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德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之《老子》选读单元只有一课,课题是《有无相生》,共选入《老子》七则(不完整的七章)。课题即出自于第一则(《老子》第二章的前半部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课文注解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从老子哲学之“相对主义”出发,对“有无相生”以下六句的“相”字均作“互相”解。我认为,这六个“相”字均应理解为副词,指代动作涉及的另一方,可以译为“它”。此六句均为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译作:“所以有是无生成了它,困难的是容易的形成了它,长大的是短小的形成了它,高处的是低处的充满了它,大音是细声应和了它,前边的是后边的跟随着它。这是常理。”这样的译文并不排除老子相对主义的哲学观点,也许更为符合老子的本义。
《马王堆帛书·道经甲本》:“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马王堆帛书·道经乙本》:“□□□□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郭店楚简·老子甲》:“有亡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以上三种《老子》古本里,这几句均为判断句。显然,我们不能因为“互相”的意思而反过来理解为:有生成了无,难的形成了容易的,长的形成了短的,高的充
满了低的……
第一,课文选入《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里对“细大难易”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课文接着选入《老子》第六十四章之部分内容:“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强调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的意思,圣人在“未有”“未乱”之时,就从“毫末”“累土”这样的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从“足下”现在做起,从而实现其远大的目标。
《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曰:“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他强调了“下”“贱”“无”的“基”“本”作用,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这也照应了《老子》第二章。
第二,《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第一·养身第二》在“有无相生”六句下分别注解为:“见有而为无也”“见难而为易也”“见短而为长也”“见高而为下也”“上唱下必和也”“上行下必随也”。这个注解强调了六组概念有相对关系,却不是对等关系,王弼《老子道德经·二章》此六句下注为:“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实现远大目标。
第三,从这六句与前文的联系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王弼《老子道德经·二章》注为:“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而课文注解及《教师教学用书》“斯恶已”“斯不善已”注译为“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这样的注解使我们误以为它应该还原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皆知恶之为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皆知不善之为不善已。”在这里,“斯恶已”“斯不善已”也是文言判断句,可译为“这是不美的”“这是不善的”。从它与下文六句的联系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都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而没有看到成功的原因和过程,没有认识到“美”与“善”的结果来自于从无到有的积累。下六句前加上表示原因的连词“故”,原因就在这里。
总之,让中学生理解《老子》是有难度的,也许《老子》本身就是“玄之又玄”(《老子·第一章》)的。但只要抓住“相”的用法和文言判断句的特点,对“有无相生”以下六个排比句做出准确简明的译文,就会发现《老子》的是浅近切实的,完全可以使同学们“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师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教师教学用书·教学重点、难点》)。这又让我们想到了《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德经下河上公章句第三·同异第四十一》注曰:“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笑之。”“上士”知道“道”本来就是朴素易行的,所以“勤而行之”。而“下士”却以为“道”或许是某种神秘而不可知的东西,或许是如“点金术”一般的某种可以轻易取得成功的符咒。当他听到这个朴素易行的道理之后,只能是“大笑之”,他不信服,当然也不会去奉行,也就不会从“毫末”“累土”这样的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从“足下”现在做起,去实现其远大的目标,由平凡走向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