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德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方面,是语文素养总体构成的最初根本。“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厚实的语言环境下,经过自发的聚积、整理和整合,逐渐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特征以及应用规则,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此,笔者从古代诗词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在古代诗词教学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首要应该是积累大量的诗词。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起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较好地了解古代的社会形态、诗人生活状态、古人的行为习惯、各种风俗文化等,从而增强掌握古代诗词的能力,明了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对必修和选修课本中的诗词做了明确的要求,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课本中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蜀道难》、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众多经典古诗词,学生要认真学习并熟读背诵。另外,我和学生一起列出古代诗词的阅读书目,在班级书柜里准备了较多的书籍,如《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注译》《纳兰词》《诗经译注(修订本)》《唐诗鉴赏辞典》《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唐诗素描(典藏版)》《宋词鉴赏辞典》《宋词素描(典藏版)》《给孩子的古诗词》《元曲三百首》《蒋勋说唐诗》等。班级与班级间根据书籍的情况开展“漂书”活动,开展读诗交流会、读诗报告会、每天一诗等,激发学生积累诗词的热情。经过教师的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古诗词积累量比较丰厚,语言建构有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提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国语言学老前辈朱光潜先生早已表示:要从读诗开始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这些真知灼见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诗歌的跳跃性强,语言高度浓缩概括,诗句押韵,琅琅上口。诗词这些特点表明了诵读在良好的语言语感养成方面的必要。另外,诗歌需要我们展开联想想象,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描写的美景。所以诵读是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最容易见效的办法。
音乐性作为古诗词突出的重要特征,在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声韵美、韵律美,比如押韵、叠韵、节奏变化、平仄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会逐渐得到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为了提高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除了开展正常的课上诵读外,还通过语文的早读和晚读,举行班级诵读比赛、诗词诵读晚会,观看诵读视频,邀请电视台主持人现场示范等活动来加强古诗词的诵读。学生们那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充满古文化氛围的诵读,让人耳目一新,击掌赞叹。通过诵读,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增加了对诗词的情感投入,锤炼良好的语言语感,容易促使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为语言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没有语言的实践运用是收效甚微的。在这里面,诗词的创作是关键的一环。诗歌与青少年有着莫大的关联,年轻人喜爱用诗的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情感。高中生正处在诗一般的年纪,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正处于诗词创作的重要阶段。通过诗词创作习成的良好的语言素养,也对其一生的语言素养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人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有意将诗词的创作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予以实施。虽然写词是有严格要求的,每首词都有自己的格式的,其中对韵律、平仄、对仗等的要求尤其高,但词属于长短句,通篇的字数是特定的,这对学生的创作是非常有利的。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按字数填词的要求,对平仄及对仗等不作要求,押韵则在写出全词后修改润色,尽量做到。在课堂实施时,我采用层次渐进的方法,先拿一些作品给学生参考,其次再在上阙和下阙分别填空写几句,然后写上阙或下阙,最后写全篇。同时,写词内容则确定为学生前段时间参加的“远足青牛谷”踏青活动。学生对往返几十公里的徒步活动感触颇多,有感而发,创作《念奴娇·远足青牛谷》,不至于言而无物。下面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体现了良好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1.北去青牛谷,千里路,少年意气风发。圣湖边上,杨柳枝,轻拂依依作别。怪石密布,云树环绕,扬起万步沙。山清水秀,且看多少人家?试问钱学森,前程似锦时,携妻带子,毅然回国,只数年,大国历史改写。还看今朝,风流少儿郎,与天争高。勇创一流,华夏立东方。
2.点墨北延,朱砂缀,贵高远足青年。红旗翻卷,斗志昂,远航青牛溪谷。山道盘折,绿意徐漾,醉了千人心。翠鸟啼啭,掀起多少欢声。远忆红军英姿,长征意志坚,雄赳赳兮,粗布麻鞋,互帮扶,踏遍千山万水。历史回溯,人生路漫漫,持之以恒。中华少年,誓攀群峦之巅。
可以说,有了这股兴趣,有了对诗词的好奇心、探索精神,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大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语文课改的必需,也是语文教学进一步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需。而“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