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霞 朱巧梅
(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近半个世纪以来,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成了双重战略推广模式中的重头戏,初步形成“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翼”发展模式[1]107,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契合。泰国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其汉语教育有近300年的历史,但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今教学对象与日俱增,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学习人数众多,但培养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却困难重重。那么,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水平和对汉语学习的市场需求究竟如何?探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汉语在泰国的推广和传播,而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国本时期的汉语教育指华文教育,从素可泰朝代即采用各种中国方言传教,但没有针对华文教育的规范政策,也没有设立正规的华文学校。素可泰朝代起暹罗(当时的泰国)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主要集中于中国沿海地区的福建、潮州、台湾等。据相关资料证实,泰国南部北大年府以及附近地区有中国福建移民,中部大城、湄南河边和海岸港口地区也有中国移民。中国方言作为商业交际工具被使用,学习汉语也多用于外贸交易。有关中国的文化、习俗等只能通过商人和传教士等传播,信息量极为有限。本时期的泰国汉语教育从学习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各方面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仅没有相关的教学体系,辐射面也极为有限。泰国国内正规的汉语教学极少,不能从根本上为发展汉语教育提供可供依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体而言只能称之为语言上的简单接触。
1908年孙中山先生在泰国主持同盟会曼谷分会,开办了第一所得到当地政府批准的华文学校——华益学堂,拉开了泰国汉语教育的新篇章。本时期华人数量不断增长,绝大部分人出于对故土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开始以团体为单位设立华文学校。至20世纪30年代,泰国的汉语教育全部集中于华文民校,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制度都仿效中国模式。20世纪40年代,泰国政府推行“排华政策”,293所华文学校全部关闭。[2]331941年日本占领泰国后,华文教育几近覆灭。
二战后,泰国政府为禁止中华文化的传播,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汉语学校从日常用语和教学设置上采取了严格的取缔和同化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当时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势力尚不稳定,泰国政府对所有的汉语学校管制得更为严格。据统计,1946年底暹罗(1945年恢复此国名)有华校500所左右,至1956年减至198所,同时对华校各种资源进行严格限制,短短14年取缔了300多所[3]59-60。1948年銮披汶出任国务院长以后,对泰国华人教育实行更加严格的取缔措施,致使泰国汉语教育逐渐衰落,严重影响了汉语言与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与发展。
1975年中泰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两国逐渐进入了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泰国汉语教育开始进入复兴阶段。1989年泰国有关控制华文学校的政策逐步放宽,华文教育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992年泰国教育部下发了外语教学及汉语教学的新政策,放宽了办学力度和课程设置政治约束。1998年高等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当时为大学司)公布,汉语为国家高考入学外语之一,泰国汉语教育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至2000年,泰国境内共有34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此时的华校也得到了充分发展。2002年泰国共有华校115所,学生人数大约2.5万人,教师1 800人,大部分为当地华裔。大学方面,几乎所有公立、私立大学都开设了汉语选修课,开办汉语专业本科课程的大学在2004年也达到了21所。其中最突出的是泰国第一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它早在1996年就设立了汉语专业硕士学位。[4]59-60同时泰国还出现了泰华社团创办的华侨崇圣大学以及以“东方文化书院”为代表的大量汉语补习学校。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曼谷地区的这类汉语补习学校已达到40所以上。2008年,泰国政府下令要求普及中学阶段的汉语教育。随后,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开设了汉语选修课,很多学校还建立了汉语专业班,使汉语成为了可选的主修科目之一。汉语专业班每周有8学时以上的汉语课程,为志愿进入大学汉语系的学生提供了扎实的汉语基础教育的机会。
泰国是一个拥有30多个民族的国家,其中华侨人口约400万,占泰国总人口的8.5%。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泰国的汉语教育很早就产生并发展,除政策演变带来的影响外,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各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大不相同,其北部山林高耸、东北部是呵叻高原、中部平原广阔、南部则为半岛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加上一些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影响,造就了泰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特征。气候炎热潮湿、文化差异、交通不便等都与其特有的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各地区自身的发展条件存在差异,且相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在发展现状上也各有异同。赴任教师除在教学上遇到问题外,生活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中泰双方达成合作的院校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面,以汉办为例,其派遣的汉语教师在整个泰国分布广泛,从曼谷市中心到偏远山区处处遍布着志愿者的身影。其中,合作类院校在汉语教学方面得到中国政府和相关院校的支持与协作,每学年有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汉语教师赴任教学,为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师资保障。以各赴泰汉语教师所在院校为单位,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看都渐趋成熟,推动了汉语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反之,部分非合作类院校为了响应汉语学习的热潮,通过中介机构、网络媒体等渠道对外聘请汉语教师,这类人员介于学校和非本土教师之间,且由于缺少直接有效的沟通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造成诸多问题:教师因教学环境恶劣中途离职;与泰国本土教师产生矛盾;薪资水平和工作量不成正比;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护等。故此,海外汉语教师更热衷于借助公派渠道赴泰任教且就职地点倾向于曼谷、普吉等发达城市,长此以往造成各地区师资分布不均。更有甚者,偏远地区的学校已没有开设和发展汉语课程的意识:一来学校所处地区偏远,办学规模小,教学水平受限,学校管理层和学生家长对汉语学习认识不足,不愿承担高额的外教聘请费用;二来泰国被称为“佛国”,学校鼓励学生信仰佛教,有的学校设立专门的寺庙和教堂以供师生朝拜。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部分学校对海外汉语教师存在偏见和排斥,不愿对外聘请中国籍汉语教师。
由此,泰国不同地区在汉语教学上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相同地区的不同院校在汉语发展力度上亦参差不齐,有些经营的有声有色,有些则凋敝凄清、艰难起步。很多相对封闭的学校仍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接纳“汉语热”。
近年来,泰国本土开设中文课程的院校呈递增趋势,中泰联合培养的本土教师也逐年增多,更多学生开始把“教汉语”作为未来就业的一个新方向。即便如此,教师数量和需求量仍不成正比。维持泰国全国范围内汉语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仍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相关支持。国家汉办作为我国发展汉语教育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借助政策和经济方面的优势每年都会为泰国派遣相应数额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据统计,2017年赴泰汉语教师共计1 700人左右,且2013—2017年间每年派遣志愿者教师的数量变化不大,总人数基本保持在1 600~1 700之间[注]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资料统计。。目前,泰国已成为东南亚11个国家中拥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汉办为夯实其汉语教育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数量匮乏的问题。截至2016年末,泰国培训机构数量最多的7个府共计开办1 031所汉语培训机构,占全国培训机构总数的69%,其中仅曼谷地区的汉语培训机构就有300多所[5]19;加之部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院校也有实施汉语教学的意愿。这些群体解决师资问题,发展汉语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呢?大多数只得借助民间中介公司或网络媒体等对外聘请。
我国国内有部分本科毕业生、在读研究生或自由职业者出于海外实习、就业、婚姻、定居等目的,经学校推荐、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络相关的中介公司自费去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他们的分配原则取决于个人的派遣意愿、岗位的空缺和缴纳费用的高低等。这一群体在海外汉语教师总数中占比较大,有效缓解了泰国汉语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是推动汉语教学的新兴力量。但他们很少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相关群体的关注与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从国内的派送方、赴任教师、泰国的用人方三方的工作衔接上可以看出,海外汉语教师的输出渠道杂乱且不稳定。民间派送机构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见效快但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派送完成后针对教师后期的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生活需求、心理调适等不会有过多关注,加之派送方和用人方时常存在沟通堵塞和衔接断层的问题,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长此以往挫伤了教师赴泰任教的热情和信心。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泰国汉语教材的编订和使用不规范却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泰国早期有很多潮汕人和台湾人入境进行贸易往来,遂将繁体字带入泰国并影响至今。泰国的很多汉语教材存在繁简字不统一的问题,其文字有简体字,有繁体字,有的甚至繁简同时标注,如任景文编写的《初级汉语(一)(二)》。教材中繁简体不统一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识记难度,造成学习上的困惑和负担。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教材是他们接触汉语的第一扇大门,繁简字的混淆容易给学生造成“汉语很难”的刻板印象。
泰国各院校针对汉语教学没有统一的大纲,也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各级院校间没有设定层次分明的教学用书,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的汉语教材更加混乱。有些学校在设置汉语课程时借助国内已有的教材;有些学校在市面上自行选购教材;没有教材的学校则完全依靠汉语教师自导自演。汉办派至海外的汉语教师大都会自己携带汉语教材到任教院校,但是多数教材由于不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最终被束之高阁。据志愿者教师反映,他们的授课内容多数由自己设定,缺少统一的测评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但这种情况下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和教学质量的优劣只得因人而异。因此,如何选取教材、编订教材,发挥教材内容本身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加快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中泰语言虽同属汉藏语系,但是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单就语音方面的声调为例,汉语有四个声调,发音时讲究字正腔圆,泰语则有五个声调,彼此间的差异较细微,调值和调型间的细微差别让许多汉语学习者感到困惑,教师如果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授课成效。鉴于此,教学者应在教材中借助学习者的母语阐释清楚两种语言间的差别,用相同或相近的音作注释,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实现汉语教材的“本土化”[6]87。
据调查显示,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女教师的比例大于男教师。教师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公派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二是利用民间中介公司或网络媒体等外聘的汉语教师;三是赴泰工作或学习的华人、华侨担任汉语教师;四是泰国本土汉语教师。
其中,前两类教师人数所占比重大,在推动泰国汉语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汉办、侨办等公派志愿者教师是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本科、在读生和教职工等群体进行层层筛选的,派遣前会根据个人申报的国家和外派批次对教师进行为期4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外语口语、中华才艺和党团建设等,到任后会有相关的负责老师和管理团队按区域对各位教师做集中管理和定期工作验收。在中泰双方的通力合作下,教师赴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即使如此,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经验欠佳、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教学模式呆板、外语水平有限、课堂管理能力差等。主要原因在于后期教学质量很难做到统一监管:志愿者教师所在院校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各有优劣,不同院校学生的汉语基础和学习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教师个人由于学习背景、实践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遇到的问题各有不同,相关的管理人员很难实现“一对一”跟踪辅导和教学上的严格监管,很多状况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在摸索中应对。
反观之,民间企业为了营利降低了第二类汉语教师的准入门槛,很多教师在没有经过严格筛选、测评和培训的情况下就应急上岗,其中不乏有专业不对口,转业从教、目的不单一的群体出现,进而造成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教师素养,教学水平和能力良莠不齐等问题。
第三类汉语教师多集中于培训机构,这类教师群体或将汉语教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或有其他固定职业,或是泰国留学生。前者多致力于投资办学,借助自己的语言或交际优势辗转于中泰之间。后两者的工作重心则不在汉语教学上,多数是利用闲暇时间去培训机构或相关单位授课,既可以增加工作经验,又可以获得额外收入,此类教师群体多借助自己的双语优势发挥所长。
第四类教师群体的教学优劣参半,优势在于:流动性小,保证了教学的连续性;本土教师泰语娴熟,课堂沟通无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劣势在于:部分教师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上不够准确、熟练;于学生而言本土汉语教师缺乏新鲜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目前,针对这两类教师群体国内缺乏有效的渠道实施测评和监管,其实际的教学成效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并不是“会说汉语”的人就能做对外汉语教师。与国内的语文教学不同,海外汉语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也更全面——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从广泛的兴趣爱好到强大的心理建设;从温和端正的处事态度到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祖国形象的缩影,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势必会成为推动汉语教育道路上的阻碍。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中泰两国交好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商贸的发展,泰国的“汉语热”也不断掀起浪潮。如今,中国作为泰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给泰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服务、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兴盛,中国已成为泰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泰国各行各业的民众自发形成了“说汉语”的热潮,将其作为拉动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由此显著扩大了泰国国内的汉语学习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提出,中国正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贸易交流。泰国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国家,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一带一路”的倡议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为中泰务实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
泰国政府借着政策的东风,对内不断加强汉语教育的实施力度,使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不断扩充;对外则增加中泰院校间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中泰合作汉语教师项目正式启动15年来,泰国已成为东南亚11个国家中发展最大的汉语教育市场。如西安石油大学单就今年4月,前后接收了两批短、中期泰国语言学习班——第一批集结了曼谷地区多所学校的初高中生,共计140人左右,学生在近半个月的交流学习中饱览了古城西安的名胜古迹,品尝了西安别具特色的美食,学习了中国书法、剪纸、太极拳和古典音乐等;第二批都是25岁左右的泰国大学生,集中学习了5个月左右的文化课,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留学之旅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这种合作方式为泰国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真正做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据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发力点,其中泰国留学生的数量达19 976人,位居第三[注]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神州学人官网:http://www.chisa.edu.cn/。随着2017年12月21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将连接“东部经济走廊”同中国的广阔市场,有助于泰国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商业上的密切往来必然拉动泰国汉语教育市场的进一步扩充与发展。
泰国汉语师资不足由来已久,这不单是指数量上的不足,质量上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仅依靠公派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2005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 000万,而全球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4万多人,师生比接近1∶1 000[7]1。现如今师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数量上的不足导致很多用人单位“饥不择食”,造成的后果即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民间汉语教师派送渠道作为公派渠道的重要补充,对弥补汉语教师数量上的不足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不乏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泰语水平较高,教学方法独特且致力于海外汉语教学的优秀教师。但由于政策的不断变更和市场准则的不断调整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为寻找更稳定高效的发展渠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流失,长此以往导致民间汉语教师的发展空间不断萎缩。由此,很多企业为了增加营利额不断降低教师的准入尺度,数量上的盲目扩充造成质量上的监管缺失。如何才能达到民间企业营利最大化与发展汉语教育的双赢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派送单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以个别发展较突出的企业为中心,由点及面做到质量监管与信息扶持并举,避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暴利合作,净化市场,促进市场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数量多、年龄跨度大、背景复杂、流动性大、缺乏教学经验、跨文化能力差等是海外汉语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民间企业要从筛选、培训、后期跟踪服务等环节抓起,环环相扣,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避免国内、任职教师、国外三者间服务链条的断裂,加大对民间汉语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增强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政策引领下的市场优势。
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是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截止2017年末,全球共有汉语水平考试考点860个,其中海外考点530个,分布于112个国家,中国国内考点330个,分布于71个城市,泰国的考点设立在曼谷和喃邦[注]http://chinesetest.cn/kaoshibaominglndex.do?source=hsk。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才可获得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颁发的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以此作为来华留学的实际汉语水平证明和用人单位参考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
随着汉语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泰国国内越来越注重考查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师资分布不均造成泰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间汉语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加强泰国本土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经验丰富、可持续发展且分布广泛的汉语教师队伍就显得极为迫切。2008年,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教师项目正式启动,3年间为泰国培养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汉语教师300多人。“这部分汉语教师已经学成回国走上教学岗位,不论是汉语基础知识还是教学能力都获得较高评价。”[注]青年华文网站http://cyes-easykorean.com/2008年始,泰国学生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到中国深造的人数较往年增加很多。2010年,泰国教育部制定出《本科汉语教学专业(5年制度大纲)》,指导师范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这些项目的推行和实施,明确反映出泰国政府对于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力度和决心。HSK考试作为检验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重要标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汉语学习者的重视和青睐。泰国本土的部分院校开设了专门的HSK课程培训,很多学生利用节假日或空余时间去补习机构强化学习,发展上的需求拉大了市场竞争上的缺口,为国内外的HSK考试培训提供了新的开拓空间。
鉴于此,国内外相关院校和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增加HSK考试培训的输出力度和教学规范,同时将实体授课与远程授课相结合,既能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又能有效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以HSK考试培训为切入点开辟一条规模化、链条化的发展路径,为泰国国内培养更多优秀的汉语教师资源,推动其汉语教育的稳步发展。
泰国汉语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分布不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使用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历史遗留已久且涉及层面广,并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但是汉语教学的步伐却不能停滞不前,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进程找到更高效的推广途径。在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英语学习类APP、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等为学习者建立了多种联系沟通的渠道,极大地提升了语言学习的空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我国各个教学领域得到全面推广,网络媒体融入大学英语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就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以英语教学的推广为范本,海外汉语教学也应当结合新时代的网络平台开拓一条更广阔的发展途径。“互联网+”作为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推动着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中泰双方应借助“互联网+”建立关于海外汉语教育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其在海外汉语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潜力,建立一套系统有序的网络服务体系,集信息咨询、教学指导、交流借鉴、项目策划等服务于一体,实现相关单位和群体的信息互通和交流顺畅;应洞悉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在发展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交流借鉴,互通有无,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避免部分地区盲目发展、原地踏步式发展;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联合,以优化教学资源的途径实现海外汉语教育市场的转型和升级,为更多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突出互联网在汉语教育中的升级作用。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未来随着中泰铁路的开通,我国同泰国的交流将更加便捷,借此优势在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以需求拉动市场,以创新推动发展。同时代的发展步伐接轨,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市场服务与推广机制,缓解海外汉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导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走上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