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共分享
——我的成长之路

2018-02-09 22:21:15周梅骏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究性老师

◆周梅骏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以过来人的身份,与我们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教师来谈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并不感到轻松和从容,而是感到紧张甚至惶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水土怎么能养北方的人?更何况是八十年代的水土又怎能养八零、九零后的人呢?不过,反过来想想,还是有话可说的。有的养分对谁都是必需的,如水和无机盐。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成长必需的水和无机盐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按自己成长过程的顺序来谈促成教师快速成长的几大要素。

第一,以生为本,重视第一印象。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说要靠学生成就。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关注自己的学生,以生为本,给他们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赢得他们的喜爱,获得他们的信任,取得他们的配合。我们那个年代,大学毕业是分配工作的。毕业分配时,我分到了鄱阳一中。能顺利分到这个省级重点中学,百年老校,主要原因是我在一中实习期间,给学校领导、老师、所教班的学生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毕业分配时,校长点名要我到他们学校去。我是怎样在实习期间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敢于挑战最好的班级。当时,我们在初一年级实习,那个年级有一个最好的班,我记得是初一四班,一个实验班,学生成绩最棒,而且综合素质也非常强。其中有不少学生是小学的体育或艺术特长生。这么好的班,当时我们实习老师都不敢接。最后我去了,既当实习语文老师,还兼班主任。先是原班老师带我,一个星期后,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课就完全给我了。这是我展示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好班容易出成绩。二是我找准了工作的发力点,那就是以生为本。我争取在教学和生活方面完全与学生融合在一起。首先是课怎样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他们非常喜欢;课后以及活动课,我跟学生们一起玩,给同学们唱歌,吹口琴、笛子,拉小提琴;教他们出黑板报、墙刊。另外,早晨,我还带住校的学生晨跑。我跟学生玩在一起,既跟他们建立了感情,又让他们非常佩服我,觉得这老师够哥们,还多才多艺。他们自然就成了你的小粉丝,所以课堂上他们会全力配合你。你讲什么他们都听,讲错了他们都会原谅你,课堂效果好,成绩自然就不错。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大张旗鼓的,干得轰轰烈烈,学校领导和老师包括学院的实习带队领导都看在眼里。所以大家对我的印象都很好。

第二,多读书,勤学习。刚开始走上讲台时,课不知道怎么上,怎么办?向同事学习,多听课,但老师们都不大愿意我去听。没办法,我就买书看,买教学设计参考书。后来,我又看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等当代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为什么要看理论书籍,因为理论书籍可以帮助教师克服经验思维,培育理论思维。在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有的人看问题总是就事论事,思路无法展开来,或者只抓住简单的因果关系,只看到表面形象,而看不到冰山下面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经验思维,浅表性的。教师只有具备了理论思维,才能具备教育思考所需要的整体意识,将诸多具象的问题上升到普遍化的高度去理解,具备宏观把握教育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止于简单教学技艺层面。另外,是学习命题和解题知识。我大量做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模拟卷和其它优秀测试卷,认真做,广泛积累,细心筛选。既积累知识,也积累命题和解题的方法。同时,课本上每篇课文相关的课外书籍,都尽量涉猎,如《论语》《孟子》《史记》《后汉书》《鲁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古今著名作家的人物传记和作品集等。教学法方面,则大量翻阅各种优秀教案、学案,观看教学录像等,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第三,做个有心人,及时反思,不断提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第四,不浮躁,有定力。刚当老师时,有一阵子新鲜感,有一股子热情。可时间长了,看看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工作那么轻松,收入又那么高,或者在社会上声名显赫,再看看自己这样苦逼,既没有社会地位,又没有经济地位,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而且,一考试就要跟同事比成绩,如果考得不好,我自己本来就难过,领导还要给压力,压力特别大。不像我同学,他们在政府机关,谁也不会跟他比成绩。多轻松!多自由!纠结了两年,之后就不纠结了。原因是找女朋友了,也就是我现在的夫人王老师。她不让我改行,她自己就喜欢当老师。她跟我是高中同学,又跟我同一个单位。她家里把她调到我们县教委,很多人羡慕的单位。工作轻松,待遇又高,还有权力,管我们老师的。可是我们家王老师工作一年就不干了,非要出来重操旧业——当老师。跟她结婚以后,我那颗躁动的心彻底平静,从此心如死水。没了念想,那就踏踏实实把老师当好。所以说当老师真的要相当的定力。有了定力,你也就有了工作的持续力,持续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出成果。

第五,好马是赛出来的。快成长,多比赛。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各种教研活动,一有机会就参加。什么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一书比赛,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录像课比赛;参加论文评比,等等。那个时候是找机会参加比赛,但有的比赛是很难找到机会的,比如我们省教育厅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一个学科一年,甚至两年才有一次。参赛老师的名额很少,初赛在市里,每个县推那么一两个人。我凭实力抓住机会参加了赛课,并在省里获奖。没想到后来我们评特级这个级别的赛课获奖是必备条件,我庆幸当年参加了这个比赛。我到北京来的那一年,我是我们县唯一在职的特级老师和唯一的正高级教师。我们年轻老师多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非常有必要。

第六,借教育教学研究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学会反思。也就是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而且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汇总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

其次,切忌盲目追风,要结合实际。第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要从自己的长处和成功处入手进行研究。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参加编写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如《研究性活动手册》《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撰写》《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年均获市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一等奖。如《新东湖十景的设置》《奥运之年说唐装》《话解地震》等。第二,还要结合学校的条件。上面提到了研究性学习就是借助学校大规模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大的研究环境。这样的研究会得到学校人力、资金、时间、场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样就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方面的条件。学生和老师的兴趣是研究成功的保障。而兴趣来自需求,对学生来说是升学和发展的需求;对老师来说,是教学评估的需求。

针对以上现实,我认为教师的研究要与时俱进。我们既要注意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有超前意识,把目前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新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比如,在2008年左右,我发现老师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追求创新时,往往忽视了或者抛弃了我们优秀的教育教学传统。而这些传统是从古至今乃至未来教育教学成功的法宝,绝对不能抛弃。为此,一个研究课题在我脑子里酝酿,这个课题是《优秀教育传统回归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探究》。这个课题确定之初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这一课题研究,很少有人涉猎,成果也不多。而且考虑到这一课题研究对未来教育教学影响意义重大,很有研究价值,于是我就确定了这一研究课题,成功申请了省级立项,最后成功结题。所以说,教学研究要与时俱进,最好有适当超前的意识。

第七,团队助力。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团队很重要。我有三个团队助力。

第一个团队——我们县的语文中心学科组。我担任高中语文中心学科组的组长。学科组是由全县高中语文的骨干老师组成,一共八个人,它是一支教科研活动的核心队伍。我们具体实施教学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

第二个团队——我们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我多年担任组长。通过集体备课这个平台发挥名师在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利用这个团队的功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目标,发挥自己在教研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特别是落实好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我们每篇课文都要指定中心备课人,由他对该篇课文作中心教学设计,其他每位备课组成员也要备课。大家都要提前准备,在备课组集中活动时,由备课组长主持,中心备课人作中心发言。备课组其他成员也要根据中心备课人的发言作补充、修改发言。然后由备课组长作总结发言,会后由中心备课人形成文字教案,以这个教案指导全组教学。

第三个团队是名师工作室,我从2008年成为我们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开始,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利用这个平台,组织起一个更大的教研团队。这个团队对我的帮助更大。课题研究是一个最能体现团队互助合作精神的教科研活动。我们学校语文组主持并结题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课题。

最后,建议我们青年教师:多一点定力,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激情,少一点沉闷;多一点合作,少一点单干;多一点计划,少一点随意;多一点总结,少一点忘却;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守旧。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究性老师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老师,节日快乐!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