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宝,刘希刚
(1.故城县医院 急诊科,河北 衡水 253800;2.故城县医院 內一科,河北 衡水 253800)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极大转变,继而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心律失常主要指心搏频率、窦房结部位及冲动传导发生异常,而心房颤动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其发病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大多患有心律失常者多为老年人群,且均以男性患者居多[1]。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严重影响机体健康。故应给予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继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盐酸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抑制因心房心室肌传导纤维中快速通道钠离子内流,继而有效抑制钾离子通道,在治疗室性、房性等多种快速心律失常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2]。基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讨与分析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急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各项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86岁,平均(52.30±3.46)岁;高血压为12例,先天性心脏病为6例,冠状动脉心脏病为13例,扩张型心脏病为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87岁,平均(53.42±3.44)岁;高血压为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为4例,冠状动脉心脏病为15例,扩张型心脏病为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各项临床资料内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214)治疗,使用1-1.5 mg/kg或70 mg+5%葡萄糖液进行稀释,并在10 min内缓慢注射完毕,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每隔10-20 min重复一次(总量不可>210 mg)。待静注起效后改为静滴,其滴速时间为:0.5-1.0 mg/min。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静脉滴注治疗,以1-1.5 mg/min进行维持,6 h后减至0.5-1 mg/min,1 d总量为1200 mg。随后逐渐减少剂量,静脉滴注胺碘酮不宜超过3-4 d。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患者治疗12h内心律失常转变为复律表现,且留观24 h内转为正常窦性心律;无效:患者治疗12 h内心律失常未转变为复律表现,留观24 h内有复发情况。不良反应:血压降低、窦性心动过缓、急性心脏衰竭、恶性心率失常、心功能恶化[3]。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表示,并以χ2加以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对照组治疗有效为30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治疗有效为38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χ2=6.27,P=0.01)。
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为5例,窦性心动过缓为3例,急性心脏衰竭为2例,心功能恶化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血压降低为2例,窦性心动过缓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54,P=0.02)。
心律失常主要指由于心脏活动起源而导致的心脏搏动节律或频率发生异常。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继而导致患者突发猝死,或出现心脏衰竭等不良情况。而心房颤动在心律失常中所占比重较高,引发心房颤动的因素很多,均能对心房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纤维化、炎性、心房扩张、缺血等因素均可诱发心房颤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几率也随之增高。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性、纤维化物质沉淀以及淀粉样物质沉淀中均可导致老年人均出现心房颤动。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感染等代谢异常同样可引发心房颤动[4]。
盐酸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延长复极时间、动作电位时程以及不应期,同时还具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具有的电生理作用及特性。其电生理作用可有效抑制钾通道,继而达到延长不应期与复极时间的作用;同时,非竞争性作用于β受体阻滞,对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具有频率及依赖性作用。可显著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对冠状动脉具有扩张效果,故是一种有效且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5]。临床通常采用盐酸胺碘酮作为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室颤动的常用药。而该药物电生理效应主要为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各部心肌组织所产生的电位时程,继而达到减慢传导速度,阻滞或消除折返激动的作用。此外,该药物还具有轻度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兼具轻度非竞争性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组织,故可有效降低窦房戒结自律性。对动作电位高度及静息膜电位影响较小,与房室旁路向前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大。在短时间进行静脉注射时,由于静脉注射存在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故其复极过度延长作用并不显著,不能对左心室功能起到抑制作用。但盐酸胺碘酮在治疗心率失常的心房颤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作为一种降低心率失常病死率的常用药物,盐酸胺碘酮相比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难以治愈或器质性心脏病病发的治疗效果中更高[6-8]。
盐酸普罗帕酮具有减慢心率及降压的作用,主要作用于兴奋传导及形成,但在治疗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中,其临床疗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故而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实施治疗后,其临床疗效仅为75.00%,且出现血压降低、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几率为27.50%,其临床效果低于使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由此,可说明盐酸胺碘酮可有效抑制房室传导,具有较强抗钙通道拮抗性能。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盐酸胺碘酮注射急诊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