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准新闻报道的亮点

2018-02-09 18:51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汕尾新闻线索新闻报道

(汕尾日报社,广东 汕尾 516600)

作为地方党报的记者,接触到的新闻报道大部分是政务活动,时间久了,许多记者便会觉得除了会议报道和领导的活动外,没有其他新闻内容可写了,觉得新闻报道的内容单调无味,写起新闻报道来就像写八股文。久而久之,对于经常接触的政务活动中存在的新闻亮点视而不见,发现新闻亮点的敏锐性也变得越来越差。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如何抓住亮点,把政务活动写得精短、明快?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发现的能力,记者需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捕捉会议中的“亮点”,从“会海”中捞“活鱼”,从材料中找新闻。事实证明:一篇新闻报道指导作用的大小,宣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亮点抓得如何。如果亮点抓得准,真正抓到了“点子”上,新闻宣传就会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就会收到“一石千层浪,一呼百山应”的效果。反之,如果亮点抓不准,即使是文字再生动,形式再新颖,也不可能给受众和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练好业务基本功。万丈高楼平地起。首先,真正的新闻不用皱着眉头找,它随时随地等着有心人。多学习、勤实践才能成为有心人。学习和实践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不应有严格的界定。毛泽东说过: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采透、写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基本功。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说:有抱负、有作为的编辑、记者,应该养成深入调查研究的习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这不但是对名记者的要求,也应该是想做名记者的人所应该遵循的。笔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是强调采访的独立性,不依赖拿文件、要材料、听汇报;其次是客观真实性,不畏浮云遮望眼,光听、光看、死记,不叫采访,更不是调查研究。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场面和问题,记者都要保持客观、审慎的心态,心里应该有个判断,不断核算。只有核算才能验证事实、发现问题,才能产生新的采访思路、挖掘出新内容。什么是采访功力,平时多学习、多涉猎,达不到专精也要做到小博小通。采访前,要多看相关的东西,对每个要采访的主题至少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找人谈,多走、多看,边谈边走边看边想,为稿件构筑立体支撑。可以说,深入采访是保障新闻真实性、提高舆论效能、维护报纸声誉,最终赢得读者信任的必要条件。除了深入的采访,学习和掌握好群众语言也是写好新闻报道的关键,而这些群众语言是群众对事物切身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声音,甚至是经过众人长期磨合凝练而成的,而坐在办公室里的记者是写不出真正的群众语言的。

二要留心身边的新闻。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同样,处处留心皆新闻。善于观察,这是记者发现问题、鉴别新闻的一项基本功。只要这样做了,即使你生活在不大的天地里,也会有写不完的素材,抓不完的新闻报道亮点。例如,《汕尾日报》有一篇关于市城区二马路违建拆迁的新闻报道,按照一般消息的写作方式,文章内容不出意外的会出现政府如何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做好拆迁工作,最后点出拆迁的的成效。但是,该篇新闻报道作者别出心裁,换成从群众积极配合参与拆迁工作的角度来报道,文中细处着手,有血有肉,充分展现融洽的拆迁场面。新闻稿件中着重写到屋主人为前来拆除自家违建的城管工作人员赠送饮料和矿泉水,并协助城管队员拆除自家违建,报道从群众支持并参与的角度,充分反映政府的群众工作做得到位,群众支持政府的拆违工作,而不是像写汇报材料一样,缺乏可读性。

三要善于从报纸电视上找线索。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了,这不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吗,这怎么能是寻找新闻亮点的一种渠道呢,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重大线索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新闻线索,挖掘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媒体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并将其作为新闻线索去采访、去报道,发现新的人物、事物、视点。这些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用得很普遍。在日常政务活动报道中,记者经常会拿到一大堆汇报材料。如果只是应付了事,简单地写成一条会议消息的报道。但细心的记者会发现,新闻亮点有时是汇报材料中的一句话,也可能是领导在会上讲的事情。记者在日常新闻采访中,要提高新闻敏感性,可以深入采访有关人、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彻底挖掘写出长篇通讯或者一则专题报道。

四要突出特色和个性。作为扎身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就要抓住个性来体现共性。只有写出事物和人的个性来,才会有血有肉、新鲜感人,才会使报道更加出彩。地方党报记者生活在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随时了解当地干部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新要求,能及时抓住干部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与中央、省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相比,这是基层记者独到的优势。因此,作为地方党报记者,一定要突出特色和个性。例如,2017年,《汕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一条《小票据记录汕尾交通大变化》的新闻稿件,作者以汕尾一位市民藏在抽屉里的一大叠车票为题材,记录着市民外出交通方式的转变。见证汕尾的高铁从无到有,从小处入手,记录汕尾交通的新格局。该报道也先后获得广东新闻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

五要深度挖掘写出高度。涉深水者得蛟龙。新闻报道的亮点除了报道方式别出心裁外,更要深度挖掘,写出高度。对此,除记者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外,关键还在于必须深入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尽可能透过事实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思想上要“深入”,但写作上却要“浅出”。有思想高度的新闻,并不是要用“艰涩”“生硬”的论文语言,而是要学好用好群众语言,着力形成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的事,让读者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件件具有亮点、有深度、有时代意义的新闻作品。

抓住新闻报道的亮点,这是一名优秀记者必备的能力。要抓准报道亮点,需要记者具有扎实的采访基础,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需要既了解国情,又熟悉一个地方的实情,还要把握准时代的脉搏。这样,无论记者走到什么地方,都能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在哪里,矛盾在哪里,从而发现并捕捉住那些有价值的报道亮点。

猜你喜欢
汕尾新闻线索新闻报道
汕尾开放大学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新闻线索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