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一堂特殊的社会实践课引发的思考

2018-02-09 19:23王静敏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课堂教师

◆王静敏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

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前不久,我设计了一堂特殊的社会实践课。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一场关于“南京大屠杀到底离我有多远”的激烈讨论,并且由此带来的反思至今仍在延续。

一、敏感的话题,特殊的设计

2017年12月13日,适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网络上、媒体上关于此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

当年侵华日军在短短六个星期内屠杀了三十多万军民,丧心病狂的历史事件在一代代中国人心里是无法抹去的痛,作为中国人,我们要铭记这深深的民族仇恨。

但是,让我料想不到的是关于80年前那场灾难,作为00后的我的学生们,有的漠不关心,有的一知半解,甚至有的一无所知……

这一切让我感到震惊和担忧。

作为初一新生社会实践课老师的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们更真实的感受当年的历史事件,并由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接下来,我以“南京大屠杀到底离我有多远”为话题,设计了一堂特殊的社会实践课,让大家思考并讨论,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让社会实践课有活力、接地气。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实地调查并搜集资料。调查任务分三项:(1)在社区、亲朋好友中间走访老人甚至抗日战争亲历者,真实的感受南京大屠杀事件在中国人心中的烙印。(2)查阅资料,了解日本侵华历史。(3)推荐观看电影《甲午大海战》《南京1937》《南京南京》《东京审判》,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视频。

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视频。

课堂上,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表现出了少有的沉静。黑板上,“南京大屠杀到底离我有多远?”一行大字好像在拷问着每个孩子的内心。学生们被日军侵华历史深深震撼了,大家有的愤怒,有的愕然,有的女孩子甚至落下泪水……社会实践课成了一堂勿忘国耻的爱国教育课。

二、课堂的结束,思考的开始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堂特殊的社会实践课暂告段落。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也对如何上好社会实践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把握时代脉搏,催生实践课的活力。

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只热衷成绩、名次,而对时政热点却一无所知或者漠不关心。当今的时代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化的开放世界,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应拥有“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情怀。

社会实践课应主动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承担起培养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如何让社会实践课由课外回归到课内、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何利用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适时引导,引领实践课的方向。

社会实践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虽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体”,但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不容忽视。

例如,在本堂课中,当学生就“南京大屠杀”这一话题反映强烈、情绪失控时,我意识到,无休止的控诉只能是浅层次的教育。因此,我抓住时机,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引导:

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哪天?

(教师引导: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以悼念当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们。)

2. 我们祭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

3.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

(教师引导:日本首相每年都去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对日本侵华战争蓄意的掩盖和歪曲,在国家公祭日,日本网友却有“中国人太记仇”的说法。无论日本右翼势力如何否定侵略的历史,当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无法更改的。)

4.日本不愿意承认当年不堪的侵华史,我们能原谅吗?

5.还有比仇恨更好的爱国方式吗?

6.你怎样理解“中国梦,强国梦”?

课堂上,情绪失控的孩子们开始平静下来,渐渐领悟到,“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的暴行,我们祭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社会敲响警钟,警惕法西斯势力。有的同学说,家仇国恨不能忘,如果忘了就是心灭亡了,心灭亡了国家就看不到光明了。

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勿忘国耻”的骨气?如何用强国的志向代替情感的谩骂?让学生懂得,要想悲剧不再重演,必须强军强国。而作为青少年一代,如何才能为强大祖国贡献一己之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学习、做事。至此,社会实践课也就水到渠成地渗透了爱国主义、品行养成教育。

其实,刚刚踏入中学大门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思维去评价事物了,但是由于年龄、家庭的独生环境、社会阅历的缺乏等原因,看待问题容易肤浅、片面甚至极端,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辩证思维的天空,使社会实践课成为多元的课。

(三)深入剖析,追求实践课的升华。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那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举一反三,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影响。

在本堂课中,仅仅让学生懂得理性地看待问题还远远不够,要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不仅要有爱国情,还要立强国志。

在课后延伸环节,师生集体学习资料: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全面推进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的含义。(教师引导: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懂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从而引发深层次的讨论与思考。

课堂上的学习虽然结束,但现实中的思考永无止境。

愿这堂课成为契机,在学生心中种下凝聚民族精神的种子,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