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昌 胡 霞 冯尚财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承和继承它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和继承优秀文化思想,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积极更新观念,弘扬时代主旋律,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作用,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考是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其考核内容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你的选与不选。传统文化纳入考核内容,必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直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传统文化知识得以传承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接受者,如果对传统文化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那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把传统文化合理地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传统文化,但相对于庞大,系统的传统文化,是少之又少的。各学课的知识更是玲琅满目,知识量大,学生学习任务重,较少数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根本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中,明确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使传统文化教育得以实施,在课堂上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内涵极为丰富。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比较注重政治、教育和伦理,古哲学原理、自然科学知识等在进行传统文化教材编写时,要重视这些内容,此外,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的组成体,不应排斥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
让学生在学校里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系统深刻的理解,提高该项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设立系统的课程学习,同时要保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
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知识结构、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他们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岗,传统文化要靠他们去传播和发扬光大,但是社会的过快发展,高科技信息的超前引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都被丢弃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容乐观,因此必须不断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尽快培养富有传统文化素养的骨干教师。
学校要想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需要语文教师队伍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修炼,定期进行培训、交流和研讨来加强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才能够用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思想、有效方法推进教育教学的研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必须有专业的语文教师去教学,因此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选拔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同时,需要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学习。语文教师在平时生活和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刻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真正热爱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才能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依托校园建设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当代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开辟有利于传统文化网络学习的场所。将传统文化利用先进技术上传到网络,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丰富的知识和训练方法。设立学习园地,开辟传统文化书屋,上传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经典著作等等措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素质。
校园基础设施在建设时,要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时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着力营造以传统文化元素建构校园文化的环境氛围。
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兴盛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文化精神,为我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兴盛。面对当今的学生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足,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热爱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