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老年人多数都有骨质疏松疾病,因此治疗比较困难,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1]。此次我院就5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锁定钢板治疗和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根据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的50例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有15例男性,10例女性,最小60岁,最大78岁,平均(68.1±3.3)岁;试验组有16例男性,9例女性,最小61岁,最大79岁,平均(68.2±1.5)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研究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施锁定钢板治疗,操作: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行颈丛、臂丛联合麻醉处理,经由患者肩关节前入路行手术切口,长度处于10.0~15.0 cm,方向为斜向,切开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于X线设备帮助下确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长度合适的接骨板置于外侧,用锁定螺钉牢靠固定。对存在骨缺损的患者需实施植骨修复处理,X线设备帮助下检查骨折端是否牢靠固定。试验组患者实施锁定钢板、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锁定钢板疗法的操作等同于对照组,抗骨质疏松药物:口服碳酸钙片,2次/d,2片/次;口服骨化三醇胶丸,1次/d,0.5 μg/次;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每2天1次,200.0 IU/次。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优:骨折愈合良好,疼痛轻,功能恢复;良:骨折愈合,疼痛轻,功能有所改善;差:骨折愈合,功能未恢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88.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5.20±2.96)d;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是64.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7.63±2.91)d,两组的治疗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骨质疏松患者数量增加,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出现各类骨科疾病比较普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危害。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因为老年人会伴发其他疾病,骨质疏松让患者的骨量减少,骨头变得脆弱,肱骨近端骨折多数都是粉碎性骨折和移位,因此具有比较大的治疗难度[2]。而且,该类骨折影响了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所以临床中对于其治疗需要加强研究。
临床中锁定钢板是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其有以下优点:(1)和人体解剖结构类似,不需要预弯和塑性等处理;(2)固定骨折端效果更稳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情况不会有负面影响;(3)类似内固定方式,能够让患者的骨折愈合更加快速[3];(4)固定角度多样化,减轻了骨头血运被破坏,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接受单纯的锁定钢板治疗无法让骨折端良好愈合。所以,提供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4]。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88.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5.20±2.96)d;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是64.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7.63±2.91)d,两组的治疗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骨愈合情况良好。除此之外,在使用锁定钢板手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5-6]:(1)接骨板要比大结节最高位低,避免盲目上移,避免肩下峰强烈撞击;(2)粉碎性骨折患者需要自体骨植入,促进愈合[7-9]。
总而言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选择锁定钢板、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能够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