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世纪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胡壮麟(2.1)
专门化和语境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矛盾的途径——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蔡基刚(2.9)
Understanding Genre ………………………………………………………………………………[丹麦]Sune Auken(2.14)
体裁理论研究概观——兼Understanding Genre 一文述评…………………………………………………朱武汉(2.28)
语句的生成与解读——试从“植入认知”立论…………………………………………………………………徐盛桓(3.1)
高校外语界“金课”打造的标准和内容探索……………………………………………………………………蔡基刚(6.1)
从英语的地位作用思考英语教学………………………………………………………………………李霄垅,李建波(6.6)
巨星陨落光辉犹存——追思韩礼德先生的高尚品德与划时代贡献………………………………………任绍曾(5.2)
吾师韩礼德先生的为人和治学…………………………………………………………………………………胡壮麟(5.12)
与“意义”同行的伟大一生——悼念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方 琰(5.16)
为了那些与韩礼德先生交往而难以忘却的回忆——记与大师的几次近距离接触与启迪…………………黄会健(5.26)
M.A.K.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黄国文(5.31)
生态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苗兴伟, 赵 云(5.41)
语际功能文体学探索——以汉英寓言文体对比为例…………………………………………………………张德禄(5.47)
从学科话语特征破解学科教育的困境——韩礼德《科学语言》对话语深度研究的启示……………………李战子(5.57)
《功能语法导论》修订的互文分析………………………………………………………………………………詹宏伟(5.64)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语言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马博森, 龚 然, 曾小荣(5.72)
汉语中的隐性评价及其体现方式………………………………………………………………………………朱永生(5.81)
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司显柱(5.87)
“王冕死了父亲”的概念语法隐喻视角…………………………………………………………………………杨炳钧(5.96)
语法隐喻的共时与历时维度研究…………………………………………………………………王红阳, 丛迎旭(5.105)
·语用学研究:句法-语用界面问题的多维视角·(主持人:陈新仁)
英汉“给”字双宾句的横向组合认知参数分析………………………………………………………熊学亮, 湛朝虎(1.1)
“吃+NP-f”的模因句法学阐释…………………………………………………………………………陈新仁, 何自然(1.9)
汉语语态连续统——基于语法-语用互动的视角 …………………………………………………张绍杰, 薛 兵(1.17)
话题歧义句的词汇—构式语用学阐释………………………………………………………………刘小红, 侯国金(1.25)
·语用学研究:认知语用学·(主持人:文 旭)
言语交际中称谓的认知语用问题………………………………………………………………………………文 旭(2.34)
互动话语的概念整合研究:突破与展望………………………………………………………………………段 红(2.41)
英语礼貌表达式的认知研究……………………………………………………………………………………段 芸(2.47)
言语行为转喻及有关问题……………………………………………………………………………邓 亮, 姜灿中(2.54)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语用研究……………………………………………………孙 雨, 韩戈玲(2.62)
·语用学研究:会话分析研究·(主持人:于国栋)
会话分析与各邻近学科间的相互关 系…………………………………………………………………………王 娜(3.12)
非主动寻求建议会话中“我知道”回应研究……………………………………………………………………董博宇(3.18)
心理咨询会话中的对话共鸣与知识协商……………………………………………………………冉永平, 雷 容(3.28)
汉语中“询问”言语行为不同句法表达的知识论解读………………………………………………吴亚欣, 于国栋(3.36)
·语用学研究:学术话语语用·(主持人:张 权 任育新)
机构权势在学术互动中的多重建构——基于汉、英语境下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的话语分析……………任育新(6.14)
汉语学术互动中的赞美言语行为研究………………………………………………………………黄 梅, 张 权(6.26)
期刊论文中学术批评话语的对比研究…………………………………………………………………………李梦欣(6.33)
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论文标题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姜 萍, 黄 慧, 郑友奇(6.42)
语法构式的标记性差异——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为例……………………………………………………石毓智(1.34)
关系从句的结构地位……………………………………………………………………………………………吴 桐(1.40)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搭配知识发展的实证研究…………………………………………………………………孙寒忠(1.53)
英语控制结构的零格分析………………………………………………………………………………………马艳红(2.68)
宏观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旅游语言景观研究…………………………………………………………………尚国文(3.46)
主观化视角下的英语悬垂分词研究…………………………………………………………………师 璐, 张建理(3.57)
基于感知模拟的语篇融通隐喻研究……………………………………………………………………………祝 敏(3.65)
具身认知视域下“平易近人”的治国理政隐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范振强, 郭雅欣(3.74)
巴赫金对索绪尔“语言观”的挑战与发展……………………………………………………………蔡 洪, 吴 文(4.1)
非受事宾语句的论元结构及推导………………………………………………………………………………杨永忠(4.8)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实证研究……………………………端义镭, 周景芸, 迟秋雅, 李 洁(4.17)
国内外语类学术期刊满意度研究………………………………………………………………………………陶 伟(4.26)
对Goldberg 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的思考……………………………………………………………吴 可, 王文斌(6.50)
示歉性话语标记语“恕我X”的语用功能考察………………………………………………………周明强, 吴青艳(6.59)
浙江象山(丹城)方言的语音特点………………………………………………………………………………赵则玲(6.67)
从《荀子》与《圣经》看中西人性善恶观异同……………………………………………[英]Aaron Kalman(龙爱仁)(1.61)
论阿瑟·韦利对《西游记》的“改写”与“简化”………………………………………………………王文强, 李 彦(1.68)
亦文亦质,且释且译——英国汉学家苏慧廉《论语》翻译研究 ……………………………………………端木敏静(2.76)
《长恨歌》英译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初探……………………………………………………………汪宝荣, 季敏杰(2.83)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动物要素………………………………………………………………………………董 科(2.91)
资深译员交替传译副语言特征探究……………………………………………………………………………郭 静(3.82)
形意张力与以诗译诗——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刘向东(4.33)
论国学翻译之“道”——赵彦春教授访谈录……………………………………………………………………田 霞(4.41)
莎剧Measure for Measure中情态谓词will的汉译…………………………………………………………吴 边(4.45)
文学研究与学术创新——李维屏教授访谈录…………………………………………………… 黄新炎, 李维屏(6.74)
“元亨利贞”的翻译与诠释………………………………………………………………………………………杨 平(6.78)
论古代希腊宗教中的first-fruits——从极北人送给提洛岛的供物说起……………………………………张良军(6.84)
他者、自我与真相: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旅行…………………………………………………………袁小明(1.74)
剪草坪与人的存在——从村上春树的“解说”出发解读《下午最后的草坪》………………………关冰冰, 杨炳菁(1.80)
《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中的疾病隐喻与关怀伦理……………………………………………………赖丹琪(1.86)
《学生托乐思的迷惘》中的“世纪末”情绪及危机意识…………………………………………………………曾 悦(1.94)
论《驱魔》对奥尼尔晚期戏剧的影响………………………………………………………………张烨颖, 康建兵(1.100)
中产趣味、人际隔阂与自然的拯救——解读安·贝蒂的《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黄姗姗(1.108)
后现代恐惧、魔力与科技乌托邦:论德里罗的《K氏零度》…………………………………………………袁 杰(2.100)
重拾交往记忆,走出自我迷失——论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布莱德………………………………邵璐璐, 杜志卿(2.107)
试论伊迪斯·华顿小说《国家风俗》中的新贵伦理…………………………………………………李玲娜, 张俊萍(3.95)
《橙血》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解读……………………………………………………………………许 锬, 赵 慧(3.101)
《小城畸人》的“瞬间”艺术与成长主题………………………………………………………………………于承琳(3.106)
战争、真相与和解——析论高兰的《猴桥》……………………………………………………………………单德兴(4.55)
“非典”亚裔美国人:《菜鸟新移民》的男性认同建构…………………………………………………………冯品佳(4.65)
拷问“模范少数族裔”: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无声告白》…………………………………………………吴冬丽(4.74)
现代派诗歌与读者………………………………………………………………………………………………樊维娜(4.80)
《国家风俗》中双面性的安丁形象解读——从叙事视角谈起………………………………………许 辉, 郭棲庆(4.88)
现象身体与文本身体:《弗兰德公路》的身体现象学解读…………………………………………张荆芳, 肖伟胜(4.95)
《都柏林人》研究在中国………………………………………………………………………………………李蓝玉(4.104)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赵庆荣, 张晓飞(6.93)
试论文化符号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陆爱华, 徐周双(6.98)
基于工作逻辑取向的德国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及其启示……………………………何伟强, 胡 敏, 吴卫东(6.104)
翻译:经世之伟业,不朽之盛事——《翻译与中国现代性》评介 ……………………………………………朱 源(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