们偷吃东西这一情节中,我也给了孩子们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提供了一些食物的替代品,让幼儿借助道具大胆表现,小老鼠们表演起偷吃的样子来形态各异,诙谐有趣,可以看得出每个参与表演的孩子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亦乐乎!
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从此次开展《猫和老鼠》童话剧表演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在游戏中真正做到关注幼儿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促进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这块沃土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