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在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8-02-09 07:29林亚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性疾病盆腔炎中医药

林亚平

(温岭市中医院中医科,浙江 台州 317500)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伴异味等,如果未正规治疗,容易转为慢性疾病。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伴异味、下腹坠痛、性交痛等,甚者可导致宫腔粘连、输卵管梗阻、盆腔组织粘连、异位妊娠和不孕等后遗症。PID多缠绵难愈且易于复发,故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及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1]。中西医在治疗PID上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理念。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诊治规范[2]中提及:PID的西医治疗主要以广谱、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为主,结合其临床,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有学者对我国PID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临床用药盲目性较高,存在着抗生素应用不当及滥用抗生素等问题,故而研究新型的抗感染药物迫在眉睫,中医药在治疗PID上则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传统中医中并无盆腔炎性疾病之病名,可归属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癥瘕”“不孕”等病症中。其病因多由湿热晦毒之邪,或因过多性生活,或因手术损伤等原因乘虚而入侵袭下焦,导致女子胞、胞络等病所气滞血停,久必伤正。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中,明确提出PID辨证要点为“下腹疼痛、带下异常、发热”,分型主要可分为热毒炽盛证及湿热瘀结证。与西药治疗PID的单一性,且存在盲目及滥用药物的现象,及其所造成的副作用相比,中医药PID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复发率、后遗症及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但祖国医学在疾病治疗中多以经验医学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数据,这将严重阻碍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因而,转化医学的出现为中医药治疗PID带来了新的机遇。

1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数据研究

转化医学的定义为: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迅速有效地实践于临床应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又能及时投入到实验室研究中去(“bench to bedside”and“bedside to bench”,B2B)[4],继而达到在实验室和临床之间不断的转化进步。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思路其呈现多样化,其中便有“经验医学-证据医学”的转化思路。中医药传承千年,治疗盆腔炎的验方数不胜数,此为经验医学。而想将中医方进行临床推广,与国际接轨,则需有客观的证据医学。证据医学是运用数据的挖掘,通过科研方法学的设计,客观地评价中医经验医学的疗效,进而进一步服务于临床。目前临床工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中医药治疗PID的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药转化医学的研究思路,利用动物模型对这些经验方进行验证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进而提供科学规范的数据,实现经验医学至证据医学的转化,并最终将作用原理清晰、疗效确切的中药方进行临床推广。目前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机理的数据挖掘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免疫学、抗微生物、抗炎、解热镇痛、抗粘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1.1 中医治疗PID的免疫学数据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病因多为上行感染,有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时更易发病。中医学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报道很多,在研究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张志鹏等[5]采用混合细菌造模,实验证明当归芍药散能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模型大鼠组织中ICAM-1、TNF-α、IL-1的阳性表达和提高SIg-A的浓度和阳性表达,并以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对SIg-A的浓度和阳性表达的作用最为显著。可以认为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机理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关,也证实了当归芍药散在分子水平上抗炎抗粘连及改善免疫功能;吴大章等[6]发现,经金刚藤多糖治疗后可升高盆腔炎大鼠血浆免疫物质含量,证明金刚藤多糖对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故而提示金刚藤多糖可介入机体免疫反应而对慢性盆腔炎产生治疗作用。

1.2 中医治疗PID的抗微生物数据研究 急慢性盆腔炎都伴有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医方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有积极作用。朱传湘等[10]通过紫英颗粒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效果的敏感性差异,发现具有较广谱的抑菌作用。同时还发现紫英颗粒对同一菌种不同菌株的MBC、MIC差异较小,故而证明紫英颗粒较稳定的抑菌作用;冯平安等[11]运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模,以动物的死亡及存活率作为指标,观察盆腔炎合剂的抑菌作用。结果提示盆腔炎合剂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并呈现一定的正反馈关系。

1.3 中医治疗PID的抗炎及镇痛的数据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炎症,这些症状的解除或改善对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汪明德等[12]对盆宁颗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证实,盆宁颗粒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示盆宁颗粒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李鑫等[13]通过对妇科千金片的药效学研究,观察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解脲脲原体菌混合液所致大鼠子宫组织病理性改变,结果表明:妇科千金片能有效抑制模型鼠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结果控制了炎症发展,抑制了炎症过程,使得炎症向着消退的方向发展,促进疾病治愈。

1.4 中医治疗PID的抗粘连数据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可引起组织粘连,如子宫内膜的粘连闭锁、输卵管粘连梗阻、盆腔组织器官的粘连等,中药活血化瘀有明显的抗粘连作用。逯莉等[14]用坤复康胶囊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疗效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坤复康胶囊能明显降低组织VEGF的含量及NO水平,减轻组织结构损伤及粘连发生的概率。黄敏等[15]通过观察金英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和炎性粘连模型的影响,证实了该药对炎性细胞浸润、子宫结构修复、宫腔积液、宫腔炎性粘连和闭塞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1.5 中医治疗PID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数据研究 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PID患者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使血液呈浓、凝、粘、滞状态,为盆腔炎性疾病血瘀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依据,为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刘明等[8]用盆炎清灌肠剂对大鼠慢性盆腔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炎清灌肠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值,盆炎清灌肠剂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盆炎清灌肠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王映红等[9]通过通络汤对苯酚胶浆所致慢性盆腔炎大鼠进行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不但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还能降低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百分比。

2 展望

从2006年国内的“废医验药”的思潮,到屠呦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现代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继而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被世界所认可,实现了经验医学与证据医学的转化,并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无不诠释着中医药发展的科学性与国际化,这与转化医学的理念指导密不可分。当前PID的西医治疗疗效存在着局限性及药物的副反应,而中医药经诸多学者从免疫学、抗微生物、抗炎、解热镇痛等多方面研究中获取了客观的科学数据,验证了诸多验方治疗PID的疗效,继而将验方推广于临床,实现了经验医学和证据医学的双向接轨,从而建立起高效的疾病诊疗新模式;通过借鉴转化医学理念,以中医验方为载体,将中医药治疗PID从传统且单一的临床经验积累转化到客观数据提取的升华,再根据实验研究成果进而更科学地回归指导临床,促进其临床经验与实验室研究的双向转化,将会极大程度地推动中医药治疗PID研究的发展,最终更好地服务于PID患者。

猜你喜欢
性疾病盆腔炎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