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振兴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脸,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对有效实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
第一步是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包括制定阅读方案、划分阅读活动阶段、制定阶段目标、课内外活动课时安排、活动组织形式、成果形成、评价设计等,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有序有节。
例如,制定《额尔古纳河右岸》阅读方案,将本书的阅读教学安排为三个半月,划分为“初读”(3周)、“品读”(4周)、“比读”(2周)、“深读”(1周)和“写作”(2周)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预设阅读目标、阅读任务、前导性阅读问题、阅读活动安排、阅读成果计划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逐渐深入。在具体的时间安排上,也可在推荐图书、安排阅读任务时与学生商议确定,在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同时,也激发阅读整书的积极性。
第二步是整书泛读。这是整书阅读的第一阶段,重在“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问题的引领下通读全书,以了解故事梗概,理清全书故事脉络,宏观把握书中内容,建立总体印象。在整书泛读过程中,提供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基本材料,并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
例如,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初读”阶段分为三个小阶段,分别为“读《清晨》”(第1周)、“读《正午》”(第2周)、“读《黄昏》和《半个月亮》”(第3周),在每个小阶段开始前,提供“《清晨》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有哪几位主要人物?”这类旨在带领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把握整体内容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相应的部分,对学生的阅读不统一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只要在规定的阶段时间内按照要求读完即可,每个小阶段组织一次“读书会”,组织学生通过汇报、讨论、问答等方式,解决预设问题,建构阅读方法,形成激励和督促。
第三步是局部品读,即精读。教师精选书中的重要章节或篇目、文段,采取内容重构、闪回阅读、书中内容对照阅读等阅读策略,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以阅读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精读活动和教师的讲解指导,深入文本,积累词汇,品味语言,研磨文本细节,分析写作手法,吸取文本精华,把握所蕴含的深意等。
例如,三周的“初读”阶段结束后进入《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品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采取“内容重构”的阅读策略,安排四周时间,每周一个活动主题,分别为“《右岸》中的死亡”“《右岸》中的神意与文化”“《右岸》中的女性人物”“《右岸》中的语言与谋篇”,每个活动主题安排一次专门的阅读课时进行梳理和讲解。如第一周的主题为“《右岸》中的生存与死亡”,要求学生梳理书中关于“死亡”的描写,将这些死亡按照“亲人的死亡”“民族的死亡”“爱情的死亡”“其他死亡”进行分类和细读,并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如“‘我’对身边每一位亲人的死亡是怎样的心情和想法?有没有恐惧、哀怨或憎恨?为什么?”等,在活动课上,教师首先听取每个小组的阅读汇报,组织讨论,再进行讲解和分析,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刻体会,把握深意,并结合对自身和自然的思考,获得思想上的领悟和精神上的洗礼。
第四步是专题阅读。按照阅读教学目标,精心确定需要让学生深入阅读和探究的专题,设计阅读思考任务,不限于本书的范围,印发拓展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互文比对阅读。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学习内容而展开,带领学生在阅读、梳理、整合、概括、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内容内化领悟,发展思维,培养阅读鉴赏等阅读能力。
例如,《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比读”阶段,设计延伸阅读专题“《右岸》比读”,教师精选适当难度的书评、研究文章等,如《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人物生死观》《〈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与自然》《〈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风格》等,用时一周,设计一次阅读活动课,用问题牵引,引导学生基于这些材料,对比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找到区别或差距。另设专题“关于死亡”,首先是相关的文章阅读,比如对《祝福》《离骚》《项羽之死》《兰亭集序》等教材中的相关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其次是对《快乐的死亡》《医生的死亡之道》《奔跑在死亡边缘》《一棵枣树的死亡》等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再次是对《活着》一书关于死亡的描写和涵义的分析,让学生进行思维扩展和辨析,达到内化领悟,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五步是“跨界阅读”和“拓展写作”。“跨界阅读”是跨越书籍和文本,结合音乐、影视、图片等,让学生加深理解,深化阅读,并结合现实,直击心灵,触发感悟,再基于此布置写作任务,通过写作巩固深化,锻炼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方法不一而足,教师需结合实际设计和组织,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引导、激励和指导,注意横向拓展、纵向深化,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