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牵张器在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9 06:47:08康立耕
智慧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断肢负压肢体

康立耕

(泰安市中医医院 骨二科,山东 泰安 271001)

0 引言

如何能够尽量的保护创面,又能促进创面早期闭合。便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处理这一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呈增高趋势,并且外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都有所增加,肢体离断伤是骨科医生经常要面对的难题。

患者肢体离断伤时,患肢所承受的暴力很大,导致局部的皮肤软组织及血管、神经、骨骼均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并导致离断,需要立即行断肢再植术[1]。断肢再植术在我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近几年,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断肢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断肢再植的成活率较高,但是仍存在的诸多的问题。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再植失败的病例,因此找到影响再植失败的因素至关重要。影响断肢再植成活的因素很多,有医师的技术、患者的年龄、血管损伤的程度、肢体污染的程度、离断的时间、离断肢体的保存与运送措施、肢体清创灌注的处理、术后处理等等。利器切割伤、易于成活,钝器切割、局部挤压、撕脱伤成活几率较小,广泛挤压伤、碾挫伤难以成活。再植手术的焦点也由远端肢体在受伤的成活转为再植术后的功能上[2]。即使再植术后肢体已经成活,却没有肢体功能,那再植术仍然是不成功的。术后患者如果出现感染、低蛋白血症、软组织大量坏死都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3]。患者离断伤来医院后,医生在根据患者的受伤时间、残端肢体的损伤程度,考虑是否行断肢再植术。术后在肢体成活的基础上,后期配合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临床在面对创面较严重的肢体离断时,医生在吻合完血管神经术后,由于创面的严重的碾挫伤,创面仍无法闭合,创面的暴露,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频繁的换药,病人的疼痛难以忍受,反复的搬动肢体,也会增加肢体坏死的风险。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处理这一难题。

皮肤牵张器,是近年来比较盛行的促进创面修复的器械。应用该器械的原理是通过外力将创缘两边正常皮肤像中央牵拉,利用皮肤的延展性,通过线性的负荷,增加皮肤的长度,从而达到促进软组织增生延长的目的。

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首创。

在断肢再植手术中上,我科率先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与皮肤牵张器相结合,根据手术效果的数据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记录、分析和研究。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医医院骨二科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断肢再植的病例12例,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伤、坠落伤、工伤等,本课题纳入患者肢体离断的部位均在四肢的长骨部位。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断肢再植的病例12例,以“实验组”标注,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未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牵张器时的断肢再植手术的患者共12例记录数据以“对照组”注明。

1.2 治疗方法

(1)断肢再植术:①清创术:创面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由浅入深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断肢肢体清创时,肢体末端朝上,以避免栓子进入血管,增加感染和血栓风险。稀碘伏纱布浸润创面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②骨支架的建立用外固定架或钢板钢钉固定骨折,力求简单、迅速、稳定、可靠。③吻合血管、神经。④吻合肌肉肌腱组织。

(2)沿创面长轴方向放置皮肤牵张器,根据创面血运情况逐步调整牵张器的压力大小。穿针方法:①最少由两枚骨牵引针组成,直径1.5mm-2mm;②骨牵引针距创面缘的最佳距离为0.5-1cm左右;③骨牵引针间断穿入皮肤,间隔宽度为1.5-2cm;④骨牵引针穿入深度不能进入深筋膜层;⑤术后严密观察牵张皮肤边缘血运,根据牵张皮肤边缘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肿胀程度决定调节压力的大小。

1.3 观察指标

愈合率:术后更换封闭负压引流器时,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求积仪(QCJ-I型)测量创面面积大小,计算愈合率。愈合率=(1-现伤口面积÷原伤口面积)×100%。消肿率:用软尺分别测量伤后患侧、健侧同一部位矢状径或冠状径,并计算肿胀值和消肿率。公式:消肿率=(最大肿胀值-第n周肿胀值)/最大肿胀值×100%[4]。

2 结果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的实验组在第1-5周后,愈合率明显的高于未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的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明显的意义(P<0.05)。根据测量的矢状径或冠状经,发现患肢伤后1周最明显,即最大肿胀值为1周的肿胀值,之后肿胀逐渐消退。观察发现,对照组较实验组在肿胀值和消肿率的对比上,差异明显,实验组在肿胀值和消肿率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后,创面愈合时,血管管腔发育会更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及支持细胞形态更完整。局部的创伤会影响到全身,坏死组织和细菌造成的毒素会导致患者发烧、白细胞的增多、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数值升高,严重的会导致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甚至发生更大的危险[5]。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应用就大大的减少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它对局部的血运的改善、能把创面的坏死组织吸收掉,能够减轻局部的水肿。

通过皮肤牵张器,以最快的速度增加了皮肤的延展,并在封闭负压引流器的保护下,避免了细菌的侵入。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大大了提高了局部的抗病能力[6]。给创面一个相对稳定的负压创面,有力的改善了细胞的微环境,减轻了毒素对细胞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细胞的恢复[7]。抑制了慢性炎症,对表层的肉芽组织和血管的再生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8];

综上所述,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在断肢再植手术中,特别是创面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病患中,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且适应症、禁忌症明确,两者的联合,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护了神经组织。通过本实验研究的开展,进一步的验证了这一结论,随着临床研究、分子研究的深入,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临床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研究空间。

[1] 冯光,曹卫红,柴家科.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7,8(2):120-122.

[2] 周艳,冯镇江,李铨,等.应用创面负压吸引治疗急慢性创面78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8,3(1): 84-86.

[3] 土小林,邵景范,杨小进,等.儿童严重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的负压封闭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30(7) 464-467.

[4] 潘拥军,杨华.VSD在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8(7),123-124.

[5] 刘艳西,蔡林,郑勇,等.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07(5):40-42.

[6] 杨瑞增,张文明.负压封闭引流加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 [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3):289-290.

[7] 郭锦丽,房碧玉,祁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 116 例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108-1110.

[8] 邹泽良,吴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体会.当代医学,2012,11(1):52-53.

猜你喜欢
断肢负压肢体
断肢及断指的再植治疗以及固定修复
幸福家庭(2021年1期)2021-03-08 12:31:51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VSD生物材料在毁损性断肢中的应用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9
18例断肢再植临床治疗观察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观察