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山西大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其价值理念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运用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其所带来的话语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其所构建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大学生获得了自身的话语权。高校应高度重视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影响,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个性特征、成长规律积极推动话语转换,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新媒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借助多种媒介进行传播才能发挥其功能,且媒介选择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的效能。[1]129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但是,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悄然走进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且大受他们的青睐,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首先,新媒体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传播方式于一体,使信息传播更直观、新颖、生动,对大学生更具强劲的吸引力,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宽广的话语辐射平台,对大学生形成光、声、影的多重感官刺激,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新媒体呈现出的海量共享特征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空间。新媒体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力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对大学生来说,在这样的空间里教育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了,他们可自主地进行价值选择;对教育者来说,积极运用这一空间可使话语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格局,并促进他们与大学生无障碍的双向交流。
(2)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充分实现舆论引导与价值建构的作用,就必须在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此种互动反映在信息传输、接受、反馈的整个过程中。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面对面展开的一种单向说教,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致使大学生在主动权与话语权方面处于从属地位。作为新的信息传输方式,新媒体的交互性促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说教走向双向互动,为话语主体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2]231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进行平等的交流,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没有身份职位的高低。在新媒体互动中,教育者和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淡化了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受众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觉醒,二者都可最大限度地展示主体性,进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交流关系。这种平等交流关系既有助于教育者和受众的有效互动,也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参与话语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
(3)新媒体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更新的自觉性。新媒体具有即时便捷、开放互动等特点,话语内容难以和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保持高度统一,致使教育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3]87同时,新媒体相对自由的属性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致使其与传统劝导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发生激烈冲突。这都直接导致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产生一些阻碍,话语影响力和说服力遭到严重削弱。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支配权就需实施话语转换,而这必须以科学的话语理论为指引。话语理论不断更新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的可靠保障。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的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展开,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自觉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媒体所构筑的传播时空中,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自我人格的提升和自身志趣的追求有了更深层的觉醒和理解;教育者所处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而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遭受冲击。众所周知,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传统话语理念重在突出一元主导导向,但新媒体发展所衍生出的多元兼容价值体系对其形成巨大挑战。[4]5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为价值依归,而新媒体环境下,多元价值观念交织叠加、多样社会思想冲突交锋。此种多元发展的社会环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的话语理念发生悖离甚或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极大的疏离。其次,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依靠其对信息的垄断权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所传播的信息资源不再是大学生唯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方便、快捷地了解多样、即时的信息资源,及时跟踪信息动态,自由阐述他们的立场和观点;同时,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处于简单的、被动的、从属地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权,这就致使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日益减弱。在以往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高校凭借可控媒体的单向传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强大的时空、舆论优势,其主导功能显而易见。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正日益减弱。首先,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真实、直接和确定的且受法律、伦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新媒体世界里的人际关系则是虚拟、间接和数字化的且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如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甚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其次,新媒体加深了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话语鸿沟和冲突,疏远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话语这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应时而生且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比,网络话语所呈现出的趣味性、形象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更迎合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学生更愿意积极接受此种话语表达方式。反观高校教育者,他们却总是在向学生硬性传授空洞化、教条化、形式化和条框化的理论,话语说服力自然不强。
(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5]74教育队伍,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能否获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素质的高低与否。新媒体作为一种广泛的传播工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虽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自身情感的表达,但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带来了诸多迷思。再如,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海量化、碎片化等特点,有关部门虽欲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序性、庞杂性,直接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效果,教育风险攀升加大亦无可避免。总之,新媒体的广泛运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挑战。
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以其角色优势拥有稳定的信息来源且依靠权力垄断着大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的教育资源,这些优势使其在大学生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信誉,其主体性话语权由此获得制度上的保障和大学生的尊重。[6]81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受关注度不断提升,传统主流媒介机构对信息传播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教育者已丧失了信息优势,进而与大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大学生可凭借新媒体轻而易举获取巨量的、不同类别的信息,甚或是教育者从未了解和接触到的信息,无形中加剧了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在话语权方面的矛盾和冲突,造成教育者话语权很大程度上的消减。另外,新媒体已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思想传播和创新的高校处在与新媒体接触最为频繁和密切的前沿高地,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更加广泛。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仅简单地借助社会经验和工作热情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却处在新媒体技术的领先地位,这就导致了教育者话语权威的弱化。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兴趣广泛、独立思考、欲望强烈、自我意识增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富于创造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不仅注重自身个性化的诉求,也愈来愈关心社会问题,能独立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希望发出独立声音,其话语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新媒体环境下,他们愈来愈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信息来源而更乐意在诸多信息渠道中随意转换,其话语接受展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倾向,这就和传统话语视界中那种单纯而又单一的叙述样式产生了交流矛盾和融合困难,导致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抵触。另外,大学生话语表达相对感性化、随意化、情绪化,其话语失范行为也愈来愈突出,从而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失范的话语表达不能算作有效的话语表达,甚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正常交往的绊脚石,对教育者的话语权威构成严重威胁,这也是大学生话语接受抵触的一种体现。
话语议题是传播主体对某件事或某类新闻展开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以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进而掌握舆论引导的控制权,使舆论走向依预设的目标发展。话语议题也是提升话语传播效能的核心和关键,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话语议题,有助于凝聚社会的话语共识,而不恰当的议题设置会影响到受众的话语认知,甚或出现反向拉动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使得其话语议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是其话语议题的内核。因此,高校应牢牢把控话语议题的方向,使其始终坚守意识形态的底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接触各种社会新思潮并积极参与话语活动,在这种相对自由、宽松的话语气氛下,教育者更要加倍关注和把控好话语议题。然而,许多高校在新媒体上或课堂教育中为大学生设置的话语议题却不明确、不清晰,没有在纷乱庞杂的话语议题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没有使大学生感受到话语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导致话语议题出现虚化倾向。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学习和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其话语表达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大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7]67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影响力不断被消减,大学生愈来愈重视自身个性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学界,主张从大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出发来开展思想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领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得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但因信息繁多杂乱,他们极易触碰到大量的负面信息,从而引发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失望,使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鉴于大学生信息甄别力不强,教育者应着力建设强大的话语引领力,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思想上发生混乱,从而实现从话语主导转向话语引领。首先,应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单一话语已显得苍白无力,话语内容、形式等都应做出相应调整,但不管怎样,话语表达都必须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根本遵循。其次,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包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领是为了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而并非要主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话语引领也并非就不允许其他思想意识的存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应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包容性,在比较中不断加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接受。
独白是指以话语者为中心,以话语者自己的口吻讲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单向理论说教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这样的方式却使教育者陷入了一元独白的尴尬境遇。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应逐步摈弃一元独白的旧有范式,改变以往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交流方式,实现从话语独白转向话语对话。首先,教育者与大学生应构建共同的话语认知。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变革,教育者与大学生应清醒认识到新媒体带给他们的有利一面和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应有相当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只有共同的话语认知才能尽可能减少他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偏差,这是保证他们顺利展开对话的基础。其次,教育者与大学生应遵守话语规范。教育者应进一步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大学生交流时保持平等谦和的态度,运用准确客观的话语、内容和恰当灵活的话语方式,提升自身的话语能力。而大学生应逐步摈弃对知识权威无原则服从的心理,在相互交往、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敢于维护自身的话语权利。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者的话语权源自传统的尊师敬师美德、教师知识的优势地位以及教育制度的合理性。然而在实践中,高校教育者往往会无限放大话语权的生成依据,甚或将话语权作为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使得话语具有了指令色彩。高校教育者指令话语形成的原因还在于他们习惯以传统的思维来看待大学生,即认为大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固定的,只需根据自己的意愿向大学生发号指令就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教育者话语权的中心地位被撼动了,而单一的指令话语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排斥甚至反感,不利于预定教育目标的实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应从指令话语转向说服话语,凭借更具说服力的话语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喜爱和认知。另外,新媒体改变了信息的收集方式和传播渠道,教育者也要相应地提高捕获、收集、分析、甄别信息的自觉性,运用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说服话语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