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伟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用情境创设教学、设置疑问、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兴趣化等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激励下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那么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积极主动得多了,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生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情境。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音乐中课堂教学中进行着,学生们的眼神也变的坚毅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境下耐久跑的枯燥一扫而光,学生跑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完成本课的内容,课后总结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自己能跑这么远的距离。再如,在小学生“轻物投准”的课堂教学中,我创设的情境是一群快乐的兔子去农民伯伯的果园里捡果子,他们高兴地唱呀、跳呀,突然一只大灰狼来了,兔子们吓地四处乱跑。镇定的兔子大王很快组织起小兔们进行反击,最终把大灰狼赶跑了。在这堂课中,我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将教学内容不露痕迹地完成了。
通过情境的创设,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的教,学生乏味地学的教学模式,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下一堂体育课则充满了期待。我觉得在进行情境教学中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老师的语言越贴近儿童生活,越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抑扬顿挫的语调,童话的语言等,一下子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们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中去思考去体验,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对体育课堂内容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再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老师用张纸放在胸前跑,纸为什么不会掉?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前滚翻时为什么要团身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一步一步地进行实践,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学生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容器,我们教给他多少就有多少,对他们而言,你给他一块砖,会引出他许多块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小学生性格特点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练习比较枯燥,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做还不行,这是他们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上课时,我经常采用激励法进行教学,在课堂铃响后比一比哪一组排的队最好,同操场上的其他班级比一比等,使学生们每次课都非常积极地去完成队列。在进行走跑的练习时,是比较枯燥的,这时我一般采用拍手走跑、两臂加动作的走跑、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跑,最好的就是模仿小动物走或跑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小学生对这种方式的走跑练习非常的感兴趣。如在接力游戏中,对每次获胜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游戏的多样化玩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老鹰抓小鸡”可以改为“斗鸡”“小鸡斗老鹰”等使学生玩的兴趣不减。在跳绳、拍皮球等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啊!这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当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就能集中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运用这种兴趣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快乐地去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