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
——基于技术的视角

2018-02-09 07:34梅,徐
职教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价值发展

郑 君 梅,徐 宏 伟

(1.天津静海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1600;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天津 300222)

“应用技术大学”近年来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2015年11月,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标志着对其理论探讨转化为实践探索。但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要素,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按照“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理解应用技术大学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技术”与“应用”的概念辨析,能够使我们明确应用技术大学中的“技术”究竟包含着哪些具体内容,“应用”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技术生存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三方面对技术进行总体性的理论反思,能够使我们跳出“技术是中性的手段和工具”的一般认识,帮助我们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整体角度来审视“技术”,使我们更明白技术对于人的存在意义、更清楚应如何来合理地发展技术。这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前提性问题辨析

对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的探讨,有必要弄清“应用”和“技术”等核心概念,以明确本研究分析的逻辑前提。

(一)“技术”内涵解析

人们对于技术最通俗的理解是工具或手段。但技术的内涵实际上十分丰富,既包括物质性的生产制造技术,又包括非物质性的服务、管理技术。既指技术知识、技术过程、技术产品,又指技术精神、技术文化。因此,本文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发明和创造的一切知识、工具、手段、方法以及非物质的精神性因素的总和。它具有多样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操作工具、工艺方法、工艺知识、加工过程、劳动意志、实践精神等。

对技术的深刻认识还必须建立在对技术整体反思的基础之上,包括技术生存论、技术认识论和技术价值论三个理论维度。(1)技术生存论是对技术发展的生存观照。人的生存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生存。它是指“人主要以技术的方式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人造物成为主要生存要素、世界对人呈现出一种技术展现的生存方式。”①(2)技术认识论是关于技术认识“何以可能”以及“怎样发生”的理论,一般来说包括技术合理性、技术知识等内容。②技术合理性对在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技术实践的过度功利化以及片面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追求技术实践活动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认为不能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的追求,还应把一些人类生存基本的审美、伦理、环保、尊严、自由等价值诉求贯穿在技术的设计、发明、生产、制造、使用等各个环节。技术认识论认为,技术知识不同于科学知识,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它是关于人们改造、变革自然物质客体使之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形式的知识,也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实践性、意会性和整合性三个主要特点。(3)技术价值论是技术活动的意义探寻。所谓技术价值,是指技术在与人、社会、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这些领域发展需求的满足。技术的内在价值指的是技术对于人的主体发展需求的满足,包括主体价值、实践价值、美学价值。技术的外在价值指的是技术对于社会诸领域发展需求的满足,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

(二)“应用”内涵分析

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解,除了要深刻认识“技术”,还要明确“应用”的内涵。从现有研究来看,对“应用”的内涵还没有清晰的界定与阐释。应用与技术连用也存在着一定的歧义。因为技术从其本性来讲就是实践性、应用性的,虽然也有所谓的理论技术,但其最终也是指向实践应用。安德鲁·芬伯格在阐述技术内涵时强调:“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技术‘本身’,因为技术只存在于某种应用的情境中。这就是为什么技术的每一个重要方面都被认为是某种类型的‘使用’。”③技术现象学家唐·伊德认为:“技术是它们在使用中所是的东西,是它们在与使用者相联系的过程中所是的东西。”④可见,应用是技术的应有之义,所以,将应用与技术放在一起有同义反复之嫌。但是,无论是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应用技术”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可以想象的是,最初将“应用”与“技术”放在一起连用,是为了起强调作用,即强调技术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为了突出其与传统的、普通的学术型、研究性大学的区别。

除了从语义的角度对“应用”内涵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从与“应用型大学”的比较中来理解“应用技术大学”中“应用”的内涵。建设“应用型大学”在我国已提出有十多年的时间,应用型大学中的“应用”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也包括实践知识的应用,包括科学知识的应用,也包括技术知识的应用。应用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且具有综合性。但“应用技术大学”中的应用则主要指技术应用,应用技术大学围绕着“技术”的应用来开展一切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在教育过程中也会涉及到理论知识或科学知识的应用,但其都是为技术应用这个核心来服务的。

二、“技术”视角下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财政状况、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等,但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忽略。“技术”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要素,其内在本质与发展逻辑深刻影响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

(一)总体定位

从技术的内在本质出发,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总体定位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技术文化的培育。这样的办学定位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角度的思考:(1)“技术生存”的本体角度。技术生存是现代人的基本存在状态。应用技术大学则应该整体性关照人的技术生存,因此,既应该有发展人的工具制造和技术使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又有促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活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还应该有培养人的工匠精神、伦理意识、审美意识等的技术文化培育。(2)“技术变革”的现实角度。当前,全球都在经历着新一轮工业革命,以3D打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智能制造等为标志的技术变革则是其主导方面,为此,各个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工业发展战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理念在于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才为本”意味着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培养适应技术发展与变革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创新驱动”要求应用技术大学能够从事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制造全新技术产品、改进与完善技术工艺、革新技术组织形式、开发前沿技术方法等。“绿色发展”要求应用技术大学能够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的绿色意识,同时,能够开发与创造绿色技术、引领与传播绿色文化。(3)“技术价值”的实现角度。应用技术大学应该通过技术价值的实现来彰显其内外在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应用技术大学应该通过技术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内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外在价值的实现来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整体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应用技术大学还应该通过技术的审美价值等内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外在价值的实现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技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以及保护自然的绿色意识、创造与使用绿色技术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遵循技术合理性,制定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整体性”的技术生存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整体性”技术生存能力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维度。

应用技术大学首先要将工作世界中的技术技能培养与生活世界中的技术发展相匹配,以培养具有现代技术观念和技术能力的人为基本目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技术既表现为有形的工具装备、机器设备、实体物质等硬件,也表现为无形的工艺、方法、规则等知识软件,还表现为虽不是实体物质却又有物质载体的信息资料、设计图纸等。总之,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已不只是工艺和技能,也不只是物质性技术,还存在着许多非物质性的技术。近些年,出现的智能型操作人员,如电子计算机编程维修人员、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人员等,已不同于传统的强调体力性、操作性技能的人才。智能性因素在技术能力要求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波兰尼认为,技术是人类的劳作创化能力,不仅包括人类主体机械性的操作和工艺复制,还蕴含着那些无法言传不可解释的默会知识。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技术的内涵变化,针对不同职业的技术要求,实施相匹配的技术教育,以使学生养成过硬的技术能力。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日常的技术操作训练,还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掌握那些默会的知识和技巧。[1]

应用技术大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复制能力和应用能力,更要关心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养成,培养具备审美意识、自然伦理意识、技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人才。技术的美学价值主要指技术产品带给人的愉悦、美好的感官享受和情感陶冶,同时,也意味着人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关系。[2]应用技术大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技术美学价值的欣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技术美学价值的能力。现代技术发展还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意识,关注与维护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这也就是自然伦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即人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应担负怎样的伦理使命。技术知识、技术技能、方法、技术性思维的传授体现的是将前人积累的技术文化成果进行传递的过程。技术知识、技术方法、技术性思维的传递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进一步彰显,能为人类生产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技术理性、技术精神、技术伦理的传播是对人的改造自然能力在价值观层面的一种平衡,追寻的是一种合理的、和谐的技术发展方式。技术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社会形成崇尚技术、注重工艺、务实而理性的文化氛围。

三、“技术”视角下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理念

从技术本质与发展规律来看,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理念应该遵循技术的“整体性”要求,追求统一均衡发展,内外融通开放,不断孕育创新。

(一)追求统一,均衡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面向现实需求与满足未来发展的统一;满足社会发展与尊重人才成长的统一;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技术文化培育的统一。

1.面向现实需求与满足未来发展的统一。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人才来适应于满足当下经济社会转型对于人才的需要,同时,通过对经济、社会、技术等领域未来发展的预测,通过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实施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他们的技术文化意识、工匠精神等。

2.满足社会发展与尊重人才成长的统一。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为中介,通过相关教育活动,为社会各领域发展输送人才,体现其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但同时,要真正地关注技术人才的全面成长。培养活动要符合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关注到人的主体性、创新性、审美性、伦理发展等内在需求。

3.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与研发、技术文化培育的统一。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技术文化传承意识、工匠精神的培育。技术创新与研发又是技术文化培育的重要抓手,以及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技术文化的培育则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二)外部开放,内部融通

1.外部开放办学。应用技术大学应该保持充分的外部开放性,与产业进行充分对接,实现产教融合,通过合作平台的搭建,现代学徒制的连接,建立起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走向办学一体化。[3]

2.内部教育融通。应用技术大学的内部融通意味着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及技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整合。融通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技术知识”的特点以及核心地位来整合学术知识与技术知识、职业知识,显性技术知识与隐性技术知识,传统技术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将各自独立的“碎片化”的课程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嵌入式”课程,重构课程体系。

(三)搭建平台,孕育创新

1.培养具备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创新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核心部分。技术创新能力是人的技术生存的核心能力。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来讲,培养能够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其核心的教育价值的体现。[4]

2.搭建协同技术创新的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的开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应该跳出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推进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技术创新与研发是应用技术大学、企业、政府共同的价值指向与利益诉求: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企业能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内在;对于政府来说,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的支持,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自身来讲,通过与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可以获得技术资源与政策支持,有利于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总体发展

3.实施隐性技术知识管理,创造技术创新的微观条件。技术创新不仅仅发生于宏观的制度化、组织化的研发活动过程中,更存在于显性技术知识与隐性技术知识的转化的微观技术学习实践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的螺旋转化模式阐释了意会知识与明言知识的转化机制。“第一个阶段是“社会化”,是从意会知识到意会知识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外化”,是意会知识转化为明言知识的过程。第三个阶段“融合阶段”,是从简单的明言知识转变为系统化、综合化的明言知识的过程。第四个阶段“内化”,是明言知识重新转化为意会知识的过程。”⑤技术创新就产生于明言知识与意会知识的循环转化、螺旋上升中。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向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学习,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知识管理体系。“比如,通过学习共同体组织的建立促进学生之间进行默会性的技术知识与技巧交流与共享、通过综合性课程的设立整合显性技术知识与隐性技术知识,建立隐性技术知识库,形成隐性技术知识的制度化积累等。”⑥

总之,技术是个整体性概念,既具有存在论角度的生存意义,又呈现为知识形态的技术知识,还存在内外在统一的整体性价值。基于对技术的整体性认识,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和发展应该摒弃技术仅仅作为手段工具的狭隘理解,从综合性角度出发,将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技术文化培育都通入到其办学定位中,最终实现学校追求统一,均衡发展、外部开放,内部融通、搭建平台,孕育创新。

注释:

①王能东.技术生存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

②陈其容.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③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7.

④D.Ihde.Technology and Life World:from Garden to Earth[M].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Indianna University Press,1990:34.

⑤赵乐静.技术解释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2.

⑥徐宏伟.工具化理论视阈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6(13-14):105.

参考文献:

[1]欧阳河.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5.

[2]庞学光.一个理想的教育世界——学校教育哲学导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24-28.

[3]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4]刘彦军.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外延、路径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31):20-25.

猜你喜欢
大学价值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给”的价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