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语言的积累与思维提升

2018-02-09 15:00:04李用贤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
关键词:雨巷丁香意象

李用贤

高中语文教学的语言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获取、语言积累、语言理解、以及语言建构。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思维产生了作用,在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中生发出语感和经验,而这些又会反映到语言中继而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进行有效的个性语言积累

诗歌语言尤其是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语言大多是抽象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做出严格要求,在课内讲解知识点,在课外拓展其他主题的阅读。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在意象的选取,情感汇集在一些个性语言上,如“雨巷”“丁香”“姑娘”等,这些意象反复出现,需要我们提醒学生品读内涵,这些意象是我们读懂诗歌的抓手和载体。

对立语的运用,“逢”“飘”这两个充满“个性”的矛盾对立的字眼,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丰富而立体,“姑娘”这个意象又可以在《诗经》《楚辞》等中国文化源流中找到鲜明的印记,“姑娘”的“逢”与“飘”看似矛盾,实则将诗人内心的凄婉悱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此我在课前准备中,为学生介绍了一些外国诗歌如惠特曼、魏尔伦的作品,组织了学生对《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不知道为什么》等作品进行了诵读,之后引导学生对《关雎》《湘夫人》等中国古诗进行记忆溯流,力求在诵读品鉴的过程做到对语言文字的梳理、积累。

二、思维与个性语言训练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多以词作为其刺激物,比如声音、符号、体语、文字等。通过语言活动所表达的词,人们能够有效地激活第二信号系统并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鉴赏《雨巷》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意象有了初步的视觉印象,伴随配乐诵读,让其置身诗境,以图片语言、文字语言、音乐语言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的方式,使其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了解戴望舒的生平,以及所在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等。一篇诗歌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和深厚内涵。要理解这些往往需要非常强的思辨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在必行。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这两句比较容易理解,而“丁香一样的幽愁”中的“幽愁”则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作者的个性语言。又如“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也是一个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跳跃的修辞运用。所以说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结果,这是两个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做好语言积累和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质的飞跃。

三、思维的提升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着眼点转换到开发智能、提升思维上。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强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个重要构成部分。思维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起着转化与再生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先于语言产生的,思维的内容通过语言来表达。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思维是先决条件,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也会失去其内涵。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解读来获取语言文字积累,思维能力也会在其中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针对《雨巷》的意象品读,学生一般会困窘于多媒体影像展示的形象特征,对于“丁香”等意象背后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积淀,要补充到杜甫《江头五咏丁香》“丁香体柔弱,乱枝结犹垫”,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中国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来促进其思维运转。在学生的理解和推测的过程中,思维便会发生作用。这里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积累,而且还有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不用说根据词义来抓住主题思想,甚至于此之外,有同学生发出对戴望舒性格软弱的挞伐,未必不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詹丹教授在《诗意的建构与解构》一文中曾经指出,解读作品应该从文本自身或者文本解构来看。

语言和思维需要结合在一起,用扎实的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增强信心,用发散性思维组合文字,构造文章。这些实践和尝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当中,未经过深度阅读和有效积累的同学在写作练习时通常会感到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整个写文章的毫无章法可言,仅凭感觉记录三言两语的简单叙述。这样的写作是没有趣味的,无法引人深思的。文章的灵魂就是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不叫文章,也毫无艺术性可言。而这就是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所必须要经历的“自然王国”,即一种自然的、自发的、无规律的写作。而如何从“自然王国”过度到“自由王国”呢?首先需要明晰“自由”之含义,自由不是肆意妄为,随心所欲,自由是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同理,“个性”语言不是胡乱张扬,言不及义,“个性”是对思维的体现与延展。学生在练习写作时需要把这种观念融入到文字中,通过平时的积累提升思维能力。在经过良好的语文写作训练之后,学生就可以对自己应该写什么,如何动笔有一些思路。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了也是受益终生的,利用思维,人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猜你喜欢
雨巷丁香意象
永远的丁香
心声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 07:11:02
丁香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戴望舒《雨巷》(节选)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8
丁香本马
趣味(语文)(2018年11期)2019-01-14 01:13:02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1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玉人”意象蠡测
梦中的雨巷
音乐生活(2014年10期)2014-04-25 09: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