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鸥 罗彩凤 唐文玲 李晓波 张军
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三大领域[1]。目前医学生的教育中,普遍重视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情感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相对薄弱。情域能力来源于克拉斯沃尔[2]1964年确立的情感领域目标体系,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核心是情感-态度-信念,体现在医学实践中运用的情感能力,包含共情能力、关怀能力、情感调节能力等。研究显示,医学生人文关怀等能力水平偏低,部分医学生如护理、影像专业学生思想不稳定[3],临床实践中面对负性事件情感调节能力薄弱,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临床实践行为、工作质量等产生影响,不利于其职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情感领域教育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坚定的专业信念以及共情、人文关怀等情感能力,有助于医学生身心健康及职业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人性化医疗服务。
随着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对医学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性化照护需求日趋强烈。近年来,对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与情感教育日益得到重视,但医疗工作“重技术轻人文”现象依然存在,医务人员人文素质、职业精神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不能满足患者人性化照护需求。有学者[4]指出,必须重视医学生情感领域教育,学生对于情感领域相关的信念、态度和价值等概念理解得愈深刻,就愈能主动关心患者的信仰、价值问题,有意识去维护患者的信仰和尊严。情感领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移情能力,形成合乎职业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学生主动交往、彼此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016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5]中,提出科学和学术领域、临床能力领域、健康与社会领域、职业素养领域四个层面的要求。生命健康的维护既需要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及情感领域能力等职业素养。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医学生积极的学科和职业情感,获得良好的自身情感调适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状态,使之成为具有高情感素质的、推动学科发展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聚焦于情感领域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如专业认同、人文关怀能力方面,新入学、临床实习等某一阶段。然而情域能力发展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反复性特点,作为系统的医学情感教学应考虑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的协调,进行整体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医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真正实现医学情感教学系统化、科学化。
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情感目标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将情感教学与知识、技能的教学相融合,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职业情感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以及共情能力、人文关怀等能力的提升。
依据情域能力培养长期性、阶段性、反复性的特点,对情域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剖析,结合医学生特点,构建“一个中心、分层次、多维度”情域能力培养路径。
情感教育不是某一阶段的教育重点,而是从医学生入校持续整个本科教育期间,延伸到职业生涯。我校完善培养计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特点将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合理安排在各学期,医学人文课程体系通过思想引导性、临床引导性和实践引导性[6],对增进医学生职业态度的稳定、职业情感的培养起到持续促进作用。我校实践教学践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通过阶梯式临床实践,将职业情感逐步引向深入,医学生职业态度及情感相关能力稳中有升[7]。在第一学年期间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医院门诊、120急救中心完成志愿者活动,早期建立专业认知;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开展集中见习、分散见习等多种实践方式,理论课程与实践交替进行,不断巩固和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帮助学生适应临床,适应职业角色;临床实习中,通过优秀临床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学习环境的熏陶浸染,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人文关怀、共情等积极情感的塑造[8]。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医学学习阶段性的特点,确立“渐进性”的情感教育目标,采取针对性情域能力培养策略。对于医学新生,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指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9]。通过课程教学和早期临床认知实践,引导医学生及早树立专业认同感;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以及临床社会中医疗负性事件的影响,医学生会产生困惑,通过组织心理引导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逆境,提高抗挫折能力[10],并且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增强医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就业与考研的压力与抉择,多种态度、思想相互“切磋”,通过开展系列讲座,指导医学生明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和就业准备,积极的面对压力,顺利踏上工作岗位。
3.3.1内容多维度情感教育内容由浅入深,由人文到专业逐步渗透和过渡。在专业感知阶段,在人文课程、文学作品研读等活动中,将医学人文精神,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礼仪、涵养等传统美德与学生分享[11]。随着专业认知的深入,爱伤观念、体贴关心、自尊维护等职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渗透至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中。
3.3.2形式多维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角色扮演、案例情景、反思日记、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思考,这些方法被实践证实有助于情感培养[12];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互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人际沟通、人文关怀等情感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锻炼。
实践显示,“一个中心、分层次、多维度”的情域能力培养,不仅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情感相关能力,而且促进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的稳定,医学生反馈良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