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宇 伍思婷 张增强 林佳才 李剑勇 崔芳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神经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降低脑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神经介入医生是当务之急。然而由于神经介入专业工作的高风险性、高劳动强度等特点,对于医生的培训不仅要求技术操作上的精益求精,也要求在人文教育上不断提升[1]。
所谓的人文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2]。人文教育旨在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塑造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在培养神经介入医生时注重提升培养者职业认同境界,塑造培养对象健康完备的人格,对于保证神经介入医生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具有重大意义[3],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众所周知,神经介入工作需要在X射线下操作,由于神经介入工作的复杂性的原因,有些手术时间超长,甚至X射线量超过DSA机器设定的每次手术额定标准,因此放射线职业损伤的顾虑始终是初学神经介入的医生内心中不能抹去的阴影。其实按照国家规定的每年放射线工作者接受放射线应小于50 mSv的标准,极少有介入医生会超出这个标准。可是消除神经介入医生对于放射损伤的顾虑,依靠简单的所谓国家放射防护标准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神经介入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很大,每台手术都需要神经介入医生穿戴数几十斤重的防护服站立几个小时。神经介入工作时间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我们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的患者时,由于6小时时间窗的限制,每一名医生都需要争分夺秒,不论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经常患者抢救过来了,医生却累倒了。
如此“损伤身体”又异常辛苦的学科,如何能让初学的神经介入医师立志从事,医学人文教育时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向学员要讲述神经介入工作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神经介入医生只要付出很少的放射损伤的代价就可以拯救患者生命,特别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术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神经介入手术,都能收到立竿见影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既拯救了患者本身,也拯救了患者的家庭。通过人文教育,学员可以更好的建立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自豪感,使越来越多的医生立志从事神经介入事业,救治脑血管病患者[4]。
神经介入是介入治疗学科的皇冠,手术复杂度高、手术风险高、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要求神经介入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人格素养,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能够正视淋漓的鲜血。不能因为手术复杂度高而轻言放弃,不能因为手术风险高而逡巡不定,不能因为手术时间长而草草收场[5-6]。拥有完整人格的神经介入医生不仅要有完美的技术,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同时还要懂得尊重手术室内的每一位人。要尊重手术台上的病人,因为病人给予了医生极大的信任和希望;需要尊重助手,因为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相互尊重是团队协作的保证;需要尊重麻醉医生,麻醉医生的完美配合会极大降低手术风险;需要尊重护士,护士的合作和适时提醒是减少手术失误的一道重要防线。综上可见,除去手术技术层面的因素,优秀人格素养的养成对于神经介入医生十分重要,而这些素养都需要人文教育才能实现[7]。
对于神经介入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贯穿到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中,我们把培养的步骤分解为门诊接诊、术前交代病情、术中决策和操作、术后监护、出院随访等部分,指导老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用一个个完美的病例来教导学生体会人文教育的重大意义[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大众人群的对于脑血管病的危害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完整和过激的,导致很多患者会出现谈“脑血管病”色变的现象,很多不正规医疗机构也会利用这种现象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最常见被过度夸大的疾病就是颈动脉分叉部斑块形成和未破裂动脉瘤,实际上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都相对稳定,做好定期复查即可,导致严重脑血管并发症几率很低。这就要求神经介入医生在门诊接诊中本着人文主义的原则,对患者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做好患者的定期随访。而不是以科室或医院医疗指标为导向,以救助患者为名,行过度医疗之实[9]。神经介入医生能否守好医生的这个底线,并不是要求技术层面有多高,人文素养教育才是根本解决方法。
近年来,中国的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患纠纷频发,手术科室更是成为医患矛盾的高发地,术前谈话中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是主要原因。按照人文关怀的原则,术前谈话不应该成为医生推卸手术并发症责任的协商会,而应该是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面对病魔并且准备共同战胜病魔的誓师大会。通过术前谈话,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将结成一个坚定利益共同体,共同去面对疾病的挑战。当然由于神经介入疾病的特殊性,不同类型的疾病在术前谈话时需遵循不同的原则[10]。按照人文精神的原则,要考虑到患者本身精神心理的变化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一些脑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等,如果让患者术前就了解到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可能就会显著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患者的血压,因此这类疾病在术前谈话时一定要避免让患者参加。另外还有一些疾病如脊髓血管畸形,疾病即使治疗之后预后也相对不理想,同时术前心理应激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不大。这时就需要在术前谈话时让患者也参与进来,让患者和家属共同来选择治疗方案,这对于让患者自身明确疾病的病程,降低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期,降低术后发生纠纷的几率都是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这种人文教育理念对于提升神经介入医生术前谈话的效能的意义。
神经介入医生不应该成为一个简单的脑血管美容师,看见血管狭窄就一定要扩张到和正常时一样的状态,栓塞颅内动脉瘤时都追求完美的栓塞程度。这么做的结果是有时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会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应该教育初学神经介入医生,治疗患者时要以人为本,而不是已影像学完美为本。患者通过神经介入治疗获得最大的受益,付出最小的风险成本才是医生最优选择[11]。
不论是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还是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动脉狭窄等经典的神经介入手术,术后监护的重点就是血压的控制,可以说血压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该教育神经介入医生,血压控制不仅仅依靠药物,对于患者做好术后的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样是降低术后血压的重要方法,术后查房时术者自信的微笑、详细的查体、适当的问候都会对改善患者的情绪起到显著的作用[12],以上都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
术后随访是明确手术效果,指导后续治疗的有效手段。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大多数医生和患者只是重视治疗过程,而轻视随访研究[13-14]。要教育神经介入医生重视随访工作,这不仅是临床科研的需要,更是人文精神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体现。具体实施方法可以通过出院的健康教育,向明确患者随访的时间和方式,也可以通过现代的网络平台,与患者和家属建立长期的联系。
医学发展到今天,单纯的技术至上的理念已经远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人进行治疗才是发展的方向。神经介入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由于患者情绪、心理对于治疗得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培养神经介入医生中,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更多技术精湛、人格完美的医生来提升我国神经介入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