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究

2018-02-09 18:08徐金生宋文丽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建构教学内容

◆徐金生 宋文丽

(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兴隆完全小学;山东省宁阳第六中学)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涵及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遵循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营造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的优化与协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带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发展,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现代化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学内容能够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来建构和理解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其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后,能够综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学视野更加广阔,学生能够学习更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内容,从而实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并开展自我管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进度,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提供图文并茂的学习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索和交流讨论,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三是运用网络软件平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目标,整合运用网络资源发现问题和结合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学科教学实践中,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首先,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和内涵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信息技术过度使用,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科特点。其次,一些教师忽视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注重教学设计,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第三,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低效重复使用现象,缺乏对于学科资源的集中化整理。第四,师生交流不足,教学过程出现放任自流或教师主导的极端化现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容特点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寻找到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内容,通过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清晰认识,选择信息化教学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要以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为依托,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将知识以生动、活泼、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调动真实的感官去认知,建构对于复杂知识内容的理解。第三,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

(二)合理开发利用,发挥信息技术有效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单方的取代,也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科知识的发展规律,以教学实际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使信息技术的运用起到突出知识重点、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和对于信息资源的无效利用。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使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第三,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等活动,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更加高效,有效节约时间,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建构知识、理解知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发挥,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贴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入学习、主动建构。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课间时,要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出发点,针对中小学生偏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应使教学课件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让学生在真切的学习感受中获得思维的启发。其次,教学过程应放手发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动手、动脑相结合,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形成对于知识的深刻认知。

(四)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尽管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地安排与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才能真正落实课程目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过程,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形成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清晰化脉络,奠定剪纸的教学基础;另一方面,教师提高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根据学科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开展信息化教学。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和业务能力的锤炼,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灵活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结合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方式,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建构教学内容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建构游戏玩不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