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贤 李巧芬 孙丽琼 杨翠娟
在使用导师制方式开展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并根据当前的住院医师培训要求与原则,创建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专业素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受培训医师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在培训活动中,不能积极学习临床知识,经常会出现分散化的现象。且部分医师的临床工作较为繁忙,在完成自身工作之后,不能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无法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且在学习期间,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难以提升培训工作质量与水平,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同时,受培训医师缺乏正确的观念,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难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水平,严重影响长远发展与进步。
(2)在培训期间,受培训医师未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无法合理地理解培训期间的各类知识,只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且医师缺乏学习兴趣,感觉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
医院应用导师制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员营造良好氛围,并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工作岗位的指导与帮助,并在合理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导师的支持,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使得学员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并缓解学习与心理方面的压力,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导师可以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与临床医疗经验等,对学员进行合理的指导,并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员能够全方面的发展与进步[1]。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应用导师制教育方式,可创建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机制,并在导师指导之下,进行统一监督与指导,并打破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以此提升监督管理效果,避免学员在学习期间浪费时间。同时,在实际监督的过程中,导师还可以指导学员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临床实践知识与技能,且导师可以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使得学员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且在导师制的作用之下,能够提升学员的学习质量与水平,并未学员提供临床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升整体教育培训质量与水平[2]。
医院在适应导师制培训方式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员的临床工作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将临床工作与科研等联系在一起。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合理指导的情况下,创建科研课题小组,在科研工作的支持下,学员与导师能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共同学习与研究临床实践知识,并在严格指导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工作质量[3]。
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需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奖惩要求与考核要求,并在合理培训的情况下,利用科学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效果。首先,需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建立专门的导师小组,并通过导师的支持,更好地开展培训活动[4-5]。其次,需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内容,并通过奖励与考核的方式,正确对学员进行指导,且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可为导师提供工作依据,更好的完成当前任务,在合理监督与指导的情况下,促进指导工作的良好实施,提升导师制的应用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6]。
在使用导师制培训方式的过程中,需针对导师进行合理的筛选与培训,采取科学的方式实现研究活动,保证培养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提升工作效果。在此期间,需考虑要求博士生等担任导师,并在合理培训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工作水平[7]。
医院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需明确导师责任与培训目标,并开展合理的全程培训等工作。首先,导师应当承担学科临床教学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需创建导师诊治小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好日常的医疗工作。在此期间,需指导学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提升学员的学习水平[8]。其次,导师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针对学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更好的承担学员的学习质量[9]。在此期间,需全面了解学员的轮转科室学习情况与工作情况,全面了解学员思想现状,并做好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培训[10]。
在住院医师培训发展的过程中,需科学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确保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与质量。首先,需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进行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创建现代化的网络教育体系与系统,在网络平台中设计国内外先进的文献知识,使得住院医师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11]。其次,需创建协调性的培训体系,了解当前的培训工作目的与要求,在严格管理的过程中,提升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为了保证住院医师的学习效果, 应在网络平台中设计考核系统,使得住院医师在考核中得到学习效果的验证,以此提升整体培训水平[12]。
在住院医师培训的过程中,医院需合理使用导师制的培训方式,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明确各方面要求与原则,并在合理培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方式提升培训规范性与可靠性,并为学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